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4-02-18周岩
周岩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教育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办学重点,专业基礎课与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方法、路径一直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难点。基于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合力育人教育格局,简要阐述课程思政内涵,围绕医学类高职院校探讨课程思政价值意义,以无机化学为例研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思政要素挖掘、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实验实践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专业素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医学类;无机化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105-04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环境愈发多样、复杂,单靠思政课程难以适应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是必要的。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指示,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水平,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必要的。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自2004年提出以来,至今已落实近20年,该教育理念旨在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效应,实践时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是其根本教育目标,新时期下,育人格局理念愈发清晰。课程思政与传统教育结构不同,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首先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相较于较为割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课程思政注重三方面的多元统一。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将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回应、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同时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使他们自由全面发展。
二、探讨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价值
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无机化学属于专业基础课,高素质技术人才是这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以,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以外,还需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课程思政落实到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的价值意义如下。
(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无机化学是医学类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一系列化学类课程的第一门,因而其教育教学作用至关重要,加之该阶段的学生是形成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所以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教育,利用这一有利时期,可提高后续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同时,无机化学思政建设可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找寻规律、善于探寻真理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医药行业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较大、要求较高,相关企业倾向于吸纳综合实力强劲的人才,而综合实力包括医药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职业道德品质等。通过在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面融合至无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价值思想观念的教育,借助其含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高素质人才的行业输送。
(三)深化院校教育改革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新的教育发展格局。2020年,教育部再次强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要求。由此可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特征[1]。无机化学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内容丰富,涉及的思政内容较多,通过落实无机化学课程思政,能够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突出“思政魅力”,构建“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中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促进高技能优秀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帮助高职医学院校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效果。
三、基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研究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医药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基本的化学反应规律,以实验科学为基础,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明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要素
思政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无机化学中,教师应分析无机化学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涵盖的思政要求,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根基,进而扩大思政育人影响广度、深度,实现专业知识理论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步落实。
1.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以化学入门知识为主,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等,在知识的背后,涉及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的历史成就和贡献、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思想等思政内容,这些内容均可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切入点,引领学生思想价值,扩大专业育人效果。
2.链接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选择贴合专业的思政要素,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对象,根据文、理基础,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建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联系的桥梁。例如,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应用型思维,可围绕药学专业渗透临床合理用药等德育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自然链接。
3.结合知识点与思政点。以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为例,教学过程中,主要知识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勒夏特列原理,二是浓度、温度及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衔接思政点和知识点时,可落实以下教学工作:(1)以勒夏特列原理為核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普遍规律,引入化学家的故事渗透思政。在理论课教学中,已对勒夏特列原理有所介绍,为节约课上时间,教师应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增强学生无机化学知识点学习层次感。为使学生建立其与上节课的理论联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本节课的专业知识导入提供铺垫,以承上启下式的教学过渡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教学,其原理于1888年由法国著名化学家勒夏特列发现,教师可结合目前仍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的理论应用进行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结合勒夏特列出生于化学世家的成长环境,在故事讲述中切入思政要素,结合思想政治品德培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思政点,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政。(2)回顾知识,加强应用。围绕“浓度、温度及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回顾实验知识理论,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基础时,分别以“浓度”“温度”和“压强”为要素,介绍具体应用,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在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方面,可结合临床上的痛风稳定期患者用药方法,即“促进尿酸排泄或者服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品”,使课内理论知识对标社会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在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方面,可以关节炎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关节炎诱发条件,揭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总结保暖、饮食调理等解决办法[2]。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方面,可引入工业合成氨反应(高温高压环境)的化学平衡,揭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课堂氛围生动、有趣,有助于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有效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二)重塑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设计
在开展无机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时,为推动各项思政教育与建设工作的有序落实,还应从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专业学习、思政感悟提供良好环境。
