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解析
2024-02-18李世惠青岛胶州三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东胶州266300
文/李世惠 青岛胶州三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胶州 26630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推动了建筑产业的发展进程。建筑行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从另一方面看,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建筑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找出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1.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美观性、稳定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型建筑工程,让人们眼前一亮,而这些新型建筑工程不仅依托于良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施工技术过硬。当今大部分新建工程都是以高层建筑、综合体建筑为主,具有工艺复杂、工序多、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在施工现场也时常会有交叉施工、工序搭接等情况。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多数都是以室外施工为主,会直接受到自然环境影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也持续推出新施工工艺、新施工材料、新施工设备,如何正确掌握这些新技术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高,各项施工要点能落实到位,会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用户居住体验,并且还能够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建筑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综合效益,提升施工材料的使用效用,降低工程造价,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加强技术管理有助于树立企业市场形象,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施工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对人才需求、材料需求、设备需求量非常大。这也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应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建设要求具体分析,选择高效、高质的工程施工技术,为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要点表现在:
2.1 基础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1 桩基
桩基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筑基础施工要点。在桩基施工前,应精准解读施工图纸,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施工标准要求,并以此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全面做好施工设备检查,现阶段建筑施工会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可以说施工设备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施工设备性能检测,加强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在施工现场可以安全平稳运行。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标准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落实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减少桩基施工中人为因素影响。在桩基施工时,先平整道路,将坑洼部位使用土壤填平,保证桩基整体平稳坚实。吊装施工中应缓慢起吊、缓慢移动,避免移动过快受到撞击而损坏。打桩锤提升高度距离桩起始端0.6-0.8m 即可,避免打桩锤提升高度过高造成桩体偏差或高度过低影响施工效率[1]。在桩体打入到土壤一定深度后应确保桩尖不产生偏移,如果偏移及时调整,保持打桩的连续性,避免土壤固化影响打桩速率。采用现代机械设备定位桩孔,再埋设护筒。
2.1.2 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决定了建筑工程基础的安全,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深基坑支护应时刻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当今建筑基础深基坑支护主要采取非重力式支护结构,该结构可以细分为土钉墙支护工艺、地下连续墙支护工艺、排桩支护工艺、锚杆支护工艺等。考虑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深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进凭借支护结构土壤物理支撑性能显然无法达到支护标准。应根据建筑基础土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深基坑支护时,机械设备不得安装在深坑边坡3m 以内,并且不得大面积堆放材料,这是由于深基坑边坡较近位置布放重物,会导致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面均匀沉降、边坡变形。支护桩施工应确保水泥、砂石、水等材料质量达标,提前做好砂石、水泥、水配比试验,保障砂浆性能满足支护标准,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提前清除孔底部分的杂质和土块,避免影响最终的成桩质量。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材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混凝土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2.1 混凝土控制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定标准选择中粗砂,提前对砂石过筛,过滤掉大颗粒。在存放水泥、砂石时,应选择阴凉、干燥的空间分开存放。混凝土材料进场前应进行质量抽查,合格后再进场,抽检不合格全批次退回。根据混凝土试验配比标准配置混凝土,不可随意增减混凝土材料用量,严控混凝土的水灰比,这样才能够保障混凝土整体强度。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浇筑时间,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运输和施工。
2.2.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模板、施工设备以及组织安排施工人员。将模板浸水或喷水,保持模板表面湿润度,将杂物和积水清除干净,清扫封闭墙体、柱体模板边口。
(2)使用温度检测仪实时检测混凝土的温度,如果温度过低需要搅拌调节温度。混凝土温度会直接影响浇筑质量,尽可能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浇筑,如果施工现场温度无法控制则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吊斗口下落的混凝土距离承接之间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需要增设串筒,减缓混凝土下落速度。
(4)混凝土施工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度确定每层浇筑高度。提前准备好振捣器,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位长度的1.25 倍,但不得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分层厚度为200mm。插入振捣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均匀布设插入点,逐点插入振捣,按顺序排列进行,注意不得遗漏振捣部位,每个振捣点均要保持振捣振实。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的1.5 倍,通常在300-400mm 之间。下一层浇筑面振捣插入深度应达到上一层浇筑面50mm 深度,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浇筑层之间出现接缝[2]。如果是采用平板振捣器,则移动距离应保证振捣器平板覆盖振捣边缘。
(5)浇筑前应做好工具、设备、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如施工现场的浇筑预留槽、混凝土浇筑管、泵管、输送设备、钢筋、手推车等需要覆盖遮挡,避免长期暴漏在阳光下或被雨水淋湿。
(6)混凝土浇筑应在保持连续浇筑的基础上提升浇筑速度。如果中途出现特殊情况不得不得停止浇筑,应尽快恢复,控制时间应根据水泥型号和初凝时间决定。如果中途停止时间超过了2h,此时混凝土可能会初凝,需要按照施工缝处理,但不得在混凝土泌水时开展修复。浇筑应确保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7)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出现位移或堵塞情况。如果产生这些问题则应立即停止浇筑采取修复措施,修复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8)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新型防水混凝土,新型防水混凝土同时进行物理、化学作用,抗震性、抗冻性、承重性、耐腐蚀性更强,可以同时坚固建筑主体的整体性和密实性。应提前做好新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针对新型混凝土施工工艺开展培训。
2.3 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就是钢结构,钢结构不仅决定了工程结构形态,也会直接影响建筑整体性能。钢结构技术管理要点是材料与处理和节点处理。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钢材长度、横截面积选择钢材,施工中应严格按照钢结构设计标准开展施工,确保钢结构刚性达标、焊接部位严密紧实。做好钢材防锈处理工作,可以涂抹防锈漆或烧氧化层避免氧化生锈。为了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可以在钢结构上加入防火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确保钢结构的力学性能。
钢结构设计中刚性节点是重要一环,在钢结构施工中,应确保节点强度大于连接件强度,如果一些节点施工螺栓连接,应确保螺栓连接的紧密度,确保节点强度满足整个钢结构的使用要求。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存问题
