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河 来自-58℃的问候

2024-02-23海滨

百科知识 2024年3期
关键词:敖鲁根河鄂温克族

海滨

我国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都以为是黑龙江漠河,因为那里被称为“中国的北极”。事实上,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并不在漠河,而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的根河市。据记载,2009年122月31日凌晨,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根河也因此被冠以“中国冷极”之称。

马上就是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期间,有的人选择回乡与家人团聚,也有的人选择与家人旅行过年。隆冬时节出游,北方人大都会选择温暖的南方,不少南方人则会将冰冷的北国作为目的地,根河便是人们体验雪国风光的好地方。

落叶松的枝条与雪白的大地相互辉映,把根河的冬天点缀得丰富且不单调;气势磅礴的莽莽雪原、婀娜多姿的雾凇树挂、热气蒸腾的不冻河……绘就了根河的别样风光。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亲历冬季的自然奇景,而且可以在木屋中与亲友赏雪闲谈,或是走进敖鲁古雅使鹿部落,与憨态可掬的驯鹿亲密接触,聆听鄂温克族群众讲述使鹿的故事。

根河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县级市,由呼伦贝尔市代管,它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的城市,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东以鄂伦春自治旗为邻,西与额尔古纳市接壤,南连牙克石市,北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呼中区。在蒙古语中,根河是“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

这里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区,且具有大陆季风性气候的某些特征,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天气寒冷湿润,气温日较差大。作为我国气温最低、无霜期最短的县级行政区之一,根河的年平均气温为- 5.3℃,极端最低气温- 58℃。

为什么是根河而不是漠河成为我国最冷的地方呢?尽管漠河与根河都位于北纬50°左右,属于相同气候带,但漠河的平均海拔为600米,根河的平均海拔为1000米,在同一气候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从理论上讲,根河因为平均海拔高,气温自然也低于漠河。

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的根河既是旅行者的童话世界,也是摄影人的天堂。根河之所以声名在外,一因其夏之美:环城林涛激荡,山峦披翠含黛;二缘其冬之冷:这里无霜期平均仅为90天,结冻期在210天以上,境内遍布永冻层,在个别地段,3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

作为大兴安岭林区重要组成部分,根河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纯林业城市,当地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国内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寒温带明亮原始针叶林(由于松树和落叶松喜阳,组成的针叶林较稀疏,林内光线较明亮,所以称之为“明亮针叶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1.7%,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兴安落叶松是根河最主要、分布最广的建群树种,占当地森林面积的76%。此外,这里还有桦树、樟子松、山杨、柳树等树种。在根河最北部的原始森林中,还生长着61株被鄂温克族猎人称为“神树”的西伯利亚红松。不仅如此,根河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当地有野生药用植物75科、366种,其中,药用植物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的主要有金莲花、地榆、白头翁、防风、沙参、黄芪、赤芍、元胡等。良好的植被条件也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根河的森林中生活着3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有60余种。

如果说,巍巍兴安、茫茫林海是人们对根河的第一印象,那么神秘的敖鲁古雅驯鹿与万顷杜鹃花海会让人对根河的自然景观有更深的体会。5月中旬的根河是杜鹃花的世界:一片片、一簇簇粉紫相间的野生杜鹃花竞相绽放,与青山交相辉映,绘就一派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象。漫步山中,听到的是呢喃鸟语,闻到的是花草馨香。

在根河市区西南入口处冷极广场,有一座高24米的中国冷极塔,能够实时监测当地冬季的气温,是冬天来根河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在距离市区50多千米的地方,还有一座“冷极村”。之所以叫冷极村,是因为这里距离“冷极点”,也就是当初测得-58℃最低气温的地点最近,只有13千米,故而得名。冷极村也被称为“中国最冷村庄”,其前身是当地的林场。自从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后,林场职工自发搞起了冰雪旅游业,吃上了冰雪饭,“冷极村”成为人们在冬季寻找冷、体验冷、感受大兴安岭传统生活方式的旅游目的地。

冷极村面积不大,人也不多,目前只住着10多户人家,完好保持了林区传统风貌,住户屋内仍然摆放着20世纪的老家具。置身其中,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走在村中,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那一串串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不仅温暖了冬夜,也让农家小院显得年味儿十足。

冷极村的冬天很冷,厚厚的白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在这样的极寒环境中,取暖问题至关重要。为抵御严寒,当地每家都在屋内建有火墙和火炕等取暖设施。火墙的取暖原理与火炕相似,其墙体中空,一头和炉灶相连,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炉灶产生的热烟气排入墙体中空层,使得整面墙体都能散发热量。和火炕、火墙相连的炉灶则可以用来烧水、做饭。使用这种立体取暖方式,屋内温度可达20℃左右,相当经济有效。

