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美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启示

2024-02-18郭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期
关键词:黄炎培美育院校

郭轩

[摘           要]  黄炎培的美育思想传承于蔡元培,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具备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通过对四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开展高职美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黄炎培美育思想和国家职业教育、美育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了明确高职美育地位、把握高职美育目标、建立高职“大美育体系”、科学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的策略。

[关    键   词]  黄炎培;美育思想;高职院校;美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21-04

一、黄炎培美育思想概述

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推广,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使其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的一种教育思潮。在南洋公学就读时,黃炎培受到蔡元培的启发和影响,立志“教育救国”。1902年,南洋公学在一次学潮中被解散,在蔡元培的倡议下,黄炎培回到川沙任小学堂总理,从此开始了他终生不渝的教育事业。直到1940年蔡元培去世,黄炎培始终追随蔡元培开展职业教育实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传承于蔡元培,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奠定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目标中的美育思想

黄炎培认为,所谓职业教育即“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与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黄炎培认为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他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解决人的生计问题,进而进行个体的完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取得国家的发展。

黄炎培在《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试图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包含“治业”职业技术教育和“乐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做到有业与乐业的统一,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具备善良的品行,立身于社会,不仅仅是为个人谋生,更是为社会服务。黄炎培在其著作《中国教育史要》中就提出了“健全人格”的完整定义,强调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提升个人修养,完成高尚人格的塑造,拥有互助博爱的精神,勇敢侠义的气概,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强调良好的道德是建立事业的根本。他还利用校训、校歌、学校环境和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中的美育思想

黄炎培是国内最早试图以心理学理论阐释职业教育的教育家。他认为“职业”本来就具有“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职业教育要重视人的个性塑造,个性与人的兴趣息息相关,它可激发人的潜能,增进聪明才智,适应社会的职业分工。职业教育要启发个人的天赋个性、特长和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可以归纳为尊重个性的发展,重视美感教育完成健全人格的培养,具备科学知识技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之终极目标。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个体“为己谋生”的技能,进而塑造个体“为群服务”的精神,既重视“谋生”,又注重“敬业”,最终实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黄炎培认为,审美教育是可以与实用教育进行融合的。“敬业乐群”就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两个维度。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培养,而且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个性的发展,获得生活的乐趣,即达到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化。黄炎培尝试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贯彻和实施美育,如黄炎培重视美术教育,并将其作为在美国教育考察的重点,他认为图画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审视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美;他还重视教学硬件设施的改造要追求美观实用,美好的教室环境也是培养学生美感的手段。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中的美育实践受到席勒、蔡元培等前人的深刻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黄炎培的美育思想贯穿于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中,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等方面都有涉及,尤其是“敬业乐群”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对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看来,其中的美育思想也颇具借鉴价值。

二、高职美育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美育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美育仍然是高职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弱项,存在明显的短板。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美育的真实状况,笔者开展了以高职美育现状为内容的调研,选取湖北省四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400名在校各专业高职学生、8名高职一线管理者和教师作为调研对象。结合调研分析,就高职美育的现实困境总结如下。

(一)美育的認知与地位

1.认知的片面化

一是从高职美育的认知情况来看,部分师生将美育等同于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教育,认为面向学生开展艺术欣赏和社团活动就是开展美育。二是部分师生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从属于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三是部分师生认为美育是美学的一部分,是美学理论研究后的教育实践应用。师生普遍对美育存在认知偏差,将美育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对美育内涵的理解片面化。

2.地位的边缘化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高职美育工作的开展相对于德智体劳其他“四育”相对滞后。调查发现,高职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压力,在校期间更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少将时间投入美育素养提升,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提升。学校层面也更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将美育视为专业课程的辅助。在各级各类的高职评估体系中,美育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以金平果高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其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中60多个数据观测点,并没有美育的影响因子。现阶段,高职办学成效评价的核心指标还是以优势专业建设、学生教师竞赛、科研项目等为主,高职美育定位模糊,处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弱势地位。

(二)美育的课程与教学

1.课程设置不健全

艺术通识课是目前高职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通常采用课堂授课,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足,课程种类和数量有限,内容单一。通过调查发现,在课程形式上,某些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设置随意,形式不尽合理,以线上选修课的形式发布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就可以取得相应的美育学分,美育课程流于形式。更出现少数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终端挂课混学分的现象,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在高职各专业课程中渗透审美元素是实施美育的另一途径,通过调查发现,专业课程中美育元素的渗透不足,教师没有对美育元素系统地进行挖掘,未能体现不同学科的审美特质。学生缺少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违背了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

2.教材实用性不足

通过对各高职院校美育教材进行调查后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借用的是普通本科的美育教材,有些高職院校选用的是专本通用美育教材,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采购相应的美育教材。目前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搜索到的已出版的高等院校美育教材共40本,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美育教材有3本,占比不到1%。教材内容多以美育理论介绍和审美欣赏为主,存在概念类知识过多,程序类知识较少的问题。

3.师资有待加强

高职美育的有效开展与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美育师资质量有待加强的情况。首先,师资队伍存在美育教学理念和知识素养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将美育视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对于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存有困惑。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美育素养的培训尚未形成体系,教师缺乏提升美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其次,某些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美育工作机构,也没有专职的美育教师,将美育笼统地归于学工和团委进行管理。最后,某些高职艺术类、师范类院校即使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但是这些师资的专业背景还是以艺术技能为主,学校美育工作依靠艺术类专业师资兼顾进行,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三)美育实践与评价

