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摹”到“复印”
2024-02-21姚文冬
姚文冬
有位京剧名角,她收了几个弟子,我分别看了这些弟子的戏,惊诧于他们的身段、行腔、韵味都酷似她,甚至乍看扮相、乍听唱腔,还以为就是她。戏迷也爱屋及乌,品评哪个像她、哪个不像她。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复印。不错,她就是一张名画,复印出了一批自己。
然而,复印的作品再逼真,也只是原作的影子,缺乏笔墨力透纸背的劲道。
王瑶卿是京剧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若不是戏迷,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就无人不晓了。这四位大师,都出自王瑶卿门下。王瑶卿岂不更厉害?不然,单论自身的表演艺术,学生们可能超越了他,而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学生“像”他,谁也不以王派传人自称。而且相互间也不“像”,所以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个流派。王瑶卿授艺,既不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复制品,也不让学生雷同。比如,他对程砚秋说,梅兰芳是亮嗓,你是闷嗓,你不能学他,而应该有自己的唱法。于是在他的指导下,就有了独树一帜的“程派”,而不是多了一个王派传人。
程砚秋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也不主张弟子“死学”自己。他的弟子陈丽芳与自己最像,行内及戏迷称其为“小御霜簃”(程砚秋字御霜——编者注),本意是赞誉,程先生却认为是一种羞辱。近百年来,程派戏迷间热议的焦点,恰恰是他哪位弟子更正宗,谁更有程先生的味道。这是因为,弟子间“临摹”的痕迹太重。
偏偏继承程派最好的,不是程先生的弟子,而是另一位艺术大师张君秋。张君秋虽不是程先生的弟子,但程先生喜欢这个年轻人,经常对其加以指点。譬如张君秋嗓子好,唱腔难免直白,程先生告诫他,不要如脱缰野马不知收敛。因此,张君秋悉心揣摩程腔的迂回婉转、若断若续,以及虚实结合的方式,巧妙继承、借鉴、融合,完善了自己的艺术。所以,从表面听,我们根本听不出张派唱腔与程腔有什么联系,它就是个性鲜明的“张派”。
有的程派弟子得程先生教诲数倍于张,却没能像张君秋这样开宗立派。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多为“临摹”,力求不走样。当然,这比当下的“复印”高了一级。张君秋既不“临摹”,也不“复印”,他是取程派的手法与色彩,画成了自己的“画”。
方荣翔生前接受探访时,提到他的老师裘盛戎曾对他说:“把我和荣翔的唱片一起听,很难区分是谁。”意思是他和裘盛戎很“像”,当时我爱听方荣翔,也是因为他学裘成就最大,裘派韵味很浓,虽然他没能超越老师,但也算优秀的表演者。现在想来,自裘盛戎之后,所谓“十净九裘”,一代又一代花脸演员,都没有脱离裘派的规范。现在的舞台,出一个花脸,就是这个味,只不过味道越来越淡,就好像复印机的墨粉不多了。
(力 珩摘自《大公报》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