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02-21陈瑀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平均速度丁苯脉动

陈瑀

脑梗死是21 世纪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高危疾病, 其主要由动脉血管阻滞不通导致, 使得心脏泵血无法及时输送至大脑, 进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 引发血管性疾病。脑梗死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今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使得脑梗死每年新发患者约250 万[1]。脑梗死的治疗以溶解血管中的血栓、维持神经功能不再受损为主, 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使得缺血半暗区恢复正常血供[2]。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 促进其脑部血液循环方面有着显著不足[3]。基于此, 现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倾向中西医结合, 即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灌注, 不少学者将其用于治疗脑梗死患者, 获得良好效果[4,5]。鉴于此,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实验学及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②初次发病,发病后12 h 内入院接受治疗;③可正常交流, 全程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④对研究内容知情, 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系统疾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恶性肿瘤, 不配合研究或不愿随访者;④对本次研究选取的药物过敏者。根据患者住院ID 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 女20 例;年龄最小37 例, 最大78 岁, 平均年龄(62.38±8.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89±2.12)h;梗死部位:基底节35 例, 额叶8 例, 颞叶2 例。观察组:男26 例, 女19 例;年龄最小38 例, 最大79 岁, 平均年龄(62.78±8.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56±2.16)h;梗死部位:基底节34 例, 额叶9 例, 颞叶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给予吸氧、抗感染、护胃及脱水治疗, 针对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给予降压及降糖药物对症治疗;对于颅压较高的患者, 给予降颅内压处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代谢正常;给予100 mg/d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以营养脑神经, 改善微循环;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2 次/d, 30 mg/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100041, 规格:100 ml∶25 mg)治疗,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 2 次/d, 连续治疗2 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力学指标(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 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①颅内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5 d 后采用超声扫描患者头部,记录其大脑主动脉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和脉动指数。②采用NIHSS 评估脑神经损伤, 包含意识、感觉、视野、凝视、面瘫、语言及上下肢肌力等方面, 总分42 分, 分值越低则表示脑损伤程度越低。③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通过患者日常进食、如厕、穿衣、上下床、排便、上下楼梯、洗澡及步行等活动加以评分, 总分100 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 脉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动脉峰流速及平均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脉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力学指标比较( x-±s)

2. 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6.11±3.12 9.14±2.05a 35.23±10.22 45.67±12.12a观察组 45 16.28±3.16 6.18±1.83ab 35.45±10.27 61.78±13.23ab t 0.257 7.226 0.102 6.023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循环功能异常, 局部出现供血障碍,进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情况, 导致其软化或坏死, 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 该种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 由于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预后差, 对居民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复杂, 与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等有关[7,8], 如治疗不及时, 局部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 可诱发昏迷及瘫痪情况, 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溶解血管中的血栓, 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区的血液循环, 维持神经功能不再受损, 使得脑梗死面积得以减少, 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十分重要。

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手段是及时采取溶栓药物治疗,然而其对时间窗有着严格要求, 我国的医疗设备及水平有限, 患者极易错过时间窗, 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9]。目前临床治疗以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及抗凝治疗为主。然而脑梗死病情复杂, 以上常规治疗措施总体起效较慢, 易导致疾病进展, 出现多种后遗症。对于患者而言, 脑部缺氧时间越长, 其神经细胞越容易出现氧化, 使得神经细胞内外环境失衡, 加重神经功能损伤。丁苯酞在临床应用广泛, 可预防脑缺血、脑血栓及血小板聚集[10]。同时丁苯酞可抑制人体神经细胞凋亡, 阻止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 使得脑损伤情况得以减轻。丁苯酞用于治疗脑梗死, 可加速患者大脑微循环重构, 使得脑水肿得以减轻, 缩小脑梗死面积, 同时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 使得神经功能得以快速改善[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杰[13]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效果良好,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促进远期预后。可能是与丁苯酞的成分有关, 药物从芹菜籽中提取, 其中含有较高的左旋芹菜甲素, 可提高脑组织缺血部位的代谢功能, 使得血供得以增加, 同时还能保护线体,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炎性因子产生, 使得脑梗死面积得以缩减。

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及脉动指数可反映机体颅内血流情况, 如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提升, 则说明患者血管血栓融化良好, 便于动脉血液输送;脉动指数可反映脑血管阻力大小及血流灌注情况, 当其过高则表示患者脑血管狭窄, 血流速度较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 脉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动脉峰流速及平均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脉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丁苯酞治疗可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 改善脑血管功能。张蓉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 安全性也有所保障。张洪亮[15]的研究也证实, 丁苯酞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颅内动力指标, 改善脑血管功能, 使其脑神经受损程度得以降低,改善患者预后。这是因为丁苯酞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与其他代谢产物所介导的病理过程, 使得微血管痉挛得以解除, 抑制血小板聚集, 提高脑血管灌注量, 使得缺血脑组织维持稳定, 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脑血管功能, 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使得预后质量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平均速度丁苯脉动
新学期,如何“脉动回来”?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知识巩固
RBI在超期服役脉动真空灭菌器定检中的应用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探究物体的平均速度
把脉平均速度的测量
地球脉动(第一季)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测平均速度演示仪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