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创”的《妇产科护理学》思政模式探索

2024-02-15吴佳玲陈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共创护理学

吴佳玲 陈静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作为重要规划[1]。就护理教育而言,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根本问题也需要进行慎思笃行[2-3]。“课程思政”的建设无疑是补缺护生思政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同时,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社会对全生命周期具有全新认识,孕育家庭对育龄妇女和新生儿健康质量日益重视。孕育生产环节需要大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各级提供妇幼服务工作的医疗机构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对于相关人才的思政教育也应受到充分重视。故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为更好地培育德才兼备的妇产科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文章以《妇产科护理学》为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妇产科护理的课程内容,以师生共创模式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协同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共同育人,从而促进护生自主的专业技术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提升。

1 妇产科护理学思政特点

当前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重视度不够,达不到专业内容与思政深度融合统一[4]。部分教师对思政概念认识不清,认为思政教育是专职的思想政治老师和辅导员的任务[5],殊不知育人和育才统一培养,“德乃为人之本,本固则德厚”[6];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明朗[7]。事实上,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思政可体现为一种教育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妇产科方面的人才,是课程思政的一个载体,是实现培养妇产科人才的活动和方法。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然通道,好的思政要素要巧妙地融入课堂中,课程思政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特点为基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在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知识模块的各学习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8],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上达到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妇产科护理学的思政输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后可对学生进行课程访谈,询问学生的感受和意见,对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思政进行评价,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改进。在对学生的“学”方面,可以把妇产科思政元素纳入课程考核方案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9]“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不能通过直接分割部分课堂时间或选取某一章节实施思想政治宣教,而是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特点为基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在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知识模块的各学习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本课程采用师生共创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融合的学习效果,并探索了适合妇产科护理学将思政理论融入实践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2 思政元素共创

2.1 科学严谨、创新发展

妇产科护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女性在生命周期的妊娠、分娩、产褥期及非妊娠阶段和计划生育中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护理。在学习过程中,护生需理解不同年龄女性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健康需求;能够对女性及其家人进行本学科相关的健康教育;体验生命的神奇和奥妙,从而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妇产科的发展中,许多科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心血和夜以继日的艰辛奋斗,而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从业者们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授宫颈癌这一章节时,可以介绍人类与宫颈癌斗争的历史,重点讲述1974 年德国的病理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经历[10]。为了寻求支持,一群科研工作者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了直接的证据。教师应引导护生共同思考和讨论:作为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学术态度、科研精神?又该如何创新发展推动妇产科护理学科的建设?

2.2 学习楷模、奋力担当

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护生的思想特点,以热点新闻、临床案例等作为引导,将妇产科护理的职责使命巧妙地融入课堂,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触动护生的思想。同时,教师需要让护生讲述自身所了解的模范人物或身边的先进事例,以确保护生有效地实现思政相应目标的自主学习[11]。例如,在课程的绪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给护生讲述国内和国外一些为人类妇产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医者的感人故事,如林巧稚的学生乐以成,女扮男装只为求学,经过艰辛奋斗终于成为华西协合大学第一位医学女博士。1948 年乐以成远赴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攻读博士后学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对英国的挽留和丰厚的待遇,乐以成坚定决心回国报效祖国。她严于律己,求实求真,有力地推动了华西和西南各地妇产科医学的发展[12]。教师向护生讲述这一事迹,并让护生在课前寻找模范人物,课堂中结合个人感悟进行交流,激发护生对医疗护理事业的热爱,从而实现对医学院为医学事业使命感、责任感的有效培养。

2.3 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生命教育是护生思政教育的重点,通过妇产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护生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孕育过程,教师可引导护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通过视频呈现新生命从受精到着床,随后生长发育再到生产的孕育过程,体现生命的不易和奇迹,以及女性孕育生命的艰辛。

此外,医学和护理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尤其是妇产科护理,患者往往需要暴露隐私部位,在问诊过程中也涉及较多的患者隐私信息。除此之外,孕产妇处于较为特殊的人生阶段,因激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而人文护理不应局限于时间及地点进行教学,应依据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式开展,并与实训、见习、实习过程充分融合[13-14]。教师在教授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护生的护理人文、职业价值观教育,强化护生的职业精神、操守,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如在学习妇科护理病历这一章节时,结合妇科护理病历采集的特点及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强调对孕产妇隐私的保护。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模式,让护生佩戴孕妇模拟器,体验孕妇的生理、心理和感受,培养护生对妇产科孕产妇的同理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教师也可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中,引导护生运用批判思维深入理解妇产科护理发展和实践中的种种观念和问题,形成兼具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格。

