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4-02-18王进华张勤利温思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络应用学业实训

王进华 张勤利 温思雨

[摘           要]  深入剖析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教育价值观,提出“横向结果性静态考评+纵向过程性动态考评+考评数据可视化驱动”的学业评价策略。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构建学业评价模型HOE和VVAE,并应用到具体课程学业评价中,实践效果证明采用新的评价策略和模型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业增值和个人成长。

[关    键   詞]  纵向增值评价;横向结果评价;混合式教学;传感器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89-04

5G网络、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教学空间从教室延伸到“学习者—教学平台—数字资源—移动终端”多元有机融合的开放智能的泛在空间,“倒逼”教育教学模式从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班级授课制走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虽然在线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空间师生“同堂”的线下教学,但是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开放式在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1]。

一、混合式教学及学业评价的理论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分析

混合式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如果仅仅是将不同教学理论、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在时空上进行融合,是狭义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不是每种物理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优势互补与有机融合[2]。混合式教学是以多种教学理论为基础,面向不同的学习对象,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实施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知识传递培养人才的过程[3]。

根据不同的层次,混合式学习包括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学习目标的混合、学习与实践的混合。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教学,要实现知识道德传递“学”与技能素养内化“习”的混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育职业综合素养,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如图1)。

为降低混合对象的复杂度,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以技能、观念(态度)、能力三种学习类型作为参照,把混合式学习分成三类:

1.技能驱动模式(Skill-Driven Model):针对知识型和应用型教学内容,适合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式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习者某一方面的专项技能。

2.态度驱动模式(Attitude-Driven Model):对于需要学习者在无风险环境下尝试新行为的内容,适合把不同的学习活动与其契合的教学环境及媒体结合起来,锻炼学习者的行为,发展学习者的态度。

3.能力驱动模式(Competency-Driven Model):对于要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内容,适合在教师指导下将学习支持工具和学习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提升学习者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学业评价的内涵

传统的学业评价主要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评价,布鲁姆提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安德森则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考查,“知识”按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按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

学业评价如果只看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不看学生创新应用的智力发展得怎样;只看学生得分的高低,不看学生道德人格、个性素养发展的是否健全,这样的学业评价只能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起误导作用。学业评价不仅注重学生认知领域的目标评价,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并服务于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教育价值观。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三)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面临的问题

学习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阶段——信息多维传递;知识吸收阶段——知识内化为技能。如果把一个教学看成是一个闭环,学业评价既是反馈环节,也是产出环节。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面临的问题包括:

1.考核内容的形态发生变化

教育数字化带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新信息时代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发生转变:知识由纸质静态变成了数字动态,由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具象的场景,由“硬”变“软”,由系统化整体变成模块化碎片。

2.考核载体发生变化

传统学业考核往往是采用由教师纸质批阅或者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数据比较单一,而且很难进行深度分析。

新时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大数据不仅能评价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能为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思维和情感评价提供数据源。同时能够对这些鲜活的实时动态的教学数据源进行深度的数据分析。

3.传统教学评价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传统学业评价在实践中把作业、测验、实验、考试中的表现或得分作为评价的主要工具,评价的功能往往限于对学生作出某种资格证明,用于学生的分级排名、选拔评优等,却忽视了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和教育改进功能[5]。

传统教学学业评价采用的是静态的纸质测评,强化结论性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改进的诊断性评价,从而导致传统学业评价重视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却忽视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却忽视思维和情感、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二、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策略与模型设计

(一)学业评价实施策略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学业评价方面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结合。

学业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应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推动学生成长进步,我们采用“横向结果性静态考评+纵向过程性动态考评+考评数据可视化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策略。

静态考评是对教育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只考虑学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阶段性状况,不考虑原有状态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横向比较和强化竞争机制。

动态考评要考查学习者的历史情况,对其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观测学习者对一定社会需要的敏感程度和响应能力。动态考评的目标、标准、内容、方式应随时间的变化而同步改进,考评的结论也应根据教育价值观、教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动态考评的使用要有利于指导,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前进方向。

静态评价无法进行纵向比较,动态考评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起来,则能相互补充。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信息新技术和媒介新载体,实现教育教学考评大数据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应用。

(二)横向结果评价模型

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内容,其本质是“评什么”的问题,就是采用技术方法和手段,以闭环的形式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进行检测和反馈。学业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职业技能的掌握、思想品德的锤炼、社会情感的升华,如图2所示。

(三)纵向增值评价模型

面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如高职扩招后,同一个班的学生有“学考+网测”(面向普通高中考生)、“学考+校测”(面向普通高中考生)、“文化基础+职业技能”(面向中职考生)、“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面向中职考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免试生”(面向中职考生)等不同生源,统一的标准很难适用于所有人。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混合式教学学业纵向评价以横向结果性评价为基础,定义一组参量、计算方法和规则,构建成长模型[6],对学生在多个时间点进行表现评价,考查学生学习成果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增量,最终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结论性考核的融合。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纵向动态模型如文末图3所示。

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学生学业数据和学习行为数据,我们可以实施纵向动态评价,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加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观。

三、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应用案例

为增值混合式教学人才培养的输出成果,我们将“横向静态考评+纵向动态考评+考评数据可视化”考评策略在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课程代码331018)中进行实践探索。

(一)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教学实施

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是物联网类专业必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面向1+X传感网应用开发行业的研发助理、部品开发、品质管理、产品测试、技术支持等岗位,培养学生从事编码实现、功能验证、系统调试等工作的专业技能。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我们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模块化教学,并对学习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和可视化呈现,教学实施模式如图4所示。

(二)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学业评价

本课程评价考核方式采用纵向过程性考核+横向结论性考核+多元差异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人品德与技术技能相结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德素质的养成和知识技能的增长。总评成绩采用加权求和,即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 × 30%+结论性评价 × 60%+差异性评价 × 10%。

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的结论性考核采用模块化方式,包含STM32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RS 485总线通信应用、CAN总线通信应用、BasicRF通信应用、LoRa通信应用开发5个模块。

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考核项如表1所示。

本课程考核中的“测评”,载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纸质测试或作业,更多的是采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例如表2。

(三)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学业评价的实践效果

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2020级一共有3个班,分别采用了结论性考核(1班)、结论性考核+过程性考核(2班)、结论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差异性评价(3班),结合成长增值模型,对各班的学业测评数据定性分析如表3所示。

实施过程性考核能有效帮助高职学生达到“做中学”的目标;差异性评价正视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能发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调动基础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课后的教师交流和学生反馈,都表明实施“横向结果性静态考评+纵向过程性动态考评+考评数据可视化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策略提高了传感器网络应用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并将考评策略推广应用到简笔画、物联网工程制图、工程实践技术等课程。

四、结束语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则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必然模式,我们要在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在思想、知识、技能、体能等各方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辉.在场与不在场: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模式变革及质量革命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11):110-118.

[2]王元彬.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3]刘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4]姚岚,周芸阁.布魯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下日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6):100-104.

[5]晋晓雨,张俊楷.教育人工智能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17):3.

[6]王晓平,齐森,谢小庆.美国学校“成长测量”的7种主要方法[J].中国考试,2018(6):7.

猜你喜欢

网络应用学业实训
艰苦的学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交通领域中面向D2D的5G通信网络应用探析
基于数字电子技术的通信网络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应用探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新媒体视阈下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