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02-21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致残率溶栓例数

方 圆

(天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天津 300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杂程度高等特点[1],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手段,患者的病情发现得越早、静脉溶栓开展得越及时其治疗效果越好。并且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急救过程中需要配合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2],良好的护理内容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果、加快康复速度、降低致死致残率。并且良好的护理对策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到转移到治疗再到康复全过程中的风险事件[3],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的治疗和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与联合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6~86岁,平均(65.35±10.36)岁。联合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7~85岁,平均(63.65±10.5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试验流程,并经过伦理协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中有关急性脑梗死的评价标准[4];②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已经确诊;③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低于4 h;④患者未伴有溶栓禁忌证。

1.2.2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明显颅内出血或患有出血性脑梗死;②患者伴有内分泌紊乱、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③患者伴有严重的脏器衰竭或伴有恶性肿瘤。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脑梗死相关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观察患者的体征状态,给予患者静脉溶栓路径建立,对日常注意事项做好叮嘱工作。

1.3.2联合组:联合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策略。

1.3.2.1建立急救科急性脑梗死护理小组:设立1名组长、2名副组长、若干名组员,共分为2个小组。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工作总责。2名副组长由有至少五年工作经验并且日常工作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担任。其中第1组负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接诊,第2组负责急性脑梗死患者接诊后的到院转移,家属沟通与后续抢救工作。急诊科内要制定明确的护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并且以明文的形式列出来。急诊科内要建立问责制度,要保证当急救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和风险事件能够将责任追究到个人。急救科室内要以月为单位组织一次科室内护理问题的总结、分析会议,将本月内出现的关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因素分析,并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完善对策,于翌日及时实施。

1.3.2.2要规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当院内接到急性脑梗死急救电话后,立刻将急救任务指派给急救科。第1组护理人员即刻开展接诊工作。在接诊路上要与报诊人员取得联系,询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致病情、发病时间、原因等,并确定好接诊位置。到医院后将患者进行固定和转移,注意保持患者侧头,防治分泌物、液体、呕吐物堵塞气管和回流。在去往医院的过程中进一步仔细询问出现急性脑梗死的具体原因、时间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原发性疾病等。建立医疗信息档案。并通知第2组护理人员患者的入院时间,第2组护理人员要保证院内绿色急救通道的畅通,通知主治医生,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转移,做好医疗信息转接。检查抢救室的备品准备情况,确保抢救使用器械、工作、物品等相关内容的完备必须由两名及以上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或培养人员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案、预后结果等。

1.3.2.3要优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性损伤,所以在溶栓治疗后要重视和制定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肢体功能。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消炎、神经保护、修复等治疗,有大量的液体进入机体,所以术后要严密监督患者的输液总量和输液内容,特别是要监督患者夜间输液情况。制定三班制护理排班制度。

1.4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指标、致残率、躯体功能评分、满意度发生率等指标。①急救护理指标:包括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总抢救时间、采血时间。②致残率:使用格拉斯哥昏迷(GCS)[5]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致残率进行评价,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反应等三个维度,用1~4分评价睁眼反应,用1~5分评价语言反应,用1~6分评价肢体反应,将三个维度评分相加,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清醒。其中意识清醒:>14分;轻度昏迷:13~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可能脑死亡:<3分。致残率=(轻度昏迷例数+中度昏迷例数+重度昏迷例数)/总例数×100%。③躯体功能评分:使用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6],包括:躯体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预后状态越好。④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进行评价[7],评价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急救措施、团队配合、干预效果等方面,分别用0分、1分、2分表示不满意、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好。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急救护理指标比较:联合组各项急救护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护理指标比较

2.2两组致残率比较:联合组致残率为5.00%(2/40),对照组致残率为27.50%(11/40),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

2.3两组躯体功能评分比较:联合组各项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分,n=40)

2.4两组满意度比较:联合组满意度为97.50%(39/40,满意22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为80.00%(32/40,满意20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会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血液流通障碍,导致脑组织、脑神经出现缺血、缺氧性改变[8]。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除了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并且在患者意识状态恢复之后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干预[9],由此可以加快患者精神、意识、认知恢复,提升患者脑部缺血后再灌注后的康复效果,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减少因为脑部暂时性缺血和缺氧性改变后而导致诸多疾病和相关并发症。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创伤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以及堵塞后再灌注会诱发多种功能性损伤和障碍,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组织、系统。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因此临床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10]。

治疗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介入得越及时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预后结果越好、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风险问题更少、致死致残率更低[11-12]。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会出现多种应激反应,病情也会发生快速变化[13-14],因此需要配合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特别是对于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手段是与治疗同等重要的内容,护理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效果甚至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生存情况。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让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在急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依从性和配合度更高,院内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急救护理指标,降低致残率,还能提高满意度。

猜你喜欢

致残率溶栓例数
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防这个健康杀手,关键有5条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