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02-21袁靖
袁 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栓室,江苏 苏州 215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造血干、祖细胞肿瘤,其占白血病病例的58.7%,存活期较短,5年存活率仅为24%[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免疫疗法已被证明可治疗多种癌症,但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现象阻碍了免疫疗法的疗效,导致治疗进展缓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逃避免疫防御和耐药性,增加Treg细胞数量,抑制效应T细胞的杀伤作用。针对特定肿瘤抗原或逆转免疫抑制性骨髓微环境的免疫疗法可能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并改善预后[3]。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与该病的病理特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密切相关,临床可将目光转移在MMSA-8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4]。MMSA-1也是一种细胞膜基因,其可监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5]。但我国关于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研究过少,无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6~75岁,平均(68.46±3.15)岁。再选择同期被诊断为单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7~75岁,平均(68.66±3.2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根据随访预后疗效(预后良好标准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原始、幼稚细胞比例<5%,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外观正常,染色体和免疫学的检查基本正常)将其分为良好组(n=25)和不良组(n=5)。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符合《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6]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之前未进行过药物、放射治疗;③患者无自身感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为淋巴细胞白血病。本研究在实施前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采集10 ml骨髓进行活检,使用2%乙二胺四乙酸(湖北鑫宇宏生物提供)进行抗凝,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湖北鑫宇宏生物提供)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用红细胞裂解液(长沙艾贝生物提供)去除红细胞,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样品,再将加入TRIzol的样品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备用。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TIANGEN北京提供)合成cDNA,用RT-qPCR仪(赛默飞世尔)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②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年生存情况。③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与MMSA-8和MMSA-1 mRNA水平相关性。④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SA-8和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运用ROC曲线MMSA-8和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
2 结果
2.1MMSA-8、MMSA-1 mRNA 检测:观察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SA-8、MMSA-1 mRNA水平比较
2.2生存情况: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5例,良好率为83.33%(25/30)。
2.3不同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MSA-8、MMSA-1 mRNA检测:不良组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MSA-8、MMSA-1 mRNA水平比较
2.4预测效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SA-8、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0.840,95%CI为0.709~0.969、0.661~0.948,预测效能较好,见表3。
表3 MMSA-8、MMSA-1 mRNA 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由原始髓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通常在数周或数月内发病[7]。此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会因肿瘤细胞浸润而出现轻度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和脾肿大,骨痛也是白血病患者的常见表现。晚期白血病患者会出现恶性病变,死亡主要由多器官衰竭和继发感染引起,尤其是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8]。由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微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尽管患者会产生许多适应性免疫反应来排斥疾病,患者的预后还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骨髓瘤细胞不仅可通过瘤内和瘤外机制破坏宿主免疫监视,抵制当前的治疗策略[9];还会下调细胞免疫识别的抗原,并调节骨髓微环境,促进肿瘤介导的增殖和凋亡抵抗,进而阻碍抗肿瘤免疫,因此,肿瘤微环境和骨髓细胞表面抗原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赵慧芳等[10]的研究表明,80%及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存在异常染色体核型结构异常。MMSA-8和MMSA-1在恶性髓系相关疾病患者中具有高表达水平和相对特异性,与恶性肿瘤细胞表达密切相关。此外,周萌等[11]的研究还发现MMSA-1的表达水平与另一个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基因DKK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DKK1是一种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DKK1抗体,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推测MMSA-1可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骨质流失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抗原[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MSA-8、MMSA-1 mRN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赵莲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预后不良组MMSA-8、MMSA-1 mRNA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析其原因在于,MMSA-1广泛参与免疫反应、癌症、新陈代谢、转录、神经生物学和信号转导,特别是突触传递、先天性免疫反应、GPCR和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以及转录因子功能等。此外,张亚朋等[14]还发现,ZDHHC9在肿瘤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细胞生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SA-8、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测效能较好,且与临床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分析MMSA-1的功能可能与ZDHHC9相似,其活性异常增高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还有研究表明,MMSA-8和MMSA-1与白细胞密切相关[15],而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是细胞分化停滞在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阶段,导致这类细胞不断增殖,从而在骨髓中积累大量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并像血液循环一样不断释放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的生成速度超过其破坏速度,导致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增加。
综上所述,MMSA-8和MMSA-1 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呈高水平表达,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