1.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以往传统的育人目标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因此,为满足国家、社会、院校及其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应围绕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育人层面的目标要求加入培养目标中,针对性地确定课程知识、能力与思政目标,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教学单元,实现校内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价值思想观念的制度对接,强化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优化教学设计,探索更多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归根结底是实现思政元素的全覆盖,无机化学以理论知识为主,故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针对这一特点,可围绕课程思政目标,根据前期挖掘、提炼的思政要素,以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落实到无机化学课堂上。比如,教师可选择现代化教育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慕课教学模式、情境模拟、主题项目讨论等,引导学生参与到高强度教学方法中,为思政资源的应用、渗透提供更多途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尤其是开放性主题学习与讨论,学生需要自主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在思政要素的引导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索意识,使学生开拓思维、感悟思想政治内涵。
3.落实主体多元的过程性考核体系。打破以往单一考试评价的限制,可将思政考核点以“关键票”的方式纳入考核体系中,其中,思政考核点可以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精神等为主,增加思政要素参与度[3]。
(三)增加动态内容,培养优秀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时事热点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可增加此类动态化内容,进而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1.结合热点内容,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快速建设,教师应注意结合时事热点,通过调动学生的讨论欲望、输出欲望,从无机化学的角度出发,更为深入地了解政治、化学、社会等方面的关联,逐渐使其不再片面地看待问题,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可结合大城市常见的雾霾天气,从其形成原因入手,以雾霾影响作为结合落脚点,通过引入此类热点将学生引入其中,通过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他们有意识地约束自身日常行为习惯,应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号召。
2.丰富课堂案例。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除了学生司空见惯的问题,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化学元素的教学进程,引入以往著名的国内外事件,将其作为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比如,在讲到硫的氧化物时,比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可引入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等;在讲到氮的氧化物,比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可引入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并插入专业知识,比如制备时应落实全套防护措施,注重多余气体的吸收处理,避免空气污染等;在讲到重金属时,比如镉、铅等,可引入四川隆昌血铅事件、日本富士山县骨痛病等,提醒学生使用此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应妥善处理剩余药品,做好回收工作,避免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主动维护生态环境[4]。通过上述事件的案例式植入,警醒学生,促使他们经过学习无机化学树立坚定的绿色环保理念。
3.引入典型榜样,促进健康思想品质的形成。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改变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在广袤的互联网世界难免夹杂着不良思想与观念,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过程,受此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这正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为提高建设实效,教师开展无机化学专业知识教学工作时,除了引入历史背景、社会时事以外,还应融入典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可列举当前化学领域中的典型案例,简述杰出贡献、引导学生向前辈学习,并结合国家号召,将国家需要与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为社会、国家做贡献,树立远大理想。例如,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引入汪尔康院士,作为国内外知名电化学科学家,在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第十届霍拉子米国际科学优秀研究奖等,不仅丰富了研究成果,还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5]。值得学生学习的是,汪尔康院士的奋斗坐标一直都是国家的需求,通过融入具体的典型榜样,挖掘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勇于探索、敬业奉献的精神意识,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加强实验融入,培养学术道德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涉及一些专业基础实验,无论是化学基本原理的验证还是新物质的合成,都需要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而且,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开展实验、完成相关操作为必修内容。在开展无机化学思政建设时,还可以将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技能。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前,应简单强调科学实验客观性,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根据亲自动手操作得到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加以解释,以此促进学生科学化学思维的形成。例如,开展“药用氯化钠制备”相关教学时,由于实验过程需要计算药用氯化钠产率,但在试剂、操作方法、设备均相同的情况下,仍会出现产率计算结果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及时传达科学思维与理念,即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反思,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感受到理论与实验的相互支撑,认识到无机化学的魅力,从而更加投入地开展实验学习。结合临床进入指标,引导学生体会“医者仁心”内涵,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健康责任感,另一方面有效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性格品质。
除此之外,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还应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比如对比研究教学法及“抛锚式”翻转课堂,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为例,为深化课程思政,可落实以下教学环节:(1)生动导入,进行项目任务分析。受实验室空间、资源、技术设备的影响,教师可选用信息化导入方式,并通过分享相关化学家故事,完成任务布置,加强学生了解。新时期下,此类基础性内容教师可提前整理为文件上传至线上平臺,比如微课平台等,要求学生提前浏览、下载、学习。在“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选用故事导入法,通过分享德国化学家莫尔的故事,彰显他坚韧不拔、用于创新、坚守职业的精神,然后将内容引回至硫酸亚铁铵,丰富学生对元素的了解。(2)以视频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往教师多通过自身操作进行示范,由于课堂空间的限制,学生大多只能看到某个角度的操作,一旦错过某个环节,将直接影响后续自身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视频的方式对实验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进度条的拖拽以及多角度视频的提供,将实验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视频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趣味性标注的方式融入思政要素。在硫酸亚铁铵制备过程中,一共需要经过三步:一是净化铁屑,加热时间、温度控制时,教师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庸之道,以生动的方式传达实验注意事项;二是制备硫酸亚铁,教师可围绕减压抽滤原理进行生动设计,比如地铁黄线设计原因等,增强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的同时,加快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三是制备硫酸亚铁铵,在少量多次洗涤操作过程中,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6]。完成实验思政建设后,还应注重小组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分工协作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共赢的前提条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时,应注重课程特点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挖掘思政要素,将其作为思政教育融合渗透切入点,同时优化教学体系、引入名人榜样及社会时事案例、增加实验思政等,以此提高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艳,夏亚钊,王宗军,等.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3,35(2):80-83.
[2]张颖,贾琼,于苗,等.专业基础课与思政课深度融合路径的选择与探究: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2(2):88-93.
[3]陈晓姣.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的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3):39-40.
[4]闫秀.多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策略探讨:以《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20):166-167.
[5]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5):782-788.
[6]李明媛,顾珊珊,滕玉鸥.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研究探讨[J].安徽化工,2021,47(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