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项目探究 助推艺术创新实践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2024-02-24孙飞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团花剪纸动画

孙飞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创新整合点

①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动手练习三个时间段有机结合,采用多方式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教学片段拓宽教学视野。

②借助非遗传承人讲解团花的特点和历史的视频,拓宽教学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剪纸作品,并创设争做“非遗小传人”的教学情境,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展示团花的各种应用,开阔学生眼界。

③利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演示团花的折法——对角四折法,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懂学会。学生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沉浸式动手体验,亲身制作团花并感受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

《百变团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它是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剪纸,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的技能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剪、折、粘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能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从而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虽然学生对剪纸类和手工小制作充满了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将所学技法熟练掌握并应用自如,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欣赏图片、动画演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教学,降低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团花剪纸的特有美感,了解团花的结构特点和剪纸艺术语言,学习用折、剪等方法设计团花。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体验与感悟中学习团花的折、剪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感受剪纸文化美感的同时,理解团花的美好寓意。提高学生对剪纸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剪团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环境与准备

宽带网络;非遗传承人介绍团花的视频;制作折法动画;提前录制教师示范视频;电脑安装“钉钉”软件;准备纸盘、纸伞、灯笼或者纸窗等。

●教学过程

1.引入非遗,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邀嘉宾,他是我们淄博的一位老艺术家,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会对同学们说什么呢?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剪纸团花并总结:团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回非遗小传人,一起学习百变团花。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形象地引入非遗传承的剪纸文化。传承人对团花的特点和历史娓娓道来,鼓励学生将带有吉祥美好寓意的中国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以此创设争做“非遗小传人”的教学情境,并以此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非遗文化的厚重,在提高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充满对课程的期待,为课堂教学做好前期知识铺垫。

2.观察分析,探究学习

(1)观察分析

教师出示多张团花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团花变化的地方。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团花哪些地方可以变化呢?

学生发现花纹不同。

师:除了花纹,哪里还不一样?

生:外形、外轮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团花百变的奥秘这么快就被你们找到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团花的第一个秘诀——巧变轮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团花,找出团花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巧变轮廓

师:团花的轮廓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怎样快速剪出圆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跟着动画一起折一折。(教师拿出教具一起折)

师:找到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对面画一条弧线。(教师示范弧线的位置,提醒学生注意两端高度相同,并出示多种不同边线的团花,如图1所示)

图1

总结:不同的边线,可以剪出不同的外轮廓。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演示对角折法,能让学生直观看懂团花的折法,用图片引导学生找准中心点,巧变团花轮廓,相较传统课堂更加省时高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3)巧变花纹

师:花纹在剪纸里叫做剪纸符号,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剪纸符号吧!圆点、月牙纹、柳叶纹、毛毛纹、三角、木柱纹、飞燕纹、羽毛纹,这些剪纸符号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形创作出来的。认识了剪纸符号,那么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了。

教师出示团花“连年有余”(如图2)。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两幅团花中的剪纸符号。

图2

师(总结):这个团花不仅有着团团圆圆一团和气的寓意,还有特殊的寓意——莲花的“莲”与连年有余的“连”是谐音,鲤鱼的“鱼”和“余”是谐音,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接着,欣赏“喜上眉梢”,团花中有喜鹊和梅花,表示喜悦的心情从眉宇间流露出来,寓意马上有喜事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团花“连年有鱼”“喜上眉梢”,进行德育渗透和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深意,理解团花的美好寓意,感受剪纸艺术特有的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意实践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实践创作环节做好铺垫。

3.欣赏作品,实践创作

①欣赏学生作品,找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幅?用到了哪些剪纸符号?

②观看教师完整制作团花的微视频,总结制作步骤。

③出示实践要求:用剪纸符号组合一个吉祥团花,并装饰到纸盘、灯笼、纸伞、纸窗上,装扮生活,做名副其实的非遗小传人。

设计意图:微视频示范团花制作的全过程,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巩固温习团花的对角折法和制作步骤,解决了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的学情,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4.欣赏作品,实践创作

①把剪好的团花装饰到提前准备好的纸盘、纸伞、灯笼或者纸窗上。

②先自评,然后跟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设计,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剪纸符号?给自己的图案起一个带有吉祥寓意的名字,说一说想把它送给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所学内容,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学会感恩,把祝福送给身边的人。

5.传承非遗,深入生活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制作团花,马上到元旦和春节了,请同学们也剪一个吉祥团花贴到教室中或者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做名副其实的非遗小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把非遗带入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团花和剪纸,争做名副其实的非遗小传人。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筛选和整理。同时,针对网络授课这一学情,采用视频播放、资源平台、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并为学生展示团花的制作步骤。让学生充分利用线上授课的资源,感受制作团花的乐趣,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准备过程、动手实践和展示成果的快乐。

1.借信息技术,方便学生课堂互动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学研讨的效率,还让教学研究及任务管理变得简单。学生利用白板画笔体验课堂乐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有效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微视频可以进行回放,让学生观察学习,解决了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的学情,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2.创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感知的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提示,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引入非遗传承的剪纸文化,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争做“非遗小传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非遗文化的厚重,提高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同时让学生充满了对课程的期待,为课堂教学做好前期知识铺垫。

3.动画辅课堂,引导学生清晰地观察

团花的折法和剪法是本课的重难点,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直观并清晰地观察团花的特点,学习对角四折的方法。学生的好奇心重,对动画充满兴趣,动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高度凝聚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动画还可以启发学生全面表现形式思维,培养绘画表现力、创新力,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4.多方式探究,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

在探究团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引入网络图片,让学生拓宽视野,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发现的团花装饰。另外,在教师示范环节,提前录制剪辑好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在线上更清晰地观看团花的制作步骤,感受团花的艺术之美。

但是,本课的评价环节略显仓促,应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的学习来源于生活,让生活中的美术走入课堂。

猜你喜欢

团花剪纸动画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做个动画给你看
剪纸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
我是动画迷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