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实践发展路径研究

2024-02-18于帅

中国内部审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层央行SWOT分析内部审计

于帅

[摘要]开展研究型审计对基层央行发挥金融管理服务职责具有积极意义。以调查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成果,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康发展,与央行履职价值逻辑高度契合。本文从审计项目、信息化、审计队伍、机制等方面入手,运用态势分析法,分析列举基层央行内审条线的主要内外部优势及劣势,针对性提出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实践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   基层央行   SWOT分析   内部审计

一、引言

研究型审计这一概念自2009年审计署南京特派办首次提出后,经多年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摸索,其价值和意义愈发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根據审计实践需要,强化审计理论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研究型审计根植于审计实践,服务并引领审计实践,是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综合当前国内研究,其内涵可以表述为:以研究方式,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审计全过程,并准确提炼出高价值成果,促进审计对象发展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长期开展多种类型审计项目,为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作出突出贡献。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背景下,为更好落实中央有关金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条线要大力拓展审计边界,进一步转型,发展研究型审计。

研究型审计不是一个口号,其对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改进提升审计对象治理水平切实发挥作用,需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有效发展研究型审计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基层央行内审部门实际履职环境和审计人员素质等内外部因素,提出发展研究型审计的基本路径,以期进一步增强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成效。

二、基层央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价值逻辑

(一)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基层央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2年及202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强调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开展和运用研究型审计是当前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和今后新的价值增值点。基层央行内审人员应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在实践中领会研究型审计的实质,深化对党和国家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精神的认识,聚焦疏通审计领域“难点堵点”,准确把握基层央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以高质量审计成果发挥基础性作用,有效贯通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路径,为推动央行不断提高金融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体系的有力引擎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体系要求基层央行要围绕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探索研究。内审部门要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拓展内部审计成果深度,从查错纠弊的表层回归到事务本质的里层,精准定位影响央行促进金融发展的阻碍,提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审计建议,规范内部管理,防范风险,畅通反馈机制,促进相关工作发展,推动制度变迁,助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体系建设。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够提升经济金融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效果

央行内审部门拥有将金融服务管理主业与研究型审计有机结合的土壤,应积极选择群众反映强烈领域和重点改革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审计工作。近年来,央行各级内审部门围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管理、账户管理“放管服”等重点领域实施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从作用机制、业务运行环境、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行评价,推动了工作优化、提升了政策执行效果。比如,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审计,有效畅通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机制,充分发挥工具箱作用,提升了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效果。通过持续开展研究型审计,以宏观角度从更多履职领域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根除相关制约因素拓展了有效途径。

(四)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内审职能长效发挥的重要着力点

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央行履职风险也在不断演进,内审人员需不断加强职业判断力,提升胜任力,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2023年新修订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增加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关注数字化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内容。随着央行信息化建设、数字货币应用等趋势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将面对未来更多的信息化数字化监督评价对象,以及其他新领域新业务。同时,审计信息化也是内审人员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研究能力、促进审计能力提升是应对审计环境变化的必要措施。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对全领域、全对象、全流程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需要以研究为本。研究型审计对审计人员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内审人员不断保持学习,促进能力提升。

以上表明,审计人员实行以研助审、以审促研的研究型审计是促进审计价值增值,更充分履行内审职能的有效途径。

三、基层央行发展研究性审计的SWOT分析

为切实贯彻发展研究型审计,本文以态势分析法为基础,对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实践发展路径开展研究。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将影响研究主体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客观阐释分析,列举研究对象实现某一个目标的主要促进和制约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策略的方法。内部因素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因素包含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本文以基层央行发展研究型审计为目标,构建了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发展SWOT矩阵,总结阐述4类内外部因素,如表1所示。

(一)内部的研究禀赋

1.央行鲜明的研究导向。“研究立行”是人民银行长期倡导践行的工作理念。2023年,总行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出台了工作方案,各级基层行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2023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强调,要坚持走研究型审计道路。从顶层设计起,营造浓厚的调查研究氛围,研究型审计完美契合央行履职研究的发展导向,有青年论坛、各类评比交流等载体支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2.内部审计的深厚积淀。央行内审职能肇始于1998年,经过多年实践发展,在制度层面上不断建立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近年来,央行内审条线不断转变职能深化发展,树立了风险导向和问题导向,培养了大量以青年为主的各专业审计人才,从查错纠弊到评价咨询,审计覆盖面涵盖了绝大多数专业;通过不断深化对央行职能和内部管理的认识,见证了央行机构职能变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构成发展研究型审计的坚实支撑。

