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2024-02-24文业成吴清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针刀筋膜腰部

文业成 吴清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vertebrae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TLVTPS)是附着在L3横突上的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损伤,以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腰部僵硬,久站或久坐症状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局部压痛,甚至可触摸到条索状结节是TLVTPS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2]。其好发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3],并且该病的目标人群正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群也逐渐出现该病症表现,但常规治疗TLVTPS的方法多存在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易复发的问题,而本观察采用的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TLVTPS,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湘潭市中心医院疼痛二诊室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LVTP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59岁,平均年龄(40.43±11.43)岁;病程在10~24个月,平均病程(15.27±3.89)个月;左侧疼痛者11例,右侧疼痛者7例,双侧疼痛者12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3~58岁,平均年龄(39.77±9.72)岁;病程在8~25个月,平均病程(13.97±4.67)个月;左侧疼痛者13例,右侧疼痛者5例,双侧疼痛者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的《新编实用骨伤科学》[4]制定的TLVTPS诊断标准:①有长期弯腰职业史、腰部外伤或慢性劳损史;②多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③多表现为腰部慢性、间歇性酸胀痛,有时可向大腿后侧乃至腘窝处扩散,一般不超过膝关节;④活动后疼痛加重,有时患者翻身及行走均感困难,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⑤腰三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压痛,常可触及条索状结节;⑥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但多超过50°,且加强试验阴性;⑦X线检查:腰三横突明显过长,肥大或左右不对称,或向后倾斜。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病程在8~26个月;③年龄在18~60 岁;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有良好的依从性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②伴有心脑血管、精神疾患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皮肤局部有破损或感染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拔罐放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软枕。选取双侧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选用环球牌0.30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厂家: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批号:190901 A1),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期间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出针后,取7号注射器针头在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处快速散刺4~5次。然后用消毒后的真空拔罐器在散刺处行拔罐放血,出血量约 5~10 mL。放血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次消毒。操作完毕用创可贴保护创口。

1.5.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软枕。皮肤消毒后,用喜灸牌0.60 mm×50 mm一次性针刀(厂家: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1808002),从第3腰椎棘突中点旁开3 cm左右处进针,刀口线与脊柱纵轴方向一致,针刀破皮后先松解浅筋膜,向对侧及上下作扇形样松解,再松解胸腰筋膜中层,最后到达横突尖部后,针刀紧贴横突尖部,松解2~3刀,然后刀口向外调转45°松解2~3刀,最后向内调转45°松解2~3刀,随后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后的真空拔罐器在出针处行拔罐放血,出血量约5~10 mL。放血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次消毒。操作完毕用创可贴保护创口。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每7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5]。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6.2 功能障碍指数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6](ODI)评分。ODI 指数包括10个部分,第l部分与疼痛有关,其余部分与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有关(包括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站、立、行走、坐、社会活动、旅行、提物、睡眠、性生活)。每一部分有6个程度递进的提问。积分从0~5分,合计最大积分为50份,积分越高表示活动功能受限越大。

1.7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治愈:腰痛症状消失,L3横突局部无压痛,腰部功能及活动度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腰痛症状基本消失,L3横突局部无明显压痛,腰部功能及活动度基本恢复;有效:腰痛症状减轻,L3横突局部稍有压痛,活动稍受限,劳累后仍有疼痛不适;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治疗后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表 (分,

2.2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治疗后的比较;治疗后两组ODI 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表 (分,

2.3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 [例]

3 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痹症”“腰痛”“筋伤”范畴,多认为其病因病机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过度等有关。外感风寒湿邪,痹阻于腰,或跌扑闪挫,伤及经筋,迁延不愈均可致气血不畅,瘀阻于经脉,不通则痛,发为此病。或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气血亏虚,卫表不固,腠理空虚,经筋失荣,久而成痹,不荣则痛,发为此病。

西医学称TLVTPS为“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归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或“肌筋膜痛综合征”范畴[8]。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弧度的顶点,在所有腰椎中最长,是承受力学传递的主要部位,也是腰椎前后伸屈、左右旋转侧弯等活动枢纽,其受损伤的概率更大[9]。而胸腰筋膜中层的纤维聚集成束附着于腰三横突末端,中间有神经、血管穿行[10]。当人体过度持久的屈伸腰部时,受腰三横突尖反复摩擦的周围软组织出现渗出、充血和水肿,并形成粘连,使胸腰筋膜和竖脊肌的活动受限,产生无菌性炎症,继而刺激神经末梢发生疼痛,并继发反射性或保护性肌痉挛[11],逐渐在腰三横突产生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力学平衡失调,从而产生疼痛刺激症状。

TLVTPS是多发脊柱疾病之一,迁延时间长,易反复发作,虽然现在保守治疗方法较多,但仍无系统规范性治疗方案,重复操性差,疗程长,见效慢,复发率高,故需要寻找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针刺结合拔罐放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本对照组选用治疗腰痛常用的双侧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等穴位疏通膀胱经经络之气,行气活血,配合拔罐放血泻其瘀滞,祛瘀生新,活血止痛,对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疗程长,见效慢,易复发的缺点。而针刀治疗TLVTPS是公认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结合了“针”和“刀”的优势,既能起到“针”通经活络,疏通阻滞,松筋解结的作用,从而达到瘀血消除,气机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12];又能通过“刀”切开瘢痕,分离粘连与挛缩,调节血中血管活性物质,改善患处微循环,加快组织修复[13],从而恢复力学平衡,减轻神经血管的炎性刺激和机械性挤压,达到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疗效。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不仅能通过小针刀切开劳损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粘连瘢痕,解除对穿行于其中的血管、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患者生物力学平衡,且配合术后局部拔罐放血可改善局部的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组织修复。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可明显减轻TLVTPS患者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小针刀筋膜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