2.4 民族自信、顽强拼搏

中国的妇产科护理学科发展经历了诸多挫折与磨难,党和人民克服了艰难险阻,在优生优育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教师可通过介绍我国妇产科各项工作的发展历史,增强护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计划生育这一章节中,可通过避孕药具的发展讲述我们民族团结奋斗的历程。解放初期,我国避孕药具匮乏。为做到避孕节育药物、器具的自给自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避孕药具的研发上逐步突破,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节育避孕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可自行生产多种避孕药具,可充分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通过此类切入点,教师带领护生回望中国妇产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共同展望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广大妇女谋利益的未来。

2.5 懂法依法、忠于职守

妇产科护理可能涉及如产前保健纠纷、产时医疗纠纷、妇科纠纷、生产致产妇或胎儿(新生儿)死亡纠纷、产后新生儿残疾纠纷等较多法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护生充分意识到相关问题,具有证据意识和法律常识。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妥善保管病历;认真、规范地书写护理病历;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通过临床案例,帮助护生树立敬业精神,组织护生进行圆桌会议和头脑风暴,讨论如何更好地避免法律纠纷,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 师生共创思政课程模式的具体教学

在综合了其他学科优秀思政课程的模式后[15],本文总结师生共创思政课程模式具体教学如图1 所示,将主要内容分为课前预期评估、课中共创教学和课后共同反思三个环节,教师和护生需要共同参与每个环节的思考、建设及总结。

图1 “师生共创”的《妇产科护理学》思政模式

3.1 课前预期评估

在课前召开师生座谈会,告知护生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座谈会的重点是深入了解护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现有专业知识、态度、能力的掌握情况、学习现状。参加护生根据绩点成绩、干部护生及非干部护生中按比例选取,教师通过座谈会的小组讨论和访谈评估护生从思政角度思考对专业的预期。会议中教师告知护生学习资源,分发需要护生学习的部分思政临床案例,指导护生查阅书籍、资料、新闻热点等。会后教学助理及时总结座谈会要点,课程组长与主讲教师将结果与教研室制定的预期教学结果进行对比,根据课程计划提出每节课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和可行的实施方式。

3.2 课中共创教学

本课程以护生为中心,师生共创为主。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画龙点睛式穿插教研室准备的案例教学,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等课堂活动增加护生参与思政元素共创的互动环节。教师与护生之间一起探究知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着重讲述重难点内容,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载体,实行专业知识和价值并行,有机结合思政相关认知达到知识融入的目的。在实践课程中由带教老师身体力行地示范教学,师生间互动,共同学习答疑、互动交流,在实践教学中嵌合共创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3.3 课后共同反思

3.3.1 课堂反馈

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护生对师生共创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通过知识图谱等方式归纳每个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中抽取若干名护生对知识点进行问答并发表学习感想,现场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课堂护生的反馈对思政课程进行反思,及时修改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3.2 课后作业

主要由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部分组成。书面作业为妇产科护理思政小论文或者心得体会,在课程结束后上交。实践作业为护生在临床中、课堂外、学校外,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临床实践或志愿者实践活动,反馈形式不限。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护生能更为主动地获得职业认同感,达到本课程培养具备精湛技术和高尚品德的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3.3.3 问卷调查

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质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妇产科护理的思政元素进行收集、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重复的过程中形成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方案。

4 总结

课程思政的开展在高校的发展势不可挡,以专业课为桥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必然要求,它比单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场面感和说服力。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内容与人类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一环息息相关,而妇产科又涉及广大妇女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甚至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稳,因此对护生的职业素养等也需着重培养。为确保护生的学习效果,将被动化为主动,教师应在课堂和实践中同时引导护生参与思政元素的共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政规律。师生共创联动可最大程度发挥各方作用,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共创护理学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护理学杂志》稿约
共创美好生活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