3.系统的后续教育机制。央行内审条线促进审计交流,注重强化能力培养。总行每年召集副省级以上人民银行内审业务骨干现场参加业务培训研讨,开展远程培训,强化信息交流,不断输出先进审计理念和优秀做法;建立人才库动态管理机制,通过项目实践增强人员业务能力,并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将自身所学带到各级行;各级行不定期邀请地方审计机关及内部审计协会进行授课,加强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交流,不断接触前沿理论,促进履职能力和审计视野的持续提升。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影响因素

1.项目规划缺乏连续性。审计实务中,通常对于一个课题越是多次深入接触,审计人员产生深层次思考的可能性越大,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在量变中实现质变。但现实中规划的某一条线审计工作往往多年才实施一次,容易出现审计人员断档,且思路呈“短平快”特点,难以“常研常新”,深度认识不足,研究思路受限。

2.研究能力有短板。许多基层内审人员缺乏相关业务工作背景,对预算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理解不到位,从业务管理人员立场和体制机制角度发挥咨询服务功能的能力不足。加之工作年限短,非审计专业出身,研究功底弱,欠缺深层逻辑思考。再加上部分内审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掌握新业务、新思维能力不足,审计理念更新不及时。思维、知识体系、工作模式等方面发展不均衡,导致审计发现多是操作性、规范性问题,以此为基础取得的研究成果价值有限。

3.后续评估开展不足。不对称的信息导致审计对象采纳建议后,审计人员无法有效跟踪后续情况。审计人员如“医生”,需要及时评估审计建议采纳后的“疗效”,将预期与实际效果比较,以便总结产生差距的原因,丰富审计人员的“诊疗档案”,实现能力自促提升闭环,评估整改情况,提升审计成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三)外部促进因素

1.研究课题丰富。处在金融改革攻坚期,在众多超预期因素交织作用下,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不断采取新的举措。比如,疫情期间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不断丰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健全配套政策;积极应对突发情况,2023年8月,两次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共2700亿元支持受洪涝灾害严重地区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各类举措为内审人员实施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库,内审人员能够选择热点、重点领域开展审计,并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项目始终,总结审计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2.信息化审计的趋势。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审计技术的发展普及逐渐革新了审计的基本模式,成为未来审计发展趋势。审前数据分析处理,审中审查验证信息,审后结合数理模型实现定量分析,在统筹审计资源、批量处理、审计评价等方面均有潜力可挖。通过审计信息平台与数据共享,改变以事后审计为主的传统模式,可实现预警。加之审计信息化建设,通过内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计统计、分析更加便捷,信息化为研究型审计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

3.有效的外部激励。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强化了审计工作在全局的重要地位,对审计人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大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要更加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显著促进价值增值。同时,研究型审计这一课题正处于重点突破阶段,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存在的不利因素

1.审计项目多、挑战大。基层央行内审部门每年实施重大政策贯彻落实、经济责任、预算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审计项目规定动作,以及其他党委委派自选项目,加之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受资源限制,审计人员往往长时间奔波于审计现场,专注于完成项目本身,以及档案管理、业务学习、日常办公等工作,凝练研究成果的精力不足。

2.外部因素影响职能发挥。一是个别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理解不到位,未能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审计成果,不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研究实效。二是许多审计发现对被审计单位或某专业业绩考核造成不利影响,出于相对独立性、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部分审计人员采取提醒等非正式方式揭示问题,使部分审计发现脱离内部审计框架,整改责任未落到实处,反馈链条不畅通。

四、基层央行发展研究型审计基本策略

上述分析表明,基层央行发展研究型审计内外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均客观存在。运用SWOT分析成果需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这是推动发展基层央行研究型审计的思路。

发展推动研究型审计对内审部门及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原则为运用优势,克服不利因素。本文根据表1总结的4类策略,提出基层央行发展研究型审计的基本路徑,如图1所示。

(一)科学统筹审计项目

1.选取优势项目,构建研究型审计能力。宜首先选取基层内审人员相对熟悉或易入手的常规业务领域为审计试点。研究规章制度,了解顶层设计如何控制业务开展环境;研究审计对象,明晰权力运行全过程是否顺畅安全;研究审计成果,提出建设性成果推动审计对象高质量发展;研究审计思路,在具体实践中将研究基因逐步融入内部审计工作全流程。在转型期以此类项目为突破,尝试整合信息思维和技术,探索研究型审计的基本模式和实施方式,疏通难点、积累经验。成功探索为推广研究型审计锻炼队伍,开展“大项目、难项目”时更加游刃有余。

