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

2024-02-18江海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培育医学

江海英

[摘           要]  医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目前在医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精神的现象。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从“红医精神”入职业精神培育、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榜样精神的重要性等七个途径探究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推动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165-04

2018年“中国医师节”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既全面肯定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又为医学院校“培养什么人”明确了方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1],这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指明了方向,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明确了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医疗机构出现了重经济效益、轻职业精神的现象,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强大后备军,如何加强职业精神培育,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良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推动健康中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疗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医学院校也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学生的培育政策,但仍然存在职业精神培育缺失的现象。对某所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50%的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内涵并不了解,或者对其认识非常肤浅[2]。医学职业精神的缺失令人担忧,也不免引起我们的思考。医学是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综合学科,医学生只有具备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才能够从人文角度认识疾病,看待患者,凸显人道主义色彩。精湛的医术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和良好的声誉,但是将追求名誉与利益作为目的,甚至把医疗职业准则抛在脑后的行为与医学本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精神培育体系不完善

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目标不明确,与现实缺乏联系,忽视德育课程,缺少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用于专业知识学习,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学校把专業课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点,缺少对职业精神的培育,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引发医患矛盾。职业精神的培育只是简单地走形式,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内容进行一般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但社会对医生职业精神素养的要求远不止于此。培育目标的不同最终造成职业精神的培育内容在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非常欠缺。

(二)缺乏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单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现有的考核方式大多是以思想汇报或者医学人文课程的成绩进行衡量,无法评价学生临床实践中对病人的服务态度,评价的实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无法实现,无法促进学生的职业精神由理论向行为转变。

(三)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脱节

职业价值观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和认识,是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职业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认知、价值观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只依赖于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指导;有的学校以就业指导课代替职业价值观教育课程,侧重于就业指导,而忽视对学生人生意义、社会价值的引导和教育。

(四)外界因素影响职业认知

当前医患矛盾和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动摇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造成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价值取向、学医的目的以及职业情感产生曲解或者不认同。有的学生学医的目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对医疗环境的了解比较少,职业认同、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意识比较重,反感患者对医生的偏见,导致责任心缺失的现象出现。

二、医学和医学生职业精神内涵

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相互统一,它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价值引领。职业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用来引导医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它也是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心理、习惯和价值追求[3]。由此可见,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观念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的高度浓缩,是医学生的职业认识、意志、价值和情感指导的实践标准。

三、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的意义

(一)提升医务工作者整体素质

医学生培养具体是指培育学生关心患者、敬畏生命和解决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育。加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将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精神相统一,这与新时代中央对高校的育人工作指导方针相一致。高质量医学生的培育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才,同时又是为党育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是实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关键途径。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强大的后备军,只有提高其职业素养才能提升整体医疗队伍的素质。通过职业精神的培育,医学生可以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学职业目的。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更加有助于培育有道德情操、奋斗精神的高水平、高素质医疗队伍。

(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的聚焦对象不再是疾病,而是患者本身。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学习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尊重患者的情感、增进和患者的沟通,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构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解决病人心理和生理问题,进而真正实现医患命运共同体。

(三)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医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担负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兼具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医务工作者的需求极其强烈,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对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职业精神培育是实现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

现在,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的知识了解不足,他们除了通过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之外,几乎没有获取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学生很难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职业精神教育是没有必要、不合时宜的。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中华医学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医学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尤其是缺少医德情操和医学文化的熏陶,这最终导致部分医学生道德素养下降,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在文化素养、医学道德、语言表达等方面达不到其应该具有的水平。某些学生认为,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才是“王道”,而职业精神所包含的文化都是“空头”理论,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工作之后出现医患矛盾、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职业精神的培育,处理理论与实践、科技与人文、职业认知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四、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一)将“红医精神”融入职业精神培育

“红医精神”诞生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时期,它是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体现,是现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源头活水。将“红医精神”融入职业精神的培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职业精神培育中融入“红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场经济十分复杂、医患关系紧张等情况下,部分医学生思想不坚定、意志发生动摇,这会导致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误入歧途。将“红医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补足学生理想信念之钙,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政课将“红医精神”的本质植入教学中,讲好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感人红医故事,将红医文化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在红医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精湛的医学技术是从医向党、行医为民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部分医学生存在学习畏难情绪、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将“红医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用思想武装其头脑,用思想指导其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營造良好的氛围

