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4-02-18陈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数字

陈垣

[摘           要]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结合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即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把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开创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以“三全育人”的视角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碼]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09-04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经济的数字化给诸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同样它也给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新的任务。如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使高职学生成为适合时代要求的富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大家关注和思考的热点。本文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结合当代高职院校的一些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当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培养高职学生具有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

数字经济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配置和再生的经济形态,它不同于传统经济,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平台和数字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位劳动者不仅仅是生产者,他还可能是数字资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劳动者凭借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数字经济的到来改变了大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让大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得更为广泛。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显得更为迫切。

工匠精神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中的“道也,进乎技矣”……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被人们交口称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水利建设、高铁等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新中国劳动人民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也就是说,按绝对数值计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值到2025年会发展到约为15万亿元的规模,整个数字经济的产值将接近80万亿元。这样的时代需要具备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

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各行各业强调“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要劳动者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行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能够利用数字工具达成专业任务的目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进程中,面对的是互联网的知识爆炸和数据的迭代更新,他们还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以实现知识的同步进化。另外,他们需要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这些素质的完成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是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要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让数字技术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等全链条的全面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大批掌握数字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需要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可以使他们富有更加专业、更加敬业、更加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这样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培养高职学生具备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任务,既契合了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大大丰富了技能人才的内涵。高职教育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性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对职业技能的热爱度,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数字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中的技能培养,还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延伸,是结合数字化技术将工匠精神与数字化技能相结合的品质。具体地说,数字经济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包括执着专注的职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互助精神。只有具备这样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堪当重任,当然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使命。

二、目前高职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数字经济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推广,如通过思政课开展工匠精神培育,以工匠精神引领思政课程体系的创新;深化产教融合,重视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实践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然而时代在变化,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难免存在很多问题。

(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者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一般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很少关注社会技术的更新,所以往往出现课程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难以及时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数字化素质的要求,从而使高职学生的执着专注精神无法发挥,难以适应现代职业的需要。另外,虽然配合数字工具出现的新形态教材,有利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但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装备等配套不全、衔接不紧等现实环境又延缓着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加速更新,导致整体进度受阻。

(二)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略显生硬

思政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种单一的渠道缺乏整个课程体系的支持。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衔接融合不足,专业课程由于课时数所限,往往在课堂上过于强调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思政元素的教育大多流于表面,碎片化現象严重,因此它难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工匠精神的实践体验,从而难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

(三)高职院校缺乏多元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传统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主要依赖于校内教育,如思政课、体育课、美育课、专业课程教学等。这种单一的培育模式具有单向灌输的特点,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校内培育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数字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高职院校要为社会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才,必须与行业、企业、乡村紧密结合,必须强化学生的数字素养,否则学生难以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发展实践相结合,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发展。

(四)现有的教学和学习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工匠精神

现有的评价体系大多沿袭过去的评价标准,主要侧重于平日作业、单元测试、考试成绩和学术表现等方面,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什么不同,关注的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表现。这使得学生往往更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也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推动高职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省高职院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除了教材建设、课程改革之外,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践基地等一系列新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课题组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加强数字素养的培育,这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基础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作为生产第一线的高职学生如果不懂数字技术,就会寸步难行。当然数字技术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更新发展,需要学生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很重要,只有在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学生才会与时俱进,提升自己。在学习中领悟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数字素养的加强,需要贯穿高职学习的整个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范例。比如,一些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开始增设Phython等数字技术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增设与专业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如财富管理专业会开设金融智能投顾、区块链金融等;会计专业会开设PRA财务机器人、业财一体信息化等;营销类专业会开设数字营销技术应用、商业数据科学等。另外,很多高职院校会鼓励各专业学生参加数字技术类比赛,这些都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很好的尝试。

(二)把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感受工匠精神

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未来的职业场景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与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在遵循教育部的改革举措中积极探索,改革专业课程内容,打造专业金课,鼓励编纂新形态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库建设……把工匠精神渗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加入工匠技能竞赛、虚拟仿真教学、“1+X”职业证书资格认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者专业素质的要求,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

数字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是快速的,因此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备数字时代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专业相关能力,还要求各高职院校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感受时代前沿的科技与进步,时时刻刻把课程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放在首位,使课程内容与时代保持同步。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实践中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教育部的很多改革举措无不体现着引领的作用,如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2年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就是教育部根据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要求,融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做出的改革举措,它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展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教育部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颁布引领着各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收效很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注把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内容与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专业特色课程;很多企业技术骨干也应邀到职业院校挂职任教,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让高职教育更好地面向时代,培养数字经济所需要的人才。

(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探索创新能力,实践工匠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和思辨。而数字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互动、共享、互助,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探索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工匠精神。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出现了很多创新,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小组互助式学习、翻转课堂、模拟实践教学已经非常普及,另外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的云课堂也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中渐入佳境。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体会到了具有务实、专注、团结、探索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五)开创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积极为学生开拓社会实践的领域,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前沿的技术和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整体素养。202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的举措,把职业教育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如华为、京东、百度等著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了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如有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混合制产业学院、实训型产业基地,有的高职院校联合区域内知名的企业和组织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有的高职院校深入农村打造政、校、企、村合作的多元人才培养架构……多种多样的产教融合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六)以三全育人的视角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型人才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等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培养。因此,要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中,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和接受工匠精神,进而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很多高职院校大力加强思政课程,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生动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含义。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已经着手实践,他们通过节假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比赛,邀请专家开办这种类型的讲座、召开主题班會、社会公益实践,营造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建设。还有很多高职院校正在践行专业培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主动搭建服务社会型的专业体系,学校走出去与政府、社区、行业、企业等建立联合培育架构,如“健康扶贫”“服务乡村”的联合体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为社会公共服务如智慧农村等的建设增添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专业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同时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工匠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积极投身到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践中来,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顾建中.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0):352-353.

[2]刘锦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高教学刊,2021(5):176-179.

[3]颜文胜,许益成.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4):77-80.

[4]匡瑛.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8(1):39-45.

[5]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职教论坛,2016(16):61-62.

[6]张文,谭璐.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4):73-79.

[7]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38-41.

[8]谭梅,卢晓东,王长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和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2):19-21.

[9]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10]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3):96-104.

[11]李六旬.探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能之路[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3(4):21-24.

[12]任雪园.变革与转型:智能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审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9(28):12-17.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数字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答数字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数字看G20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