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研究
2024-02-19安鹏举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基于售电侧的电力改革持续推进,电力企业纷纷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客户对于电力营销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论文以新形势下的智能电网建设为出发点,探究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从而为电力营销服务的改革与优化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智能电网;营销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060-03
1 引言
在新形势下,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然迈进新的阶段。智能电网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理念及技术,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持续赋能,这也是电力企业拓展营销服务渠道、优化营销服务模式、提升营销服务质效的重要支撑[1]。从电力市场改革来看,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强调资金流、信息流、能源流的交互、统一与协同,要求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响应与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并形成电力市场健康竞争的局面,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最终形成基于成本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科学电力营销服务模式,促进电力领域的智能化、市场化改革,还原电能的商品与市场属性。
2 智能电网与电力营销服务概述
2.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生产、输送、变配、调度、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与互通化,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将电网、信息、业务有机融合的新型现代化、高效率电网体系。相较于传统的普通电网而言,智能电网在通信活动、电力检测、设备配置、系统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均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坚强智能电网具有迎合时代与市场的丰富内涵,包括经济高效、透明开放、稳定可靠、互通共享、低碳环保等[2]。
2.2 电力营销服务
随着电力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与营销服务理论的发展,电力营销服务的概念与实践体系应运而生。电力营销服务是电力企业基于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及实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及服务。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与传统的电力营销具有显著差别[3,4]:第一,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更加注重电力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并依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来拓展电力市场,增加电能的销量;第二,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更加注重客户的体验与感受,即强调整个营销服务过程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第三,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更加侧重于营业厅、网络、电话等多元渠道对电力供应及服务的智能化控制,以提升电力业务的效率与服务质量。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领域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打破电力市场垄断,建立公平健康的电力市场竞争机制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打破传统被动式的营销模式,树立先进的营销服务意识,构建科学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
3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影响
3.1 电力营销服务更注重社会用电的多元需求
在智能电网应用规模及深度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内容、方式、相关技术等仍处于动态化更新之中。电力客户不仅需要安全、可靠的电能,同时也希望从电力企业获得个性化、针对性、便捷化的营销服务。依托智能化渠道,客户与电力企业实现实时、精准对接,通过高效的信息互通共享从多种渠道接收与了解电力企业电能种类、电力价格层级、优惠政策、用电方法及安全用电等信息,实现远程电力调控及客户自主调配等操作,如此不仅大幅提升了电力业务的处理效率,亦实现了供电用电的灵活调配与成本控制[5]。
借助多元化的信息交互方式,电力企业能够更为精准地掌握客户的电力消费情况及用电需求,并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缴费结算、信息查询、业扩报装、故障检修等方面的服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深入,电能的交易关系会发生本质性变革,电网交易模式、售配电控制等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持续拓展营销服务渠道、创新营销服务模式、提升营销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客户对智能用电服务的新要求。
3.2 电力营销服务更注重客户的智能用电服务
客户智能用电服务是指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交互技术、控制技术等,在全面准确掌握客户用电及服务需求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使用电能的策略支持与服务。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交互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如客户可通过95598门户网站查询用电信息与用电策略,据此调整用电设备的用电模式,并且调整结果可以即时反馈给客户,在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用电服务的同时为电力企业创造了更多效益。
客户智能用电服务可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即智能企业、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其中,企业的用电量较大,电力企业应基于接入企业的智能化用电分析评估系统实时掌握企业用电情况,发现电力负荷过载应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对企业每月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助力企业优化用电行为,实现节能减排,保证企业用电的安全与效率。智能小区、智能楼宇的电力用户较为集中,电力企业可实时采集小区、楼宇用电数据,并由电力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公布用电数据,便于小区、楼宇客户进行一体化、精细化的用能管理,提升用电效率[6]。居民客户较为分散,电力企业可依托智能电网建设,为居民客户提供可视化、高效化、人性化的用电服务,减少电能的浪费,实现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
3.3 电力营销服务更注重引导客户安全高效用电
智能电网的发展与普及,有助于电网根据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在合理范围内调节电力价格,将电力及价格信息等通过信息化渠道实时传递给客户,增进客户对电网环境变化及电费波动的了解与认同。智能电网渠道向客户提供的电力相关信息越完善、越准确,客户优化自身用电策略的依据就越充分,科学用电的水平就越高,从而通过高质量的智能化营销服务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7]。同时,智能电网依托网络、电话、营业厅等多元路径,向客户提供更多的电力信息资源,客户可实时查询电力价格、用电记录、电费支出及余额、安全及科学用电信息等,从而引导客户安全高效用电,提升客户的用电体验及其对电力企业的满意度。
4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4.1 进一步拓展电力价格营销服务的空间