1.缺乏融合发展的美育环境

美育由于自身规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能仅仅存在于课堂中,而是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联系。经过调研发现院校美育环境创造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学校特色没有与美育相融合,与专业教育未能很好地衔接,没有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有艺术类、师范类院系可以依托专业优势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美育活动,其他专业的学生因为活动宣传、选课制度、校园硬件设施等原因很难参与其中。(2)校园环境美育资源少,缺少人文资源的开发,历史基因没有凸显,没有形成跨专业的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美育环境。

第二课堂包含学校社团和自发的学生活动,它是开展美育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社团和学生活动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加以引导,指导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美育工作时存在定位不清晰、目标不准确、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高职第二课堂美育流于形式,对接“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2.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高职美育工作的评价机制是高校美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调研中发现美育的评价方式存在不科学的问题。首先,当前高职美育以通识性的艺术知识传授为主,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考核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美育的评价结果,重成绩轻素养,忽略了美育评价的长期性。其次,学生对自身审美素养缺乏评价方式,部分院校采用传统的学生美育调查问卷进行,学生缺乏对自身审美素养的客观判断。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中并没有针对美育的评价指标,也没有科学、量化的审美素养要求,美育评价在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美育评价内容主要是对高职美育教学常规进行评价,没有涉及美育工作管理、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等方面。

三、黄炎培美育思想启发下高职美育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高职美育地位,把握高职美育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五育”融合,其主旨就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回答高等职业院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与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个性化、科学化”办学方针相呼应。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美育工作要遵循美育的发展规律,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因此,在制定美育目标时要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美育内容时要把牢价值导向,要从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引领的角度认识高职美育的价值,让大学生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培养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美育密切联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最终完成对个体的完美塑造,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高职美育工作的推进需要从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进行,在学理层面要对高职美育的目标、内涵、功能、存在形态进行科学的界定与探讨;在实践层面要对高职体系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落实机制进行构建。

(二)建立职业教育“大美育体系”

黄炎培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强调职业教育不能封闭发展,若不沟通其他领域,不参与社会活动,教育之目的绝难实现。由此,高职美育不能只是学校参与的独立工作,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形成“大美育体系”。

首先,学校自身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认识美育工作,统筹计划支持美育发展,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渗透美育,建立学校各部门的美育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生态美育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各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提供充分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区域内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优质美育资源共享。其次,要充分挖掘企业的美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职业技能、职业修养、职业道德中的美融入高职美育体系,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美育平台。充分对接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方针,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与家庭、乡村社区、社会艺术团体、文化机构等开展长效美育合作,通过社会服务、调研实践、观摩学习解决高职美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推进美育协同创新。因此,高职美育的主体不应该局限于高职院校本身,而应该形成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各方面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构建科学化教学与管理

黄炎培职业教育科学化的办学方针体现在课程教授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因此,在美育课程建设上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美育实践活动,即完成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将日常学习生活与美育相结合,科学化建设课程、教材、师资、管理与评价体系。

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将专业课程与美育相融合,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一是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美育,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突出实践性、艺术性、专业性,发挥美育在“五育”中的最大作用,推进“五育”协同发展。做到高职美育“进培养方案”“进教学计划”“进日常课堂”。另外,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三全育人”落实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思政元素与美育有效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和美育的协同发展,实现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统一。

二是完善通识美育课程。2022年出台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强调了通识美育课程是高职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开设的美育课程要紧扣专业背景,强化实践,根据学科优势、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所在地域教育资源以及教师的特长,开设从美学理论到艺术欣赏再到艺术实践的系统化通识美育课程。

三是重视美育第二课堂建设,做好与第一课堂的衔接,鼓励学生参加美育相关课外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校内外美育师资进行专业化指导,提供正向引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发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一批美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建立实习实训美育基地,强化基地成果的产教融合应用。

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编制适合高职美育学段的专门教材,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特点,贴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要,同时引领美育阅读,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中国文化精神等方面为学生设立阅读书目清单。在美育师资方面,首先要面向全员常态化组织美育培训,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美育素养,各学科專业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教学中的美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其次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美育教师,并聘请艺术院校、艺术团体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补充美育师资。

建设新时代高职美育评价体系要在理念、制度、方法三个方面推进。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作为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和根本标准,注重学生的美育实践和人格修养。在评价主体上要力求多维度,在评价内容上要力求多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上的个体差异。其次评价主体校内从行政管理、专任教师、学工管理、学生互评多方面构建,校外从国家政策法规、教育主管部门、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多方面合作,开展客观合理的长期性跟踪评价。最后在评价方式上,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科学精准的美育评价平台,对高职学生建立从入校到毕业的审美素养和人格修养的过程性评价档案,对往届毕业生进行定期回访,动态加强高职美育工作。

四、结束语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美育思想贯穿其中,对新时代高职美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大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把握职业教育与美育的契合点,科学规划、实施、评价,确保高职美育落到实处,推进高职“五育”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干梓,夏金星.蔡元培与黄炎培:上世纪初中国主流职业教育思想的师承与创新[J].职教论坛,2006(5):61-64.

[2]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70.

[3]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56-65.

[4]中华职教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4辑[M].北京:中华职业教育出版社,1988:14.

[5]吴国荣.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31.

[6]明志立,吴小龙,乾恩,等.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06-108.

[7]黄炎培.中国教育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128.

猜你喜欢

黄炎培美育院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