2.开展研究质量评估。一方面,应从审计制度层面规定,科学制订方案,定期实施质量评估,有针对性抓好研究质量。客观评价审计成果是否发挥预期建设性作用,研究结果是否精准,是否有助于审计对象实现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判断审计方法是否创新,是否能够起到优化审计基础工作的作用,应用的审计策略能否提升效率。如上述成果未产生预期价值,则应认真总结经验,以此促进内审人员改进工作方式,切实促进审计对象发展。质量评估应与后续审计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一树多果”,形成提升审计成果价值并促进问题整改落实长效机制。现实中,审计人员产出的高价值研究成果可以促使审计对象发自内心对内审工作产生信任和需要,内部审计独立性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有利于内部审计长期发展,促进履职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发展信息化审计能力

以信息化推动研究型审计。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审计本身就是研究型审计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方面,数据是研究分析的基础,应坚持科技强审,构建适宜的制度环境、软硬件环境,着力培养信息化审计人才梯队,拓展更多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场景,使其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研究的得力工具。比如,在数据获取方面,以开发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平台为基础,在数据安全前提下向内审部门授权更多重要系统数据接口,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沟通成本,整合函证等数据资源。数据加工方面,推动信息介质电子化,将账册、台账、记录等各类内容以文本或图像形式输入计算机,实现直观的平面化呈现,以及数据集中加工处理。数据分析方面,对全量数据采用建模集中处理,得到量化模型,完整体现业务趋势,得到精准审计分析预测。以信息技术理念和方法为基础开展研究型审计,提质增效,节约工作量,将更多精力用于优化审计成果、创新审计方式研究等深层工作。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兴应用技术的发展,如未来AI技术如何在内审领域应用。

(三)加强能力培养,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综合研究能力。青年思维活跃度高,应切实配备保持审计一线青年人员在一定比例以上。专业结构上,要补齐短板,促进各专业人才均衡,加强跨专業能力培养,提升信息化审计新能力,造就数专多能型人才。强化思辨思维,以开放心态广泛学习接纳各类研究方式,形成并完善研究型审计方法论。加强审计团队建设,培养团队人员协作默契。综合统筹促进人员轮动,引进业务部门业务骨干轮岗加入内审部门,内审业务人员加入不同业务部门见习,派遣内审人员前往外部审计机构挂职,多措并举提升内审人员综合能力。

2.促进经验交流提升。定期开展部门审计案例集中研讨,相互交流审计发现和研究心得,教学相长,强化研究型审计思维。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研究型审计案例汇编,开拓方法。加强与地方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的合作交流,及时汲取所需信息资源。倡导内审人员积极研读权威审计刊物及经典研究型审计案例,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培育高素质内审人才。鼓励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人员提升能动性,广泛参与“青年论坛”等各类展示评比平台。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除业务知识、审计专业技能之外,还应重视树立正确的内审人员职业操守,提升内审人员对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认识高度,主动转型,诚实尽责履职,进一步有效发挥独立性,强化担当,主动进步,提升站位。

(四)健全长效机制,激发研究动力活力

一是上级相关部门酌情减免相关审计对象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履职失误责任,结合实际,进一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消除顾虑,使之对内部审计成果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提升治理。同时加大对审计成果应用不到位情况的问责力度。二是提升各级行研究型审计建设及研究成果质量情况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三是在基层央行中实行审计贡献度与激励挂钩机制,给予以研究型审计方式实现有价值审计成果的人员一定形式激励。四是建设内审团队文化。弘扬以合作、开放、学习、尽责、进取为核心的内审团队文化,加强团队建设,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凝心聚力共同实现研究强审,以高质量内部审计成果践行金融为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邮政编码:150036,电子邮箱:ysdyx1990618@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国明.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新篇章[J].中国内部审计, 2023(1):4-12

[2]党江艳.内部审计开展研究的实践框架探索[J].会计之友, 2022(16):146-152

[3]晏维龙,李曼.研究型审计的人才效应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37(1):11-18

[4]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J].中国金融, 2022(24):9-11

猜你喜欢

基层央行SWOT分析内部审计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推动藏区基层央行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