来到冷极村,游客看的是原汁原味的林户人家和原生态的森林风光,睡的是东北火炕,喝的是林區小烧,吃的是地道的林区菜,玩的是林区特色娱乐项目抽冰嘎、坐马拉套子、狗拉雪橇……体味的是一种热情和淳朴。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中,游人还可以亲身体验“洒水成冰”的魔幻场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一杯水泼向空中,洒出去的水瞬间变成冰丝,那些忧愁和烦恼似乎也随之被冻结。

如今,被誉为“中国圣诞老人出发地”的冷极村已成为根河的一张旅游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里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挑战寒冷极限,感知淳朴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民俗文化,尽享一个冷到极致的冰雪假期。

根河市有两张城市名片,一是因冷而得名的“中国冷极”称号,二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风情。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根河市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在当地的密林深处,居住着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使鹿部落。该部落是鄂温克族的一支,也是鄂温克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支,拥有独特的使鹿文化,人称“使鹿部落”。他们每年随鹿群的觅食而不断迁徙,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驯鹿是一种中型食草动物,以森林中的苔藓、蘑菇和灵芝为主要食物,喝的是山泉水。从地理分布看,驯鹿属于北极圈生物,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所在地是驯鹿分布的最南端。300多年前,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的祖先从贝加尔湖畔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在漫长的岁月里,该部落民众与驯鹿为邻为伴,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大兴安岭生态气候特点的驯鹿放养方法,驯鹿也成为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和经济来源:夏天骑驯鹿出行,冬天则使用驯鹿拉雪橇;鹿茸和鹿皮可供使用;鹿肉可以食用。鄂温克使鹿部落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靠着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他们创造的文化与习俗沿袭至今。该部落创造的森林狩猎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的遗存,在世界上已经很难看到;他们崇尚万物有灵,以熊为图腾,盛行对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民俗礼仪、民族工艺、神话传说、歌舞、绘画等,这些都是长期狩猎生产的结晶,蕴藏着本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也是构成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发展和变迁,驯鹿在北方民族的生活中已逐渐消失,唯独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中得以延续。如今,原始、神秘、独特的驯鹿文化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是我国最后一个走出森林的狩猎部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种种迹象至今仍然部分地保留着,可以说是历史的活化石,人们从中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大兴安岭中人类活动的遗迹。

别具一格的简易建筑“撮罗子”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的传统住宅。这种用小杆和桦树皮做成的房屋,高3米左右,底部直径约4米,屋架呈圆锥形,在外面围上桦树皮或兽皮即可居住,屋顶留出通烟口。“撮罗子”易搭易拆易搬,盖上防寒保温的兽皮就是过冬居所。

如今,一部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仍在大山中与驯鹿为伴,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的生活,部落中更多的人则带着自己的驯鹿离开大兴安岭林区,住到了山下的定居点。近几年,当地政府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驯鹿一起变成旅游资源,把山下的定居点打造成了旅游景区,建立了博物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当中的大部分人因此也有了新的谋生方式—从事旅游接待。旅游让他们在保持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

漫步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景区,游人可以在“最冷邮局”寄出印有驯鹿、森林、冰雪等具有“冷极”特色的明信片,或是租赁民族服装走进冰雪世界与驯鹿合影、观看驯鹿迁徙表演,还可以喂食驯鹿,乘坐驯鹿拉雪橇,甚至在“撮罗子”内品尝鹿肉火锅和当地的林下产品。在景区的特色体验馆里,游人可以跟着鄂温克族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桦树皮画、太阳花、撮罗子等鄂温克族传统手工艺品。

距离根河市满归镇中心2千米的地方,流动着一条神奇的河,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呼伦贝尔境内大小溪流皆封冻,唯有此段河水热气腾腾,流水淙淙,多少年来从未结冰,故被称为“不冻河”。“不冻河”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该河段附近存在大量地热的缘故。

冰天雪地里,“不冻河”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尽管河道两岸被白雪覆盖,但河水依然潺潺流动,在阳光的照射下,飘浮在河面上的水雾好像五彩云霞。河两边的树枝上缀满了洁白的霜花,烟雾缥缈中,远处的山峦静谧安详,构成了“不冻河”的冬日梦幻世界。

“不冻河”所在的满归镇被誉为“中国第二北极村”,其东北部与漠河接壤。小镇虽小却很美,安逸而宁静。尤其是冬天,冰天雪地里的满归镇四处皆是厚厚的白雪。街上偶有村民路过,给小镇增添了一丝鲜活的气息。登顶凝翠山,可以俯瞰全镇风貌,这里也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敖鲁根河鄂温克族
民居趣读
行走(外一首)
根河之歌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我骄傲,我是根河人
根河知秋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
美丽的根河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