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阈下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4-02-18孙源
孙源
[摘 要]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了教育中,使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国家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对高职院校来说,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教学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也为高职教育的优化提供了条件支持,高职院校是我国基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基础人才的重任,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优化自身教育体系以及教学方式,提升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信息化;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57-04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社会生产与发展的速度都大幅地提升,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中许多领域与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在生产力迅速提升的条件下,各个行业与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不断地发生变化,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人才的要求不再仅限于熟练的职业技能,而是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当积极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视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因此,下面将对信息化推进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以信息化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时代要求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也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地提升,国家教育部门就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实行了多种政策,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对人才的要求,在社会的需求下,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对职业教育进行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定位,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对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息化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对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升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1]。
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是基础技能型人才,在毕业之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进入各个行业的一线工作岗位,成为行业的基石。技能证书教育以及技能认证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部分,通过信息化能够完善高职院校的技能認证体系,使技能认证体系更加健全与合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优化,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技能掌握程度能够显著地提升。在进行技能水平认证的时候,通过信息技术的分析与监控,能够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技能能够全面地评估。
(二)高质量人才培养目的总体要求与培养策略
基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化背景下对教育有更高的要求,基于信息时代的人才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等相关教育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行业需求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基础技能型人才来支撑基础生产岗位,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毕业后也是直接进入一线生产岗位的,为了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快速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基于职业教育的教育定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就是培养职业人才,许多职业技能不是单纯地靠着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辅助。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教育,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有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对于自己以后可能会进入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针对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中应用实验软件,让学生模拟进行职业工作。同时扩展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专业,就需要增加实验实践的课时。二是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实训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训机会与优质的实训岗位,实训教学与学生以后就业工作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实训实践,能够让学生对于职业工作内容有直接的了解,学到一些未来工作能够用到,但是学校教不了的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
2.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当前时代下,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岗位中贡献更多的价值,甚至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创新意识也是高质量人才必须具备的。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当加强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创新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不受重视,这就造成这些创新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是非常低效的,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认真去参与课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这些创新课程,积极地优化这些课程,使这些课程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高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创新实践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虽然说职业教育是针对性的技能教育,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也非常重要,通常来说,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今综合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高质量人才的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应当加强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帮助学生日后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在校园时期就能够具备这些能力。二是高职院校应当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让高职院校也能够了解学生,再针对性地对学生综合素质不足的方面进行培养[3]。
4.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视野认知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推动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来应对日后岗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课程设计,以学生的专业为基础,让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文化、技术、科研等领域进行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同时,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化的交流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直观地了解别的国家,并且为学生提供跨国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技术。
(三)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客体要求
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明确培养的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效率。首先来说,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技能认证教育培养。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技能水平认证教育体系进行完善,落实“1+X”职业证书教育体系,职业认证证书是高质量人才的一种“身份证”,在就业以及以后的晋升中,能够大幅提升其竞争力[4]。
高职教育应当明确教育目标,在行业需求方面,高职教育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于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依据行业现状以及行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避免因为课程落后造成培养质量低的状况。在能力需求方面,应当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行业的需求,针对性地拔高学生的一些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自身的明显优势。在学业水平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保证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实践对于学生能力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以信息化增进高职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化对于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共享性,通过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来优化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信息化增进高职教育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数字化是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大大丰富,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教学资源以及课题组研讨的教学方案,而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先进的教学体系。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也可以将自身的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由此来说,这种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对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5]。
(二)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学资源共享的效率与质量
虽然说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非常多,但是具有较大价值的教学资源需要去仔细地查找分析,但是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在平台上就会有大量经过筛选整理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共享资源的利用也具有更好的效果。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登录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寻找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三)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建设
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开展有监督以及优化的作用,通过评价体系构建,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在评价标准的约束下,能够为教师利用与上传教学资源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教师高质量教学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的帮助下,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价值大幅提升,通过合适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6]。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一个或者几个高职院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多方合力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共享等工作,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1)平台的建设是关键,职业院校可以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分享优质的教学课件、学科资料以及视频教学资源等。(2)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源共享的宣传工作,让教师明白教学资源共享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提升教师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教师提出要求。(3)应当大力推广数字教育,促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为资源共享平台积累更多的优质资源。(4)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为了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可以联合企业、教育部门或者教育机构[7]。
三、以信息化促进高职教育生态融合
(一)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生态融合的理论基础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生态融合,指的是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來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使教育范围扩大,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内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生态融合主要有三个方向。
1.学科之间的融合
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将这些学科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来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学科融合需要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整理教学资源,组建教师队伍,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将计算机科学专业、电子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等进行融合,构建成为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这种融合方式是符合一些行业发展的,能够满足一些行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科融合的方式是为了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8]。
2.产学融合的方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融合,双方各取所需,学校能够依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一起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帮助学校人才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对企业与高职院校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3.区域合作的融合方式
通过区域合作的教育融合方式,能够将不同区域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生态融合的实践作用
1.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生态融合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将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丰富教学资源体系。教师通过使用教学平台,能够寻找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上,为别人提供教学帮助。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能够方便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进行学习,并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需求。
2.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中,就已经在教育中广泛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在如今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网课等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同时智慧校园等教学模式也在积极地构建中,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教学质量显著地提升。
3.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生态融合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環,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优化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状况的收集与分析,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据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9]。
四、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设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的内涵中,指出人才的培养应当做到全面化,即信息化时代中教育的开展应当重视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多元化,改变以往仅仅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培养应当同时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技能培养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培养,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在进入21世纪以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但是就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来看,这种教育理念是明显落后的,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地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与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对教育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究,围绕创新、社会活动、技能等方面构建新的教学目标,进而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制定产教融合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职院校理念、技术教学落后的状况,利于培养出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构建产教融合一体化的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中外先进的教育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周边的资源,形成具有学校与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体系。对高职教学课程设置来说,在高职教育的第一年,应当以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为主,引导学生入门。在高职二年级的时候,课程设置应当发挥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优势,积极听取企业的意见,联合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能够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同时课程设置的内容也应当变为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于高职三年级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实践为主,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达到毕业的相关要求。
(三)结合国内政策与学校情况深化“双创”教育
对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来说,为了能够顺应我国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信息化技术,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度,并加大与政府、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支持。此外,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正确的认知,高职院校开展讲座与认知实践也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创新创业,让学生能够拥有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人才创新创业素养的要求。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化视域下对于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应当以信息化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塑造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信息化增进高职教育资源共享,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资源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生态融合,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艳.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分析与研究[J].科技风,2023(6):50-52.
[2]王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研究:评《信息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223.
[3]卢晓明.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路径探索[J].广西教育,2021(35):4-5,8.
[4]惠建妮.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信息化,2021(6):69-70.
[5]王国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 (4):37-42.
[6]康蕊.“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6):49-50.
[7]刘烨,塔娜.“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下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7):108-109.
[8]张萌.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提升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8):171-172, 176.
[9]谭乐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2):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