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预测不同年龄首次脑梗死复发的价值

2024-02-21覃善彬黄天丽吴显儒温先楚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头颈部复发率

陈 斌,覃善彬,黄天丽,吴显儒,温先楚

(北流市人民医院,广西 北流 537400)

急性脑梗死是患者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颅内血管的血流异常,进而造成患者脑部神经组织和功能损伤,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昏迷、呕吐、偏瘫等[1-2]。急性脑梗死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危害中老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做好各项有效的治疗干预以及康复治疗[3],目前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营养神经等基础疗法。但相关临床报道显示[4],有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并出现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必要采取快速、准确、高效的识别手段以评估患者脑梗死的方法,将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病情转归及二级预防有更清晰的认知,对于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死率有重要作用[5],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脑卒中方法的预测评估手段。脑卒中预后评定量表(SPI-Ⅱ)可从多个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可用于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长期复发风险[6]。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是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状况的重要检测方法,可准确反映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中以不同年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检测,探讨在此类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北流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中年组50例和老年组50例。青中年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49.82±9.89)岁,体重指数(BMI)18~27 kg/m2,平均BMI(22.89±2.92)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1~10 h,平均(4.17±1.89)h;老年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69.22±9.01)岁,BMI 18~27 kg/m2,平均BMI(22.41±2.96) 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1~10 h,平均(4.98±1.76)h。两组间性别、BMI、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符合《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8]中的标准;②年龄30~85岁;③发病至入院时间<7 d,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④均完成头颈部CTA检查;⑤能够完成SPⅠ-Ⅱ评定量表评估过程;⑥患者家属或本人对调查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心源性脑卒中及其他不明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患者;②根据影像学检查诊断为TIA、出血性脑卒中、混合型脑卒中及瘤卒中患者;③其他原因如血管炎、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脑卒中;④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⑤基础资料统计不完整的患者;⑥随访期间失访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检测方案:患者入院时及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时进行头颈部CTA检查,检查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采用SOMATOM Drive 128层螺旋CT(进口德国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对患者头颈部位进行CTA扫描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在肘前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造影剂(江西泰和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0 ml:15 g),速率为4.0 ml/s,然后以相同速率注入50~100 ml生理盐水;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50 mA、扫描层厚0.5 mm、层间距0.5 mm;采用AW4.4工作站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计算患者的大动脉血管狭窄率,狭窄率计算公式=(1-最狭窄处动脉直径/狭窄远端动脉血管直径)×100%。大血管包括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颅外大血管、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

患者入院时及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时进行SPI-Ⅱ评定量表评估[9],SPI-Ⅱ评定量表包括评分项有:年龄>70岁(2分)、充血性心力衰竭(3分)、重度高血压(1分)、糖尿病(3分)、既往脑卒中史(3分)、冠心病(1分)、脑卒中(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总分为15分,其中0~3分为低危,4~7分为中危,8~15分为高危。

1.3评价指标:对老年组患者、青中年组患者首次入院时、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SPⅠ-Ⅱ评分、血管狭窄率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脑梗死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对患者入院时、随访第3个月、随访第6个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时间对患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2.0处理实验数据,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SPI-Ⅱ评分、血管狭窄率比较:首次入院时老年组患者的SPI-Ⅱ评分[(10.36±3.98)分]、CTA颅内血管狭窄率[(63.82±8.91)%]均高于青中年组[(6.11±1.86)分、(41.0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1、15.017,P<0.05)。

2.2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时SPI-Ⅱ评分、血管狭窄率、复发率比较:随访3个月、6个月时老年组患者SPI-Ⅱ评分、CTA颅内血管狭窄率、脑梗死复发率均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随访3个月、6个月时SPI-Ⅱ评分、血管狭窄率、复发率比较

2.3不同时间ROC曲线比较:通过绘制ROC曲线,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预测患者发病入院时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入院时、随访第3个月、随访6个月时的曲线下AUC面积分别为0.725、0.592、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不同时间ROC曲线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进行,但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最受认可的观点认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密切的关联[10]。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对于患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主要表现在患者的脑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使得患者的认知功能随之严重的减弱[11]。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以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营养脑神经、降血脂等为主,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后还需经过长期的康复期阶段,康复期质量也将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可能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亡。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复发,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说明老年患者由于年龄问题出现脑梗死后往往病情程度较重,而青中年患者由于年龄较轻,自身恢复能力较好,即便出现脑梗死后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病情也会得到显著的好转。在随访3个月和随访6个月后,进一步证实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程度较重,预后效果较差,在康复期间的脑梗死复发率要显著高于青中年组患者[12]。并且从上述结果也可反映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复发情况。这是因为SPI-Ⅱ量表是临床常用的脑卒中预后风险评估量表,在该量表中选取了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冠心病、脑卒中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作为评分项目,能够全面反映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综合评分,划定患者复发的高中低复发得分区间,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脑梗死患者的复发风险[13-14]。而颈部CTA检查则是脑梗死诊断、病情评估、预后效果判断的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头颈部的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颅内及颈内大血管的狭窄情况,大血管狭窄率越高的患者表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越严重,提示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也越大,因而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对于预测患者复发分析也有着重要作用[15-16]。因此,通过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准确度。最后,本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在入院时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监测对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更高,这是因为在入院时患者还未开展各种治疗手段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及大血管狭窄情况不受治疗手段的影响,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可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患者预后复发率预测准确度更高。

综上所述,SPI-Ⅱ评定量表联合头颈部CTA预测不同年龄段首次脑卒中复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SPI-Ⅱ量表联合CTA可提高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准确率,是一种良好的预测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方法。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头颈部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