APP下载

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3种主要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02-29高永明王虎虎龚剑韩松张艳萍刘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淋病性病梅毒

高永明,王虎虎,龚剑,韩松,张艳萍,刘静

[作者单位]1.内蒙古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1;2.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通辽 010081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性病导致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已成为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2年修订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指定的性病为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艾滋病等[2-3]。罹患性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还会提高艾滋病的感染率,还有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健康[4-7]。为了更好地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7—2022年主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淋病、梅毒、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数据信息。

1.2诊断标准与依据 依据《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8]《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指南》[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10]进行梅毒、淋病和HIV/AIDS的诊断。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了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趋势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报告发病情况 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性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94/10万、56.49/10万、53.30/10万、40.90/10万、45.51/10万和37.44/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2022年下降34.2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432,P<0.001)。淋病和梅毒报告发病率均有下降趋势,淋病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283,P<0.001)、梅毒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453,P<0.001)。HIV/AIDS报告发病率整体有所上升,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6,P=0.026)。2017—2022年各年度报告主要性病均以梅毒为主,其次是淋病,HIV/AIDS报告数量较少,各年度间报告主要性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2,P=0.001)。具体见表1、图1。

图1 2017—2022年主要性病报告发病情况

表1 2017—2022年主要性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 例

2017—2022年不同分型的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胎传梅毒、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的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2与2017年比较分别下降53.13%、41.92%和12.03%。2017—2022年Ⅲ 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1,P=0.069),见表2。

表2 2017—2022年梅毒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 例

2.2一般情况及人群特征

2.2.1年龄和性别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各年龄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754,P<0.001)、性别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962.367,P<0.001),其中HIV/AIDS和淋病主要以20~40岁为主,分别占58.88%和63.74%,梅毒以20~50岁为主,占67.35%。报告的HIV/AIDS和淋病主要以男性为主、梅毒以女性为主,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1.41∶1、8.17∶1和0.88∶1。2017—2022年各年度HIV/AIDS、淋病和梅毒的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度HIV/AIDS和淋病病例的性别构成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度梅毒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2,P=0.004),男女性别比为0.88∶1,20岁和30岁年龄组的女性病例明显多于男性。见表3~4及图2~5。

图4 2017—2022年梅毒年龄性别分布图

表3 2017—2022年报告3种主要性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表 %

表4 2017—2022年3种性病报告年龄的性别分布情况 例

2.2.2民族和文化程度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以汉族为主,其中蒙古族病例梅毒占比高于其他性病,不同性病间的民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55,P<0.001)。不同性病间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71.485,P<0.001),其中HIV/AIDS中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占37.78%,明显高于其他性病;淋病以高中或中专为主(38.26%)、梅毒以初中为主(36.04%),见表5。

表5 内蒙古自治区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民族和文化程度构成情况 %

2.2.3婚姻和职业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的职业和婚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HIV/AIDS、淋病和梅毒均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54.44%、59.46%和64.41%。HIV/AIDS以未婚为主(50.64%)、梅毒以在婚为主(72.83%),淋病未婚和在婚基本持平,分别占50.12%和48.3%。报告主要性病病例的职业和婚姻状况在各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6。

表6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职业和婚姻状况构成情况 %

2.3地区分布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发病数从高到低的地区分布依次为中部(30 246例,41.73%)、东部(25 936例,35.79%)和西部(16 294例,22.48%)地区。东、西和中部地区报告主要性病的总发病数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4.959,P=0.026),报告梅毒和淋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报告AIDS/HIV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中部和东部地区报告的AIDS/HIV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χ2=7.613,P=0.006),东部和西部地区报告的淋病构成比高于中部地区(χ2=215.621,P<0.001),中部和西部地区报告的梅毒构成比高于东部地区(χ2=192.98,P<0.001),见图6。

2017—2022年报告的主要性病中,淋病和梅毒流动病例构成比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2年较2017年分别降低9.9%和2.01%,AIDS/HIV流动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2年较2017年上升7.13%,见表7。

表7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病例流动情况 %

3 讨论

结果显示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性病报告发病率整体有所下降,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32,P<0.001),不同分型的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HIV/AIDS报告发病率整体有所上升,报告发病构成比逐年增加,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6,P=0.026)。这可能与近3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和防控措施的实施促使人口流动强度降低,从而减少了性病的传播。同时新冠疫情促使就医行为明显改变,造成监测发现的主要性病病例减少。杨冕等[11]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及相关防控措施使得全国城市层面的平均人口迁出强度、平均人口迁入强度和城市内部平均出行强度分别下降了71.21%、72.62%和45.99%”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晏政[12]、孟洪[13]、沈国妹等[14]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HIV/AIDS报告发病率整体有所上升的情况与全国一致[15],这可能与近年来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范围和既往感染病例就诊率增加有关。此外,疾病之间的合并感染也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增长[16]。

结果显示,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各年龄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754,P<0.001)、性别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962.367,P<0.001),其中HIV/AIDS和淋病主要以20~40岁的男性为主、梅毒以20~50岁女性为主,性病的高发年龄一般是处于性活跃阶段的青壮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概况比较高,是性病防治的重点对象,这与既往的报道结论相一致[17],同时HIV/AIDS以20~40岁男性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37.7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0.64%),这与本地区的HIV/AIDS传播途径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且有部分病例职业为青年学生有关[18-19]。淋病以男性为主,占89.10%,这与国内很多研究相似[7,17,20],原因可能是:①男性患者症状重,而女性患者症状隐匿,导致二者就医意愿差异化;②在诊断方面,男性的淋病诊断可以通过分泌物涂片检查来进行诊断,但是女性淋病的诊断必须依赖淋球菌培养或核酸检测,检测周期长,大部分医疗机构不开展此项检查,多数可能被当作简单的妇科疾病进行诊断,导致女性病例部分漏诊低报告;③男性性保护意识较女性低,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不注意采取有效的性保护措施,更容易被感染。梅毒病例以女性为主,尤其是20岁和30岁年龄组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与国内的很多报道相一致[20-23];梅毒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年龄偏大者较多,这可能与近几年人们较重视孕检、婚检、疾病筛查等导致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同时大龄女性避孕套和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防护意识差,也容易造成感染率上升。再者,由于生理结构和生理周期的特殊性,大多数女性感染性病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治疗不及时也是导致感染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2017—2022年报告主要性病以汉族为主,其中蒙古族病例梅毒占比高于其他性病,不同性病间的民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55,P<0.001),这与高永明等[19]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蒙古族婚恋水平和性爱抉择观比汉族更为开放有关。报告的主要性病中从高到低的地区分布依次为中部(30 246例,41.73%)、东部(25 936例,35.79%)和西部(16 294例,22.48%)地区,可能与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基数较大、毗邻省份地区较多和交通较发达有关。报告病例中的淋病和梅毒流动病例构成比有下降趋势,AIDS/HIV流动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研究表明人口的流动性加速了性病的传播[22],近年来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对AIDS/HIV病例的流动影响不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持续增大,提示AIDS/HIV仍然市本地区今后主要防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AIDS/HIV、梅毒和淋病的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是其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重视、多部门配合共同协作[23-25]。梅毒和淋病要以文化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大的青壮年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等人员作为防治重点,AIDS/HIV要以20~40岁的男性流动人群为防治重点,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干预措施及监测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高危人群和大众的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自我保护意识,及早发现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降低性传播疾病危害。

猜你喜欢

淋病性病梅毒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不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对比分析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25例梅毒分析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