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24-02-23辛海生
辛海生
摘 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制造市场逐渐进入发展饱和期,各类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加强预算管理对降低制造企业的成本、提升经营效益有重要推动作用,持续改进优化预算管理方案还能助力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继而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反馈等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策略建议,以期通过完善化的预算管理体系,让制造企业更加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企业;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方案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制造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根据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改进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预算管理作为制造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应首先优化改进预算管理模式,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出发,构建全面、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制造企业预算数据的精准性与全面性,促使预算管理全面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进而实现制造企业提质增效的终极目标。
一、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不完善
目前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制造企业全体成员仍认为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主体部门,并未设置预算管理专职机构,缺乏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或虽设有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但是不参与、不组织全面预算工作,机构形同摆设,其他部门也不参与此项工作。每到编制预算时,完全由财务部门组织,没有健全的全面预算制度,没有明确工作职责,全面预算工作开展困难,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制预算,缺乏对市场因素和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考虑,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实际差异大[1]。
(二)预算信息采集处理效率低
与其他企业相比,制造企业所需要的预算信息繁杂且数据量巨大,既包含行业动态、国家政策等外部信息,又包含原材料价格、供应商资质等直接关系到制造质量的内部信息。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未重视预算信息的收集工作,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不到位,导致整体预算管理质量下降。例如某制造企业未做好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信息收集员为降低工作强度并未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得到的原材料、市场动态、国家政策等信息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导致预算结果失真,企业经济损失巨大。
(三)预算编制方案有待优化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能让制造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目前制造企业已经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案,但方案仍有细化与优化的空间,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案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预算编制方案中并未做好标准成本与资源费用预算的衔接与管理,导致标准成本与实际资源费用相差甚远;其次,預算编制模式不完善,预算编制方案在制造企业各部门的流转顺序混乱,编制工作效率低;最后,预算编制方案内容不够完善,未明确细分生产、销售、采购、人员、研发等预算模块,预算内容针对性不强[2]。
(四)预算执行缺少监督控制
在新的发展时期,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但在预算执行环节仍缺少有效的监督控制,现有预算执行管理体系的监督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为:第一,没有独立的监督部门、没有专业的监督人员,监督范围狭窄,监督在事后,无法实时改进预算执行过程的不合理环节;第二,部分制造企业未引进信息化监督系统,缺乏对预算执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刚性不足;第三,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未落实到责任人,当预算执行工作出现问题时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五)预算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
当前制造企业的预算考核机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指标空泛,无法精准评估制造企业不同经营环节的预算执行效果;第二,预算绩效评价的权重分配不合理,无法有效平衡不同岗位的预算绩效考核标准,考核同质化严重;第三,缺乏完整的预算绩效评价程序,预算考核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工作中,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从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出发,构建覆盖企业全流程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实现制造企业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中,决策机构(预算管委会)、执行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与管理人员)是必要的组成机构。
预算管委会是预算管理的核心机构,负责预算编制、审核、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预算管委会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前,需要深入市场,调查经济、环境、政策等影响因素,结合自身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预算管理总目标,将预算管理目标提交到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可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管理执行机构由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办公室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多个部门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分部,分别负责各部门的预算编制、预算申请单上报、预算执行等工作。
预算管委会与执行机构指导各部门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销售部门详细分析制造企业的年度收入与销售数量,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情况编制下一年度销售预算,细分产品大类,提高销售预算管理效率;采购部门做好与销售部门的内部沟通,根据销售预算计划制定采购计划,严格把控采购成本;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研发部门等各部门根据销售与采购部门的预算管理情况合理调整本部门的预算管理方案[3]。
