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BE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4-02-15秦岩刘斌梁思倪志宇王彦王建国赵明慧史建红
秦岩 刘斌 梁思 倪志宇 王彦 王建国 赵明慧 史建红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是医生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是课程内容琐碎、乏味,理论教学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方法单一,课时量较少,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学生死记硬背正常参考值的临床意义,学习学生兴趣、参与度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改革对教学形式和效果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更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分析等均。美国学者SPADY W[2]在1988 年率先提出成果导向教育,一直以来引领着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不同于“以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预期能力获得为导向的教学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4]。在推进医学教改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改革和综合评价体系,推进以OBE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检验教研室自2021 年开始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元教学模式,联用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科学思维建立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学生好评,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所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实验诊断学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融合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以OBE 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 年2—8 月,选取河北大学2019 级临床专业3 班79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30 名,女49 名,年龄19~22 岁,平均(21.04±0.64)岁;2019 级临床专业4 班80 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中男32 名,女48 名,年龄21~24 岁,平均(21.43±0.8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019 级临床专业3 班、4 班学生。排除标准:拒绝参加本次教学研究的学生。
1.2 方法
2 组均选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诊断学》第9 版(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均按照河北大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由检验教研室进行统一授课。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授课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即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信息载体,讲授内容为检验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等,运用多媒体、幻灯片或板书完成授课。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超星学习通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上以前沿应用场景设置演示实验原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导实验方法,增加病例分析环节,以思维导图完成实验报告,互评结果。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课前发布教学信息和教学课件,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动态并进行高效预习,针对学生提问进行答疑;在课上快速、有效地讲授传统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流程,多角度巩固扎实理论知识。
1.2.2.1 设置前沿应用场景
在理论授课中,教师引入实验诊断学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相关的前沿科技进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1.2.2.2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导临床疾病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化验单,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形成检验结果-分析过程-临床疾病诊断的闭环学习模式,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出可能存在的疾病及病理特征,贴近于临床应用。
1.2.2.3 回归临床问题
教师根据具体讲授内容,引入临床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指导学生根据化验单结果分组进行讨论,巩固理论课程知识,初步解读和分析化验单结果,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增加学生对枯燥的桥梁课程的学习兴趣。
1.2.2.4 互评分析结果
教师按照分组分析化验单和病例分析时,让各组展示分析过程,同时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通过组间互评找出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对分析方案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进行总结。课下,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答疑及发放课程相关资源包(图书、视频等相关资料)。
1.3 观察指标
1.3.1 总成绩、笔试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成绩
两组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束后,进行理论笔试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根据考核成绩对比两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试考察内容包括实验诊断学知识(血液检验、体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总分值100 分。其中笔试成绩满分100 份,占总成绩比例70%;课堂提问满分100 分,占总成绩比例15%;出勤满分100 分,占总成绩比例15%。
1.3.2 教学满意度调查
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情况。>84~100 分及以上为满意、>65~84 分为一般、0~65 分以下为不满意。教学总体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处理
采用Graphpad 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成绩、笔试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成绩比较
试验组总成绩、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课堂提问+出勤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试验组总成绩、笔试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成绩比较(分,±s)
表1 对照组、试验组总成绩、笔试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成绩比较(分,±s)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学生认为加强了对检验报告的解读能力,对实验诊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对临床思维的培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试验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而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诊断学的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实验诊断学主要包括血液检验、体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内容,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前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诊断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疾病作出初步诊断,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为提高临床技能打下基础[5-6]。
鉴于目前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实验诊断学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的现实,文章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引入OBE 理念,开展实验诊断学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OBE 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改革[7],使学生系统化学习烦琐、枯燥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和动态,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并科学理解医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8-10]。
以OBE 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教学特点:(1)以设置前沿应用场景演示实验原理和检测技术,通过前沿应用场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了师生的感情[11]。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理论总成绩和学习兴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导临床疾病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维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理论总成绩和学习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通过病例分析,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系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理论总成绩和检验报告的解读能力和临床思维培养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学生互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团结精神[17]。综上均有助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促使学生迅速成长为适应医学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以OBE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机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适合当代医学学生实验诊断学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