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

2024-02-21鲍荣幸陕永琦黄晓琴江茶花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障碍康复

鲍荣幸,陕永琦,黄晓琴,江茶花

[1.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心外重症监护二科,广东 广州 510080;2.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综合二区]

在我国,脑卒中是一种病发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的疾病类型,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使得该疾病发生率呈显著递增趋势,严重威胁着的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2]。就老年人群而言,其脑卒中的病发率更高,且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并以吞咽障碍较为常见,该情况的存在,会使得患者因误吸而产生吸入性肺炎,致死率较高,需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3]。正常的吞咽,是由大脑和神经中枢来进行控制的,且由食管、咽部和口腔协同完成,但是,当并发脑卒中后,会因吞咽横纹肌麻痹、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吞咽反射延迟等诸多情况诱发吞咽困难[4]。以往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大多配以常规护理,但该项干预措施主要是强调以疾病为主,总体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开展标准吞咽评估,可为了解患者吞咽功能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而预见性护理,则是在护理期间通过对风险问题的有效预测,进而制定的针对性防护方案[5]。本文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以探讨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者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1±3.7)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1例,脑梗死45例;吞咽功能障碍分级:Ⅰ级7例,Ⅱ级29例,Ⅲ级2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62~87岁,平均(68.3±3.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9例,脑梗死47例;吞咽功能障碍分级:Ⅰ级5例,Ⅱ级30例,Ⅲ级21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许可。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②患者年龄均≥60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功能器官严重障碍;②意识障碍及精神类疾病;③资料缺失;④中途失访及退出。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干预,包含基础性健康宣教、病情监护、用药指导,以及功能训练指导等。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预见性护理:(1)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咳嗽能力、呼吸状况,以及语言等的诸多功能进行仔细检查,若上述方面出现异常,则为吞咽障碍,若均正常,可对患者进行吞咽水测试,将25 ml水分4次完成吞咽,前3次每次吞咽5 ml,剩余最后吞咽,在这期间,对患者吞咽过程中的气促、漏水和咳嗽等情况予以观察。(2)预见性护理:①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准确认识,加之无法正常饮食,进而极易出现烦躁、焦虑等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强化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与患者间的联系,依照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将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对其详细讲解,告知其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负面情绪消除的同时,还可提高面对疾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②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自身状况,为其指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以牙齿互咬,或者咬较硬食物的方式,实现咀嚼肌的有效锻炼,使咀嚼肌处于紧张状态;同时,以牵拉舌头、上下左右伸缩等方式,促进舌肌力量的提高,提高舌头的活动能力;以颈部旋转的方式,实现颈部肌肉活性的提高,防止肌肉长期紧张而对吞咽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借助发音训练,实现开口能力方面的锻炼,患者的发音功能也可显著改善;将水果汁制作为冰棍,或者利用刺激性药物对患者咽部予以刺激,达到促进吞咽功能改善的效果。③饮食干预:患者在饮食期间,嘱其以易吞咽的食物为主,尽量保持坐位进食;卧床者需尽量将其床位抬高,防止出现呛咳、误吸等不良情况;嘱患者及其家属在进食过程中小口慢咽,多次吞咽,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吞咽功能的效果。进食后,嘱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异物,防止口腔疾病发生。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比较两组疗效:判定标准:以藤岛一郎吞咽能力凭借标准来判定,若评分>9分为痊愈,6~9分为好转,3~5分为有效,<3分为无效。

1.3.2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住院时间对比:吞咽功能以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判定,总分0~20分,分值与患者吞咽功能呈正比。

1.3.3记录、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包含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

1.3.4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结果比较:对患者的心理、社会、躯体以及物质生活状态这四方面予以判定,均为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状况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及t检测。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56]

2.2GUS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干预后GUSS评分较对照组高,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US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2.3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比较: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71%,其中吸入性肺炎2例(3.57%)、窒息4例(7.14%)]较对照组[28.57%,其中吸入性肺炎7例(12.50%),窒息9例(16.0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P<0.05)。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56)

3 讨论

在老年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发后,其延髓或双侧皮质脑干会发生麻痹,导致假性球麻醉出现,进而诱发吞咽障碍[6-7]。据调查显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其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60%,并且,该情况的存在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以及窒息等不良情况,危及患者生命[8]。临床中,对老年脑卒中更多偏向于治疗,忽略了对其吞咽功能的评估,进而对患者的总体康复效果也会产生诸多不利[9]。

所谓的吞咽障碍,大多是指饮食中与正常状态相比,食物到达胃部的时间有所延长的情况[10]。当前,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大多是针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忽略了对其在吞咽功能方面的评估,以致对上述患者诊治期间,缺乏针对性,进而对患者总体康复效果的提升产生了阻碍[11-12]。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实施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咳嗽能力、呼吸状况、意识状况,以及语言功能等诸多方面的检查,以此作为吞咽障碍判定的主要依据[13-14]。之后,再借助吞咽水试验,可对患者是否存在漏水、咳嗽等情况予以详细观察,并且患者在咽水时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可使得大量进水而诱发的风险事件显著降低[15]。预见性护理则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由此确定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科学化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得患者康复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够降至最低[16-17]。同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开展,可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18]。研究说明,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给予标准吞咽障碍评估及预见性护理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吞咽能力的提升,还可使其病情康复时间有效缩短,减轻患者和家庭就医负担。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标准吞功能评估的实施是一种较为普遍且有效的方法,凭借对患者进行有效筛查,可使其误吸及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的安全性同步提升,在临床护理和判断评估中更为适用[19]。与此同时,通过配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康复指导,以及饮食干预等方面的护理,可使其吞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风险事件也可得以有效防范,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递减,利于提高患者面对疾病和治疗的自信心[20]。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上述两种干预措施的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密切关注,便于相关措施的及时、针对性实施,将对患者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得到充分发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其整体的病情康复,也可发挥积极作用。

因受时间方面的限制,使得本研究在开展期间,只是观察了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实施干预后短期的康复效果,并未开展长远随访,以致存在一定局限。另外,本研究中,对家庭康复护理所发挥的价值也未给予高度重视。以上情况的存在,均需在后期的研究中,开展更加深入性的分析与探讨。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标准吞咽功能评估与预见性护理结合的应用效果好,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加速其病情康复的同时,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预见性障碍康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跨越障碍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