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园佳话

2013-03-06马少华

读者·原创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程派梅派程砚秋

文 _ 马少华

梨园佳话

文 _ 马少华

梅兰芳与程砚秋

程砚秋

上个世纪20年代,年方弱冠的程砚秋凭借独特的唱腔迅速成为梨园界的超级新星,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1927年,程砚秋专门排演了一出重磅新戏《斟情记》,准备在北京首演。消息传出后,戏迷们奔走相告,都认为程砚秋必能凭借此戏火爆京城。

但程砚秋却没这么自信,因为他在担心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公认的“旦角之首”,只要有他的戏,任何人都休想抢走风头。所以程砚秋担心,如果自己跟梅兰芳唱对台,难免会被好事者拿来比较,从而落了下风。

然而,开戏前几天程砚秋却得到了一个消息:梅兰芳在那几天并不登台,等程砚秋的《斟情记》结束之后,梅兰芳才会重新登台,并且唱的只是很普通的折子戏,而非脍炙人口的《天女散花》《太真外传》等名戏。

这下程砚秋放心了。那几天程砚秋轻装上阵,挥洒自如,发挥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赢得了满堂彩。在当年《顺天时报》举办的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中,程砚秋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

后来程砚秋得知,当时梅兰芳之所以有此举动,是因为不希望因自己的名声太大而抢了程砚秋的风头,便暂歇几日,让程砚秋尽情发挥,等程砚秋的戏唱完了再登台。说到底,梅兰芳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帮程砚秋成名。

此事传开后成为梨园界的佳话,人们纷纷称赞梅兰芳的大度与爱才,程砚秋自然也不会忘记。

转眼过了15年,1942年,旦角李世芳初出茅庐,才华横溢,被誉为“京剧四小名旦”之一。他父亲是著名的山西梆子演员,因此他对晋剧和京剧都颇有研究,便尝试把晋剧《百花公主》改编为京剧,准备在北京首演。

然而,就在准备演出的时候,李世芳听到了一个消息:程砚秋也在不久前改编了此剧,名为“女儿心”,在上海演出后座无虚席,极为轰动,此时应北平戏院的邀请,正准备回北平演出。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世芳颇为踌躇,无论实力还是声望,自己都没法儿跟程砚秋比,相同的一出戏,观众肯定会首选程砚秋的。但这次的改编戏是自己倾注心血、志在必得的,如果搞砸了,今后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想来想去,李世芳实在没主意,便硬着头皮去拜访程砚秋。

其实,程砚秋回北平后也听说了李世芳的戏,对这个后辈很是欣赏,所以还没等李世芳说明来意,便爽快地说:“你不用担心,只管唱好你的戏,至于我的《女儿心》,今后只在上海演出,不会在北平演。”

有了程砚秋这番话,李世芳这才放下心来,在随后几天的演出中,发挥极为出色,最终在北平站稳了脚跟。

至于程砚秋,因未在北平的戏院出演《女儿心》,属于违约,损失了不少银子,但程砚秋丝毫不介意。或许,他在那一刻想起了15年前的梅兰芳。

这种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来为后辈让路的高风亮节,实在让人击节赞叹!想想现在的一些大腕儿,面对后辈不是拼命打压就是毫不相让,还美其名曰“公平竞争”。殊不知,你掌握的资源岂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比的?又何来公平竞争?

当然,公平竞争也并非不可以,当你们的实力和名望都相差无几的时候,公平竞争就会成为一种佳话了。

距上次梅兰芳让戏整整20年之后,程砚秋正式与梅兰芳展开了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1947年,梅兰芳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而程砚秋也应邀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还没开场,上海的各大媒体就开始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捧梅派和捧程派争论得热火朝天,其热情丝毫不比现在的“粉丝”们逊色。而两家戏院也不失时机地大肆宣传,力捧在自家开唱的梅或程。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风起云涌。

而此时的梅兰芳与程砚秋均是名满天下的梨园领袖,实力与名望隐隐有并驾齐驱之相,因此,两人的对台戏无疑是一场百年难遇的梨园盛事。

关于这场巅峰对决,捧梅派和捧程派历来争论不休,捧梅派认为梅兰芳略胜,捧程派则认为程砚秋小赢,当然也不乏中间派的难分伯仲之说。

这才是真正的公平竞争,没有欺压,没有打击,没有不公,没有冷眼,有的只是惺惺相惜,高风亮节。

最后,以一条八卦来结束此文: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仅在一次演出后,程砚秋的弟子赵荣琛就替师父去银行存了28根金条。

28根金条,让我来算算放在今天能值多少钱……算了,不算了。

猜你喜欢

程派梅派程砚秋
程砚秋的雅量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
梅葆玖先生病逝
砚田勤耕秋为收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