3.1 技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对建筑工程建设成果评判时,工程建设质量常被作为核心依据。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包括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施工进度。但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来看,施工技术管理普遍存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材料选择不当或质量不达标,施工企业没有按照建筑行业标准选择材料,甚至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选择价低质低材料施工,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2)部分建筑企业施工流程规划不科学。部分施工企业认为施工方案效率低,否定施工方案而更改施工工艺,导致技术管理体系十分混乱,不仅会影响各项施工工艺落实的有效性,并且也无法提升施工效率。
3.2 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一味追求提升施工效率,缺乏对施工质量的管控,随意更改施工技术方案,不慎重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再者,部分建筑企业不注重施工技术材料保管,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流于形式,导致技术材料丢失、技术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技术材料缺失除了无法如实反映工程技术管理落实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技术资料和工程进度材料不匹配。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增加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难度。
3.3 缺少技术管理人才支撑
目前,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数量、专业性需求越来越高。但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看,大部分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达到工程建设需求,并且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少之又少,能够称之为技术管理人才的更是凤毛麟角[3]。为了能够满足技术管理岗位要求,部分施工企业降低技术管理岗位门槛要求,只注重当前发展,导致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到技术管理行业。此外,由于技术管理人才匮乏,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受聘多家建筑企业,但是由于精力有限,各个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容易产生遗漏,管理水平依然不高。
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4.1 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存问题,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技术管理革新既要提升重视程度,也不能过于激进,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改善技术管理现状,原样照搬先进管理模式,没有考虑管理模式适用性,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应用效果不明显。可成立专业的技术小组团队探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应用模式,技术小组团队负责技术管理革新实践,做好技术管理记录,根据实践成果决定是否应用。学习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应同时关注是否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效率、成本以及提升经济效益,有条不紊的持续改进才能够确保技术管理模式符合本企业需求。认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轻重关系,树立战略性眼光,以企业长久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4]。
例如全过程技术管理模式,该技术管理模式倡导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从工程规划到竣工,均有技术管理同步跟进,保障工程建设全过程处在管控之下,从而完成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全过程技术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监管和指导,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施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落实,并且有助于和相关参建单位协商,保持工程建设的协调性,保障工程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施工中产生的技术材料存根并计入档案,为下一个项目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不断累积技术材料,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模式。
4.2 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反映了技术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相当一部分建筑单位不注重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技术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在施工现场也是走马观花,无法发挥技术管理的积极作用。技术管理必须有一套合理、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针对技术管理中组织性差、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建筑企业应保持现有的技术管理优势同时,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补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切实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到工程建设当中[5]。特别是在责任制度方面,应确定每个单元的技术管理负责区,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各项职责,为了提升技术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技术管理工作应于薪资待遇挂钩,通过奖罚制度控制技术人员行为,工作中不推脱责任。制度体系建立还要确保充分落实,明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工程中的责任内容、责任标准,按照技术管理方案开展工作,项目经理定期或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视察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技术管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协调配合,技术管理人员提前协调好各个工种施工顺序和关系,各个施工小组和组织人员各司其职,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交叉施工部分更应默契配合,并实施责任共同承担责任制度,避免出现问题相互推脱。同时还要建立质量验收制度,结合全过程管理模式和奖罚制度,一旦某个施工模块完成后展开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度高、质量好给予技术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相应的奖励,反之存在质量问题,则给予惩罚,并追究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确立后也要注重后期完善,听取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共同解决现有矛盾,消除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义,确保对技术管理制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让技术管理制度更好的落实。
4.3 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建筑企业管理人才普遍匮乏,同时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如何构建综合能力强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要价值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建筑企业日常经营中,应着重自主培养一批管理人才。派出企业现有的专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人员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并对技术管理方案展开可行性分析,在企业内部设立培训部门,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前得到培训,提升综合水平[6]。
除了企业内部培养,还应面向市场聘请技术人才、指导老师、专家等进行培训,加强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技术管理方法、分享技术管理经验。加强校企合作,针对企业技术管理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承诺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表现优良的实习生可签合同直接进入企业。高校作为人才的孵化基地,学生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丰富,但管理经验匮乏,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问题,实现双赢。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技术管理涉及范围广、对工程整体影响大。这就需要全面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针对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现存问题,应加强先进管理模式学习、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培养技术管理人才,这样才能确保技术管理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