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下大班数学活动探究
2024-02-22周晓丹
文 周晓丹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数学教育对大班幼儿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
一、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动手动脑,运用各种感官,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创造新的规律。
3.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量的相对性和实际意义。
5.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空间关系,建立物体与几何形体的关系。
(二)大班数学教育内容
大班数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集合与分类、模式、计数、数符号、数运算、量的比较、测量、图形与空间方位。
二、大班数学教育的开展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实践操作和游戏为主,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知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小学化”倾向,往往过分看重数数、计算等技能,而忽视了形状、时间、空间、量的比较等数学概念,严重偏离了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教育轨道。
(一)选择数学教育内容
一是依据相关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数学教育内容。例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5~6 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 以内的加减运算”,主要是指大班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因此,了解幼儿学习发展的路径轨迹,能够帮助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二是观察幼儿生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数学教育内容。在依据《指南》中相关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观察幼儿的生活。有时,幼儿会在一个生活偶发的情境中,呈现积累的零散经验,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建构新的经验。例如,在大班“离园倒计时”数学活动中,幼儿自己设计了“倒计时本”,记录距离离园还有多少天时间。有的幼儿采取“一天一数”的方法,有的幼儿采取“两天一数”的方法,有的幼儿采取“五天一数”的方法。
(二)创设数学教育环境
一是设置趣味情境。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设置游戏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数学的内涵,从而达到“玩中学、玩中有收获”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大班“比大小”数学活动中,幼儿起初是在操作材料中比较数字谁大谁小。但是,这样的活动枯燥、无趣。不久后,他们在益智区玩图形拼搭游戏时发现,可以用雪糕棒拼搭、标注符号。于是,幼儿在雪糕棒加上牙齿和眼睛,制作成“〉”“〈”等符号,又将数字制作成雪花片、小乐高等实物。这样,幼儿的活动兴趣显著提升,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和运用数学经验。
二是打造数学场景。教师要注重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的场景展现出来。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丰富环境中的数学教育内容,让数学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大班幼儿的专注力、探索精神、任务意识等学习品质已初步形成。在数学区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摆放一些“提示性材料”,以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融入一日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教师要将数数、计数、统计、分类及加减运算等数学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晨间活动。大班幼儿每天都会记录自己是在哪个时间段来园的。如果迟到了,他们就要在签到表上记录迟到理由。晨间活动时,教师可以安排值日生点名,数出当天来到班级的幼儿人数,并检查是否与签到表一致。在点数过程中,幼儿运用多种计数方式,记录并统计出勤情况。随着计数范围逐步扩大,计数准确性也不断增强。
饮水环节。幼儿将对应数量的小棒,放到饮水记录袋中。下午离园时,他们会看一看、数一数,当天一共喝了几杯水。这有助于幼儿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幼儿按物点数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自主取餐。幼儿一次性拿齐餐具后,自主拿取各种食物,积累按数取物的经验,感知和区分量词的特征。用餐结束后,幼儿将餐盘分类摆放,学习分类、归纳,感知和区分属性的特征。
散步环节。教师按照男女、高矮等不同的特征,组织幼儿排队,开展有趣的身体排序游戏,让幼儿感知排序规律的主要特征,学会排序的策略。排序结束后,幼儿按要求走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以此提升空间认知能力。
午休环节。起床后,幼儿在叠被子中学会了数和形、点角面、对称等几何知识,如三角形有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等。幼儿想成功叠出相应形状的被子,需要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顺序进行操作,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空间概念和空间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下的数学学习应从“知识为中心”向“生活化和探究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生活化、游戏化的材料,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