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幼儿园生成性班本课程
2024-02-22文汤悦
文 汤 悦
班本课程是立足于班级发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是以班级为基点、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起点、以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而构建的生态课程。本文以作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具体阐述课程资源的挖掘、课程生发的轨迹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从生成者、创造者、建构者的角度,构建和实施生成性班本课程。
一、资源整合,寻找课程生发点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的兴趣是班本课程构建的重要支点。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使之成为班本课程主题的生发点。每学期初,我们都组织新教师培训,提升新教师班本课程意识和构建能力。
(一)听到,在倾听中发现兴趣点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之间会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应做一个倾听者,了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的交流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有的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的来自幼儿的想象。这些信息零碎且量大,教师要善于将幼儿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从中甄别出出现频次最高的信息,并通过适时介入和引导,进一步判断其中的价值。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大班幼儿运用自然物和碎布料搭起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帐篷,引起其他区域幼儿的围观和讨论。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帐篷的经验储备相对丰富,对帐篷引出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在建构区活动的幼儿分享、交流,其他幼儿也参与讨论。于是,班本课程“帐篷节”在幼儿的讨论、交流甚至争执中产生了。所以,教师要形成时刻倾听与记录的意识,思考“幼儿在交流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话题?”“幼儿的原有经验、储备量有多少?”“如果进一步挖掘,还有多少探索的空间?”等问题,并让这些问题成为班本课程的生发点。
(二)看到,在观察中寻找闪光点
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幼儿每天的活动大部分在幼儿园开展。那么,如何才能够找到适合本班幼儿探索的幼儿园资源呢?为此,沉浸式教研“幼儿园资源在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应运而生,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梳理了幼儿园中可利用的资源,并且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得这些信息更加系统化。接着,再将这些信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课程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筛选,进而得到一个根据年龄段划分的、有实施价值的幼儿园资源网络图。
(三)找到,在探寻中丰富社会资源库
幼儿园要注重运用本土资源,探索本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我园地处乡村地区,本土资源丰富。在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时,我们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例如,大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园附近养蚕场的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辨别桑叶、尝试养蚕、观察记录,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创意表征,帮助幼儿形成核心经验,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敢于分享等能力。又如,中班教师充分发挥小区的地理优势,引导幼儿关注季节交替时植物的变化……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为生长点,遵循该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就近挖掘社区资源,生发出一系列相关活动。
二、形成策略,延长课程生命线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优化“青蓝结对”制度。我们打破班级局限,以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年轻教师成长,提升他们的班本课程实施能力。教师除两两结对以外,还成立专项学习小组,针对微主题生发、集体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等方面开展学习研讨,让学习更具指向性。
2.提高业务学习质量。我们从研训对象的角度出发,基于问题、任务驱动、自主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分层培训。
3.增强园本教研效果。我园以班本课程为内容,变“输血”为“造血”、变“个体”为“群体”、变“被动”为“主动”,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中存在问题的警觉和剖析意识,促进理念向行为的真正内化。
4.提升家园互动意识。我们通过“微传播”载体,让班级群成为展示幼儿的“秀场”,利用多种平台,向家长宣传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家长真实地体验幼儿的学习,感受幼儿的进步,并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为课程服务。
(二)形成课程开展共识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顺应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发掘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了一系列班本主题活动,以幼儿内在的需要为驱动力,旨在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1.生成性——追随幼儿的兴趣。班本课程重视内容的生成性,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我们鼓励教师成为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思考者,创造性地与幼儿互动,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并在价值判断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学习。每学期,我们都预留一段时间开展班本课程。例如,一天,大班幼儿在排队洗手时,一可大声说:“老师,地上有好多水。”话音刚落,幼儿都围拢过来。依程说:“把水龙头关掉就好了。”一可说:“老师,你知道水龙头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吗?我知道从哪里来。”那天,一可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科学达人”。幼儿关于水的经验丰富,如洗澡、喝水、洗东西等。这是一个既符合幼儿兴趣,又是大家都有经验积累的话题。于是,教师及时追随幼儿的脚步,生成班本主题活动“有用的水”,带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发现水的奥秘,并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2.主题式——遵循主题的框架。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因此,幼儿教育是整体性教育。班本课程构建不仅要追随幼儿兴趣,还要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性和完整性,全面地思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策略和课程效果,从而发挥班本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班本课程构建中,我们运用综合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核心经验”。
3.生活化——连接幼儿的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班本课程应该帮助幼儿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整合的基点和课程资源。我们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日活动,引导幼儿在感性、直观、生动、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关于周围世界的经验,从幼儿园入园、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中渗透课程内容,从而达到梳理、提升幼儿生活经验的目的。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花生博物馆”中,教师不仅设计了丰富的主题活动,还将主题与区域游戏有机地结合,对集体活动进行补充和延伸。
三、多维评价,反思课程价值面
在班本课程实施中,我们组织教师分层研讨,以“推优”的形式,鼓励教师开展分享交流。教师用PPT的形式,从主题背景、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家园共育、活动安排、活动设计、活动掠影、主题反思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将主题活动情况进行交流。同时,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课程”进行再思考、再构建,从主题思路、目标、网络,到活动设计、掠影、反思。分享不仅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而且深度推进了班本课程实施,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源于幼儿的兴趣,立足于班级。优质的班本课程能够为幼儿发展“量身定做”,更有指向性地搭建幼儿发展的阶梯,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