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昆虫世界 推进游戏化课程
2024-02-22文施敏
文 施 敏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幼儿的世界里,昆虫非常神秘。幼儿经常围着偶遇的昆虫议论纷纷。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推进游戏化课程,促进幼儿成长。
一、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
(一)观察实录
午间散步时,宸宸尖叫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看,是蜈蚣,还在爬呢。”“真的是蜈蚣,好可怕。”“我还是喜欢昆虫,漂亮。”“蜈蚣就是昆虫呀。”“蜈蚣不是昆虫,蝴蝶才是昆虫。”“我也喜欢蝴蝶。”“我喜欢螳螂,它会跳很高。”“知了唱歌最好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关于昆虫的话题。回到教室后,我鼓励幼儿继续讨论刚才的话题,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二)分析与反思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便是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大胆地探索、大胆地去做、大胆地去说,让他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幼儿是天生的发现者,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二、什么是昆虫
(一)观察实录
贝贝对昆虫的定义有了自己的想法:“昆虫就是小虫子呗。”文文不以为然:“昆虫是昆虫,不是所有的虫子都是昆虫。”其他幼儿或自言自语,或相互交流,说着自己对昆虫定义的猜想。
为了抓住这一偶发的教育契机,我鼓励幼儿将自己对于昆虫现有的认知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了清晰地记录幼儿的认知,我将幼儿的口述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分析与反思
在“活教育”理论中,陈鹤琴先生提倡“让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变成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偶然遇见的虫子,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一场关于昆虫的探究活动由此展开。好奇心是促使幼儿积极探索、发现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逐渐从开始注意转变为特别关注。探索,往往是从猜测开始的。
三、我来找答案
(一)观察实录
“昆虫都有两对翅膀、六只脚。”“毛毛虫没有翅膀,但它是昆虫的幼虫。” “有的蚂蚁没有翅膀,有的蚂蚁有翅膀。蚂蚁是昆虫。”……幼儿回家求助爸爸妈妈后,纷纷说出找寻到的答案。
(二)分析与反思
由于时间关系,幼儿的问题没来得及在幼儿园解决。但是,他们的兴趣正浓,将问题带回了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寻找答案。可见,当遇到问题时,幼儿往往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己进行探索,并分享所获得的答案。这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哈佛大学第二十六任校长尼尔·陆登庭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有了好奇心,便有了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一切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
四、再探昆虫
(一)观察实录
了解了昆虫的定义后,欣赏了昆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回想起脑海中对于昆虫的印象,幼儿更希望与昆虫进行“零距离接触”。
佳佳: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
依依:那我们去找找昆虫吧,听说昆虫也喜欢好天气。
宸宸:这个草地里好像没有昆虫。
成成:是啊,我也没找到。
小树:树上也没有。
帆帆:叶子上也没看见。
睿睿:昆虫冬眠了吧,到处都找不到。
…………
(二)分析与反思
有了想法,便迫不及待地行动,这是大班幼儿的行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想看看昆虫,但是没有如愿。他们会就此放弃吗?当然不会。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催促着他们尽快找到昆虫。
五、昆虫去哪了
(一)观察实录
一个偶然的想法、一次偶然的行动,让幼儿迫切地想知道昆虫去哪了。于是,“昆虫大搜索”行动开始了。幼儿发现了经常出现在幼儿园的昆虫不见了,它们去哪了呢?为何消失不见?幼儿与教师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方式,找到了答案。原来,昆虫的“消失”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它们藏起来是为了能在寒冬中生存下来。
文文:你们知道吗?冬天,昆虫会藏在枯枝、落叶下面。
辉辉:天气冷的时候,昆虫会藏在石块下面,让我们找不到。
球球:有的昆虫会藏在树皮内。
晗晗:昆虫会藏在泥土里,所以我们在地上看不见昆虫。
(二)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幼儿会在每一次探索活动中总结经验,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发现、交流、总结,不断获得经验和认知。
六、再现昆虫
(一)观察实录
昆虫都藏了起来,要等到天气变暖后才会出来。“我们可以把昆虫画下来,这样每天都能看到它们。”“我们可以制作昆虫作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昆虫“相见”。
(二)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了与昆虫“相见”,幼儿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表达对昆虫的独特情感。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表现能力。
自然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寓教育于自然之中,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发现、聆听、观察和思考,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幼儿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感知周围的世界,发现美好的事物时,他们便会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热爱。这种好奇和热爱会推动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