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AR.3D数字教学资源系统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2024-02-24李颖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洲读图平板

李颖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创新整合点

①借助平板,运用地理AR.3D数字教学资源系统(以下简称“AR.3D系统”)实现翻转课堂。课前,学生运用AR.3D系统预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课中,教师以学生展示的方式来一起学习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本节课的进度;课后,用AR.3D系统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运用AR.3D系统,摆脱了静止单调、枯燥乏味的预习学案,使预习的内容变得有趣、生动、立体,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②运用AR.3D系统优化呈现方式,为难点突破降低难度。AR.3D系统的运用有效优化了初中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利用AR技术直观、形象等优势,将课堂教学知识点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运用AR.3D系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三维地图,便于解决生活问题。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变化都会涉及空间位置,借助AR.3D系统将一些难以单纯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展示得非常清晰。

●教材分析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一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和绘图的能力,应用平板也较为熟练,且喜欢用平板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地球仪和平板中AR.3D系统中的图文资料,说出亚洲、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并归纳出描述某一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平板中AR.3D系统中的图文资料,能说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平板中的AR.3D系统,指图说出亚洲地理分区,能比较说出各地区的生活差异。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淄博市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智慧教室、平板、AR.3D系统和互动课堂的中迪智学。

教学准备:学生初步掌握新媒体手段,如在平板中操作AR.3D系统和一对一平板中的中迪智学。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生交流回顾上学期已经学过的世界地图。

师: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地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想一想,这些地图是把整个地球作为研究对象,还是从局部反映地球的方方面面?

生:都是从整体反映地球面貌。

教师引导学生看目录,并思考它们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反映地球的方方面面?

师:本册教材将引导我们从整体到局部看地球,这节课我们开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将要学习的第一个区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那么,如何描述亚洲的位置呢?与其他大洲相比,亚洲的范围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教师根据课前预习的数据统计,及时了解学情,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开学第一课,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温故知新,能够让学生初步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并理解位置在认识区域中的重要性。基于旧知,启发新知,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使知识更系统。

2.知亚洲

师生互动,总结描述位置要通过“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下面进入“知亚洲”环节。

小组活动:学生先在平板中运用AR.3D系统进行自学,之后小组讨论并做好组内分工。

展示交流:小组内各成员运用AR.3D系统,选择合适的图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展示,先由学生补充和更正,最后再点拨和完善。

方法总结:结合亚洲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总结描述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描述大洲位置:①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主体部分),半球划分原理+区域地图上的范围。②海陆位置—所临大洲、大洋(位置方向)。③经纬度位置—纬度:纬度范围、特殊纬线穿过该区域的方位、跨越了五带的哪几个、高中低纬度主要跨越了几个;经度:主要是用于判断东西半球。

小结:纵观世界地图,亚洲占据亚欧大陆的绝大部分,雄踞世界的东方。

迁移运用:描述北美洲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活动题,描述北美洲的位置。

A层—用AR.3D系统和图1、图2描述北美洲的位置。(提示:读经纬度数值尽可能准确)

图1

图2

B层—在完成A层要求后,填表比较亚洲、北美洲,小组交流3分钟,分好工上台指图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在这个学习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读图方法、读图速度、组内合作情况,又要评价学生对亚洲和北美洲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语言描述,指图讲解,以及对相邻大洲、相邻大洋的填图训练的完成情况。评价标准为:优秀—能熟练指图说出亚洲的半球和海陆位置,并总结描述大洲位置的方法;达标—基本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析亚洲

过渡:在世界七大洲中,从范围来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读图思考:如何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体验活动:亚洲的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跨经度最广;观察亚洲东西之间的时间差异,思考原因。

小试牛刀:针对出错率比较高的知识,找学生运用AR.3D系统指图讲解。

自读归纳:运用平板中的AR.3D系统完成下面的问题—①亚洲分为哪六大地理分区及划分依据。②中国位于亚洲哪个分区?该分区还有哪些国家?③中国与亚洲哪些分区相邻?用具体方位描述。④读图3,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生活差异。

图3

课上点评:①随机点评,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最优秀的思维导图,并上传平台展示,其他组负责点评。②学生做测评,通过数据统计结果,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情,重点讲解错题率高的题。③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状况、组员参与及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评价学生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对已有知识的概括总结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等。

设计意图:通过AR.3D系统,让学生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对比亚洲东西时差,让学生真实感受亚洲之大。通过数据统计结果,第一时间把握学情。平板连线,实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4.颂亚洲—情感教育

教师播放《歌颂亚洲》视频,要求学生课后利用AR.3D系统及时巩固,并尝试在平板中完成下节课的思维导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亚洲的韧性、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热爱亚洲、建设亚洲的情感。

●教学反思

1.运用AR.3D系统创设教学情境,为重难点突破搭建场景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AR.3D系统创设与地理难点相关的知识情境,从而使难点置于特定的知识场景中,以此来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AR.3D系统的直观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学理念得以渗透和践行。

2.运用AR.3D系统增强课堂互动,为难点突破汇集智慧

利用AR.3D系统中的拼图游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实现学生与教材内容的交互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想拼图成功,学生必须对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排序准确掌握,需要充分解读教材,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AR.3D系统的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的兴趣,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好胜心,寓教于乐,有效地突破了地理教学重难点。

3.运用AR.3D系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AR.3D系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体验真实地理情境的同时产生新思路、新观点,进而为合作学习增添更多的新鲜元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AR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集启智、趣味于一体的高效课堂。

4.利用学习平台提高课堂效率

在本节课的课堂评价环节,利用了学习平台的学习测评功能,后台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即时反馈让教学点拨更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大洲读图平板
二月羽坛:各大洲赛独秀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大洲与大洋
地球七巧板
读图
读图
读图
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