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特点分析

2024-02-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上品神农本草经热病

段 雷 黄 辉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中药学理论的本源,奠定了本草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本经》主张顺应自然,顺应药物属性,提倡养命应天,主张保养正气,注重养形调神。养生之道,强调形神相保,形体得宜,精神得载,两者调和,谓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此方能延寿,保养性命。以药“延年”,自古有之,亦是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体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之观自《本经》药物功效之载,可窥一隅。《本经》作为药经之首,记录诸多具有“延年”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功能记载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支持,至今仍在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养生的文化视角,以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为研究底本,对具有“延年”作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现代养生药物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性味特点

将收集药物的四气标识“寒”“微寒”并为“寒凉”“温”“微温”“大热”并为“温热”。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平性药有60种,温热药有42种,寒凉药有40种(见表1)。由此可知,药性以平性最多,温热次之,寒凉又次之。药味中,甘味药有59种,苦味药为48种,辛味药则有27种,酸、咸味药较少,分别是9种和6种(见表2)。数据表明,药物五味以甘味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酸味和咸味最末。综合性味可见上品“延年”药物药性以性平味甘最多。

表1 “延年”药物药性统计表

表2 “延年”药物药味统计表

2 《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现代功效分类

以纳入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依据。按现代功效主治对其分类,发现这些药物分布在14类中,广泛涉及各类功效主治。其中,补益药22味、利水渗湿药10味(见表3),效用特点以补益为主。

表3 《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现代功效分类表

3 讨论

养生延年是古人的执著追求,多见于《本经》中上品药目,上品药物药力温厚,不以祛病为主,而以养生延年为主,不期速效,适宜小量常服,久而获益。这些特点符合于天道仁育之德,也是本草“治未病”的最高境界[2]。《本经》对上品药物多记载有“延年”等养形的功用,如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其中既有对形体的补益作用,也有对精神的安宁作用,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上品“延年”药物性味以及现代功效分类,本研究发现,“延年”药物性味多性平味甘,以补益药居多。中医养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中医“治未病”理论,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还见于《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是迄今为止最早提出的以“预防疾病为主”的思想[3]。从古自今,“治未病”的观念一直为医家所提倡。其作为传统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理念,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内经》首倡“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这一防病养生谋略,是卫生界所遵守至今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核心思想[4]。《内经》中所提到的“治未病”思想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三个方面。这一理念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益寿延年的作用,并对后世治疗疾病、养生保健产生深远的影响[5]。此外,亦有学者将中医治未病体系归纳为以下四个层次,具体包括:一、未病养生,防于未然;二、潜病未发,救于萌芽;三、病初即治,以防变证;四、病愈调护,防止复发[6]。赵燕[7]认为《本经》的养生观是以长生不老为最高目的,推崇矿物药的服食,用阴阳五行学说总结药物实践经验,指导养生,并已涉及食疗、美容、精神治疗等诸多方面。同样是总结《本经》养生观内涵,崔英[8]从剖析《本经》不老延年药入手,从三方面探讨其所蕴含的抗衰老思想:认识上,通过具体药物反映了衰老临床表现和治疗,具有整体性思想;治疗上,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重补脾肾,祛邪重利湿化痰活瘀;治疗效应上,尤重生存质量的提高。周鹏等[9]提炼出《本经》三品药物的“治未病”特点:上品药物主强身以防病;下品药物主祛邪以安正;中品药物两擅其功。有学者对《本经》调神养形上品药物进行分析,认为在“治未病”“大健康”理念被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重新研究《本经》,并对其中的调神养形药物进行深入挖掘和推广应用,有利于中医在“治未病”中发挥积极作用,助益人体达到“形与神俱”的健康目标[10]。

综上所述,《本经》“延年”药物多为上品之列,其药物性味归类,多属平甘补益类药,故应该着重研究以补虚扶正为主药物的养生作用,以拓宽其在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猜你喜欢

上品神农本草经热病
流传千年的养生“上品”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浅谈“热病可灸”
魏晋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演变与起家官制度
上品海参“上品堂”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