(二)建设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制造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构建系统化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是关键措施。在建设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前,制造企业应明确内部信息公开范围,同时将“业财融合”作为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管理原则。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加强内部沟通,业务部门实时向财务部门提交真实预算需求,财务部门要深入各个业务部门调查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真实情况与提交的预算需求,合理调整预算编制表,支持业务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业财部门要保持实时信息交互,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业务、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好财务信息的保密工作,若必须披露相关的业财信息,应遵守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另外,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以制度形式披露信息,在各部门递交预算申请前统一预算认知,避免预算申请不合理、反复修改预算申请方案等情况的发生。财务部门收到各部门的预算申请后,要采用统一的预算语言、预算格式、排版与结构对各部门预算申请进行汇总与整理,形成规范的预算申请表单后递交到上级部门,保证上级领导能够完全读懂各部门的预算申请信息。若预算申请中存在不确定事项,可通过报表附注形式提高预算申请单据的清晰性,进而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三)优化预算编制方案
第一,标准成本与资源费用预算的衔接与管理。制造企业应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根据自身资源费用的实际情况,自上而下地分解预算目标、理清责任主体,实现自身预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在标准成本与资源费用预算的衔接管理中,应从以下方面夯实工作:一是从“量”、“价”方面综合考量制造企业的资源费用预算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标准成本数据库,确定企业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二是分析标准成本与制造企业的预算目标成本匹配度,确保预算目标成本符合企业的生产条件;三是在预算目标成本确定的同时分解标准成本,保证各部门与员工完全知晓自身的标准成本管控责任,规范成本分解与归集的“资源—成本—产品”工作流程。
第二,明确预算编制模式。制造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可通过以下措施持续完善预算编制模式:首先,每年10月~12月制造企业董事会总结本年度工作,并分析下一年度战略规划。其次,将董事会确定的战略规划流转至预算管委会,由预算管委会负责战略预算目标分解、预算要求传达、指导预算编制等工作。预算目标分解后下达到各个部门,财务部、技术部、研发部等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需及时与预算管委会沟通,尽量减少后续预算申请的修改次数,提高预算编制效率。最后,预算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核后进入执行环节,在预算执行工作中及时调节不合理的预算编制措施[4]。
第三,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制造企业各部门都应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不同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预算编制,营销、采购、生产、财务等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销售部门预算内容包含销售费用、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等,销售部门要汇总整理本年度的实际销量、销售竞争力、新客户数量等数据,并针对不同情况合理改进现有的销售预算编制方案。二是采购预算包含库存、应付账款、采购成本等内容,采购部门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做好沟通,明确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同时与供应商做好协商,严格控制采购成本。通过合理选择供应商、严格控制采购数量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预算的管理效率。三是生产预算编制的内容包含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合格率等,生产部门要深入了解生产情况,以企业不同的生产线为单位,编制相应的预算方案。四是人员预算包含人员招聘、职工薪酬、人员满意度等预算编制内容,人力资源部门可在业务旺季增加人员招聘数量,淡季清点企业员工数量,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合理调整员工岗位,必要时辞退绩效较低的员工。五是其他预算。财务部门的预算内容包括财务费用、财务报表与资金预算等,研发部门的预算包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预算,各责任部门要侧重编制管理费用预算。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控制
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控制体系。第一,制造企业顺应时势引进ERP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自身预算管理的全面分析,兼顾预算管理的各个细节,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第二,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测,发现预算执行偏离既定预算编制方案时立即寻找差异成因,纠正错误的预算执行情况,优化预算管理效率;第三,将预算执行方案分解到各个业务环节,由对应环节负责人直接负责预算执行工作,明确各环节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加强企业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
完善预算执行调整机制。企业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编制方案时,若发现预算编制不合理需及时调整,通过以下调整机制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负责人发现预算执行不合理应立即向上级部门反馈,自下而上地递交预算执行方案调整申请,尽量缩短预算方案调整的申请时间;第二,预算执行负责人应具备前瞻性,提前发现预算执行不合理之处并向上级申请调整;第三,企业合理规定预算编制方案执行的调整时间,避免影响预算编制执行活动的正常推进。
(五)健全预算考核激励机制
首先,企业从顾客评价、学习与改善、财务控制、内部流程等角度构建预算考核的量化指标,将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与预算指标挂钩,刺激企业员工积极工作;其次,企业根据岗位职能、职责等情况设置对应的预算绩效考核标准,例如利用平衡计分卡方法设置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合理分配考核指标权重;最后,动态完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当月或当季度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下一阶段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5]。
現阶段,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加大,如何在白热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内容。从预算管理的优化与改进入手,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有助于制造企业实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在未来发展中,制造企业仍要坚持动态化监测自身预算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预算管理方案,进而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文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支撑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J].商讯,2023(19):79-82.
[2]曾莉.全面预算管理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影响[J].中国产经,2023(18):47-49.
[3]李寅忠.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富时代,2023(09):82-84.
[4]李森.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效能助力企业提质增效[J].审计与理财,2023(09):48-49.
[5]吴玉刚.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1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