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02-20周明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竹塔学校

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素养

周明春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竹塔学校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才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核心素养”是一种全面、系统、综合的人才评价标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现阶段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规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进而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五大指征概述

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爱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其中,唯物史观是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爱国情怀是核心价值,其具体内涵如下: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如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在物质基础上进行的,它强调了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理论和方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事物时,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下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对时间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包括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历史事件的时间界定、历史时期的划分等,时间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另一方面,对空间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国家边界、地域文化等。空间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的认识。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使其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把握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空背景。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即能够对史料进行辨析并加以运用,以还原历史事件本来的面貌和真实情况的态度与方法。对史料的来源、真实性、可靠性进行辨析,筛选出可信的史料,排除虚假或不可靠的史料。对所选取的史料进行运用,进行推理和分析,努力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在历史学习中,史料实证是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从中寻找真相和证据。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需要依据史料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解释和评价。第一,事实描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准确地进行描述,包括时间背景、发生地点、参与人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原因分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三,影响评价。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产生、发展与影响,并能够对其进行解释,形成历史思维,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成长。

(五)爱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关心和追求。家国情怀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取向,体现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具有深刻的认同感和理解力。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在由心而发的自豪感基础上,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必要。第一,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素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学生了解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历程,也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现状,进而增强对国家及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研究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问题引领,发展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也是物质条件,即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具有客观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也要基于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唯物史观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唯物史观。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归还学生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要鼓励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适当组织调查研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促进研究、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让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如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使其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体现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置在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也进入了“读图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高效课堂更多的可能性。历史电影、历史纪录片、历史照片等影像资料,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直观性的内容画面,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利用历史视频,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直观认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中的音效、画面等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历史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利用历史音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通过音频的听觉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记忆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对外开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媒介作用来进行历史地图的展示,通过标注四大经济特区、环渤海及长江三角洲、海南经济特区以及浦东新区等开放的时间,架构出我国从1980 年到1992 年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地图的变化来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这一事件的前进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

(三)重视搜集信息,提高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事实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认真学习的态度。只有在保持正确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从而更好地进行史料实证。教师在历史教育中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辨别史料的真伪。一方面,掌握如何搜集史料信息。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史料多元化的搜集方法,如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搜索、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了解搜集史料的途径;指导学生按照时间、地区、题材等分类整理史料,使学生掌握整理史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认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的来源、时间、地点、作者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辨别史料的真伪,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通过评析历史,学习解释方法

对于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用科学客观的眼光评判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了解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历史事件,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历史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与我国交往进入高潮阶段的主要原因,对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等,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知识来解释具体的现象。

(五)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感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积极开发、整合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户外探险、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之所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博物馆做好沟通,实践活动以“小小讲解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通过体验灿烂的历史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爱国、敬业、乐群、尚美,为建设美好祖国树立信心与责任感。

(六)优化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这导致了评价功能的单一性,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也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改进和提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评价的目标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避免仅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动机以及个体差异的考虑,要从以往考试成绩单一的标准向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过渡,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同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综合素养,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等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定期考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方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同时,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放于同等重要的评价地位,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又关注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开展评价时,可以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第一,学生自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让学生填写学习日志或者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另外,要求学生在每次作业或考试后,自我评估自身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第二,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并互相评价。让学生交换作业,进行互相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第三,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批改、考试等方式开展,但评价过程应该公平、客观、详细,同时将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素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