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02-18杨俊静
杨俊静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循证护理;疼痛程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3--03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1]。部分胆囊结石没有症状,在体检做B超时才被发现。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定期观察;如患者出现腹痛、发热、眼睛发黄等症状时则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2]。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胆囊结石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相较于常规开放手术而言具有众多的优势,但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患者会因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发症等影响康复进程[3]。因此,对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还需要配合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超声等影像技术诊断为胆囊结石;②满足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③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②合并沟通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精神类疾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8~74岁,平均55.83±5.69岁;病程1~5年,平均2.46±1.17年。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7~72岁,平均56.04±5.57岁;病程1~5年,平均2.46±1.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相关伦理委员部门的批准,并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循证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经验丰富、沟通交流能力强的护士。组长统筹、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组员完成对患者的系列循证护理措施。组长需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内容包括循证护理理念与技能,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术后对症施护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等。
(2)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制定循证护理计划: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例如术后疼痛如何减轻、并发症如何预防等,再以相关关键词在图书馆及文献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切实可行的护理解决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最后小组综合讨论制定循证护理计划。
(3)循证护理計划实施
1)术后疼痛护理:每天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等给予个性化的疼痛护理干预,比如护理人员采用腹带对患者腹部进行加压包扎,以预防切口在活动时的裂开,防止疼痛的发生;适当延长患者的术后氧疗时间,尽快地促使患者腹部残留二氧化碳的排出,进而达到疼痛减轻的目的;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者腹部的局部按摩,促使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感;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等,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要加强对其体征的观察,及时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加强患者的巡视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巩膜、脸色等,并密切询问患者的腹胀、腹痛等情况;实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引流管状态,以及引流液的性、色、量等,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处理。
3)术后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病情恢复等给予个体化的膳食方案,指导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等饮食为主,使患者尽早地恢复正常饮食并保证其术后机体恢复所需的营养物质。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VAS 评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含腹腔出血、胆漏、急性胰腺炎与黄疸等。
(3)护理满意度:以医院自拟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总分100分。其中,十分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与不满意(0~59分)。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采用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采用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采用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好、创伤小,且患者术后的恢复快,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症状[4]。然而手术本身属于应激源,加之疾病、患者个体化差异等影响,可加剧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应激反应,影响预后的改善[5]。因此,在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
循证护理即实证护理,主要是基于实证护理依据,再结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患者实际病情等而为患者制定的以其作为护理核心,为其提供更为全面、规范、个性、优质的护理服务[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说明循证护理的实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身心恢复。因为从建立护理小组、落实护理工作内容至加强护理培训等可为后续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再通过提出循证问题、收集循证依据并制定循证计划,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最后在护理计划实施中,疼痛护理、并发症预防及饮食护理等则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满足患者身体恢复营养所需,继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及早恢复[7-8]。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杨伶俐.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术患者术后疼痛、舒适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5):114-117.
[2] 王曉琳.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3):521-523.
[3] 乔盼.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124-125.
[4] 陈红春.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减轻疼痛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40-2541.
[5] 瞿海燕.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85-86.
[6] 寇光荣.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室腹腔镜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8):2808-2809.
[7] 周倩.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187-189.
[8] 焦新爱.循证护理模式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128-129.
[2023-10-07收稿]
作者单位: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