职业精神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它需要通过环境耳濡目染精心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职业精神的形成动力源于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产生积极的实践行为。比如在入学教育中,进行医学生誓言的宣誓仪式,让学生感受医学的神圣庄严,点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护士节等节日重温医学生誓词;建设校园文化墙,展示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宣讲团队,让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校园内布置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典故图文,宣传从古至今医学杰出人物故事;邀请抗疫英雄到校开展讲座;开展校园活动,将职业精神融入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大程度上提高精神文化传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便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岗位[4]。利用外部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为学生营造长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良好精神氛围,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职业情感,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心里撒下坚毅和仁爱的种子。

在职业培育体系中融入新媒体,增强职业精神教育的互动性,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利用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全程的育人大环境,将医学职业精神以大家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进而入脑、入心,促进知行合一。教育者应该实现线下线上同步教育的转化与改变,把新媒体作为榜样教育的重要载体,涵盖专题报道、互动交流等信息输入,塑造榜样主体,使教育内容全面客观,受众广泛。

(三)发挥榜样精神的重要性

榜样是职业精神的化身,他真实存在于人的生活中,对学生有促动作用,具有可亲性、可学性。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危急时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是这些伟大的医务工作者撑起了祖国的“健康”,学习他们的榜样事迹有助于树立学生坚定的理想信仰和职业追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或者视频录制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职业精神的养分,深化对救死扶伤的使命认知和职业认同感。另外,也可以将榜样人物请到学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通过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的亲身感受和体悟,润物无声地将职业精神渗透进学生头脑中,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让学生体验职业精神的现实体现,进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榜样的影响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使其在踏入工作岗位后,更好地践行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因此,作为教师更要为学生树立寻求职业价值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理论知识的“教书先生”,更要成为修炼学生品行、品位、品格的“大先生”[5]。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把教师培养成有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好老师。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讲授专业课知识外,还应该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四)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职业技能竞赛、道德讲堂等活动,丰富医学职业精神。也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职业精神贯穿教育的各个环节。如角色扮演、仿真、PBL教学等,培养学生关心关爱病人的品质,重点是学生职业操守、自我保护、保密原则、工作与生活等方面。推进学生明医道、修医德、铸医魂,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内心感受,建立学生的同理心、共情心,为学生树立患者至上、敬畏生命的职业精神。

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教育。通过顶岗实习或者开展认知类的实习活动对知识进行巩固,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使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利用订单式培养,了解现有的教学是否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调整与职业精神培养相关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促进职业学院更快更好发展。

(五)多学科融合突出医学职业精神培育地位

高职院校中,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课程诸如思政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培养目标与职业精神的培育有着必然的关联。在职业精神培育中专业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加入职业精神培育的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实训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它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临床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培育职业精神的关键点。在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学习过程,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重点关注课程的连贯性、科学性、系統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培育职业精神的意识,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发扬职业精神

社会实践是医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给学生提供实训平台。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引导医学生开展下乡服务、义诊、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我国基层服务的现状,在为基层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体会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情。同时,做好实训课程教学,通过顶岗实习,积极与当地医院、药厂等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到医院、药厂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职业教育相关知识,在真正了解医疗卫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新回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医学职业精神所包含的深层含义。通过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减弱工作的随意性,提升职业素养。

(七)将职业精神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对职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后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形成以目标和需求为靶向的评价体制。第一,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实习实训、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估,让学生在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严谨求真等方面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进而做出改变。第二,建立职业精神综合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采取定量赋分,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第三,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是否将职业精神培育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课程体系中是否纳入职业精神教育的有关素材,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职业精神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第四,建立完备的督导机制。将评价机制中加入职业精神教育开展情况评价。第五,增加第三方评价,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实验实训、志愿者、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职业精神的养成、实践和体验,使医学生在工作和实践中进一步领会职业精神的内涵、本质和意义。同时以第三方的视角对职业精神的教育进行反馈,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第六,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追踪。考察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德、能、勤、绩、廉表现,通过考核和反馈,进一步为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医学院校要通过氛围、榜样、教学形式等途径,创新职业精神的培育方法。以学校思政教育为基础,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白静,齐沛茹.医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卫生职业教,2020,38(9):135-137.

[3]李锋清.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5):647-649.

[4]吴明慧.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11):172-174.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猜你喜欢

医学生培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