电力价格主要分为3类,即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虽然在电力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出现了逐步放松上网电价管制的“苗头”,但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仍然由国家严控。在未来的电力市场发展中,可尝试开展电力企业发电权交易,并探索依托电网实现不同发电企业的电量交换,如此可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健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深入实施为电力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力企业可使用自动化技术对电能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例如,远程操控发电设备的运行与停止等。由此在智能电网当中分布式电源竞价上网也成为可能[8]。依托国家建设与统一运行的电力交易平台,电力企业能够对平台中客户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而后将售电信息发布到平台,用户自行通过售电信息选择用电量、用电时间及电力价格等,由此完成交易。通过上述举措,基于网络交易平台,在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了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借助市场经济的杠杆原理,通过降低上网电价来促进客户改变用电行为及习惯,合理安排用电时间、用电量,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
4.2 依托电力计量为营销服务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
电能的计量是电力营销服务的基础保障,智能电网机制下的电能计量机制应更为高效与精准。电力企业需要通过创新研发优化电能表功能,使之不但具有传统的计量功能,还具有远程监测、读数、控制等特性,并且安全性与可靠性亦要大幅提高。因此,构建科学的电力计量机制,不仅能够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为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营销服务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9]。与此同时,智能化电能表应支持客户通过直接操作查询用电量、电费余额等,当用户电费余额不足时,由智能化电能表向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发送信号,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动拨打电话、发送信息等渠道通知客户及时缴纳费用。用户在接到通知后,可选择前往电网营业厅缴费、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线上+线下”支付方式缴纳电费。
在未来更为高级的智能电网环境中,电力企业营销服务必须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信息化计量。相较于传统电力营销服务中电力企业单向采集电能表数据,智能化计量机制的构建促进了电力企业与客户的双向交互,为电力营销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4.3 构建智能化与综合化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
现阶段,我国电力网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绝大多数电力系统入网连接,电力通信也在逐步推进之中。与传统的关注单一电力业务量与电能计量数据的信息系统不同,智能电网下的信息系统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可同时容纳政策、经济、气候、DER状态等整个电力市场的相关内容[10]。
在“三网融合”之后,接入电网的每台终端设备都具有独立、可识别的IP地址,客户在具有唯一性的IP地址下用电,既可以进行电能消耗的实时精准计量,也可将用电信息立即传递到电力企业,如此电力企业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用户的用电数据,统计用户的电量,还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数据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用电量,从而更好地开展智能化营销服务。
4.4 从需求侧提供具有导向功能的营销服务
需求侧的引导是指电力终端客户与电力企业在实时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客户科学用电,从而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智能电网的支持,电力企业能够动态化掌握客户的用电信息及用电需求。为了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需要提高电力能源利用率,并据此制定与实施引导客户合理用电的优惠政策、激励制度等,有效调节电力能源的供需关系。电力企业可制定实时定价制度,或采用价格杠杆工具,促进客户改变用电方式。
电力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灵活的营销方案供其选择,激发客户自主控制用电时间、用电量的积极性,兼顾企业与客户利益,实现电力能源销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例如,美国某电力公司实施分段电力价格决定机制,出台以下计费模式供客户选择:一是通用计费模式,即全天电价为0.057美元/千瓦时;二是传统分时段电价,即上午时段电价为0.027美元/千瓦时,下午时段电价为0.104美元/千瓦时,晚上时段电价为0.027美元/千瓦时;三是时变电价,即根据不同时间对用电需求进行计量后调整实施动态化电价,该模式下的尖峰电价在0~0.29美元/千瓦时。通过分段电力价格决定机制的实施与效果检测,发现有22%的高峰用电与41%的尖峰用电转移到更低负荷的用电时段或者削减尖峰用电负荷。上述案例可为我国电力企业未来以电价调整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4.5 建立虚拟化的电力营销服务策略
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可以引入虚拟营销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虚拟电力生产、分布式电源、电力储能等3个单元有机协同并进行科学调配。
同时,建议电力企业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从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逐步推进从传统的单向供电模式向虚拟集中供电模式转变,由较为浅显的智能化操作,如营销指标分析、用户信息管理、简单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等,迈向更高层次的电力营销服务,如市场信息挖掘、电力客户精准画像、客户个性化用电方案定制、营销服务情境的仿真模拟等,为进一步优化营销资源配置、开展科学高效的营销服务活动提供智能化支撑,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电力市场、电力客户在电力营销服务中的一体化,为电力企业优化营销服务体系持续赋能。
5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人工营销向着更高层次的网络营销转变,并更加强调客户的主体性与服务质量。电力企业应当明确智能电网建设对营销服务的影响,从电力价格的制定、计量机制的构建、信息平台的建设、需求侧的引导、虚拟营销的实施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具有智能化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的高效电力营销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济发.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J].价值工程,2021,40(14):239-240.
【2】孙引忠,韩泰然.基于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0,42(1):145-149.
【3】徐子雅,曾文姬.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信息化[J].中国集体经济,2023(6):59-62.
【4】孙玉玲,纪林,史名册,等.基于智能电网测试平台的广域监测和控制系统[J].电气自动化,2024,46(3):87-89.
【5】吴薇,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四)——DER带来的变革[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5):131-135.
【6】刘友波,刘俊勇,尹利君.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三)——关键问题研究构想[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4):139-143+149.
【7】胥威汀,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2):139-145.
【8】李俊,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五)——电价体系发展与改进[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3):81-84+89.
【9】姚珺玉,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3):129-133+144.
【10】蔡真捷,孟繁珑.电网企业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力营销审计体系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8(2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