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对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影响

2024-02-15王大丽张立海王娇冯秀娟谭柏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外科学职业道德医学生

王大丽 张立海 王娇 冯秀娟 谭柏宏

医者为仁,良医堪比良相,一位德才兼备的医者悬壶济世,才是行业之幸、人民之幸。为了加强对当代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医学院校需要加强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促进医学生正确职业道德观的养成。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引领,要求全国所有高校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移。自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开始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与各门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壮大思政教育的执行主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进步[1-2]。现阶段,国内关于医学课程思政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实证调研较少,且讨论不够深[3]。文章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00 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1—12 月,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普通外科学的教学中未采取课程思政改革,将某班50 名医学生纳入对照组。2021 年1—12 月,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普通外科学的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选择某班50 名医学生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1)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参与普通外科学教学者;(3)学习资料保存完整者;(4)学习积极性好者;(5)观察期间未参与其他教学研究者。排除标准:研究期间频繁请假(1 学期普通外科学课请假>5 次);(2)存在认知障碍者;(3)学习积极性下降,且干预效果不理想者;(4)中途插班生;(5)中途转他校生;(6)休学或退学者。对照组男女比例33∶17,年龄19~21岁,平均(20.48±0.7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4 ∶16,年龄19~21 岁,平均(20.52±0.83)岁。2 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医学生的普通外科学课程中,只讲解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由思政老师在思政课上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

观察组采取“课程思政下的普通外科学综合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如下:(1)课前阶段。①加强教研工作,成立教研组,思考新时期下普通外科学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位点,集众人之所想,汇聚教学经验,总结助教材料,成立教学资源库,推动教学工作更好地落实。教研形式可以是内部开会讨论,亦可以定期邀请外界权威的专家学者莅临本组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分享。②教师备课,从教学资源库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善用教研资源,提升教学的便捷性。(2)课中阶段。①以思政元素为引领,引入课程核心知识;例如在普通外科学麻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引入华佗麻沸散典故,并渗透华佗研制麻沸散的初衷——“医者仁心”,最后以思政教育元素为引,自然过渡到现代麻醉知识的教学环节,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衔接。②在所有知识点的教学中,提前布局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位点,并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在外科感染领域的知识点教学中,通过案例式教学法,提升医学生对外科感染的认识及预防手段,为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外科基本职业观念,最后将医源性感染与“以人为本”“法治精神”等相结合,提升医学生对于规范行医的初始信念;再比如在微创手术的教学中,为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等职业观念,强调微创手术正是前人基于“行医求仁”的原则之上,为进一步缓解患者手术痛苦而研发的一种特殊手术方式,为医学生塑造“敬佑生命”“创新精神”“行医求仁”等职业观念。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医学生了解普通外科学的发展历程,并培养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科发展史”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对普通外科学发展史进行思考;还要多引经据典,加强名人名家的事迹宣教,隐性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如吴孟超老先生在97 岁高龄,仍旧为祖国肝胆外科事业奉献,并亲自操刀手术的动人事迹;在普通外科学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先驱者们一个个前赴后继、不畏艰辛、热忱奉献,并始终秉持一颗悬壶济世之心,才能推动现代普通外科学的进步;还可以融合祖国在古代与现代对世界医学发展的作用,如最早的麻醉技术“麻沸散”的发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敬佑生命”的意识。④在教学模式上善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去。如教师通过讲解1 例“急诊室外医生拒收医疗红包”的真实案例,并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指导医学生以演绎法重现案例中的真实场景。医学生扮演的医生在接收到急诊病例后,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紧急投身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展现的是“以患者为本”“生命至上”的职业道德;医学生扮演的患者家属在术前给医生塞红包,被医生拒收,并告知家属请放心,一定会全力救治患者,展现“医者仁心”与“廉洁”的职业操守。在角色扮演法结束后,教师带领医学生复盘整个过程,引导医学生讨论自身感悟到的一名仁医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汲取正能量,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廉洁行医打好品性基础。(3)课后阶段。①做好朋辈教育工作,让学生课外向其他班级的朋友传播思政教育元素,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②教师做好表率,身正为范,为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1.3 观察指标

1.3.1 职业道德评分

包括行医求仁信念评分、无私奉献精神评分、以人为本原则评分,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1~5 分分别表示上述各职业道德观念“一点也不具备”“部分具备但无法践行”“基本具备但对践行顾虑”“基本具备且积极践行”“充分具备并能够传承”[4]。

1.3.2 期末考试成绩

包括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其中理论考试满分50 分,实践考试满分50 分,总分100 分。

1.3.3 教学满意度

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教学获得感满意度三个维度评分,满分100 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79 分为一般,>79 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职业道德评分比较

教学前,2 组的行医求仁信念评分、无私奉献精神评分、以人为本原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职业道德评分比较(分,±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职业道德评分比较(分,±s)

2.2 2 组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2.3 2 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并重点强调在新时期,现代教育要做好思政教育[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6]。国家十分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均对思政课程在新时期下的开展方式提出新的指引,并提出“课程思政”概念,要求高校在未来要积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专属的课堂打散,并将思政元素渗透至所有科目的教学实践中[7-8],一来有助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医学生的学习生涯;二来扩大思政教育的执行主体,提升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三来在思政教育的加持下,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站位,进一步强化其学习积极性,互相影响,最终达成教育目的[9-11]。

关于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的研究较多,但基于职业道德培养视角的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同领域的研究多偏向于纯理论探讨[12-13],本文以普通外科学为例,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思政,探讨其对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养成的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医求仁信念评分、无私奉献精神评分、以人为本原则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总分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教育效果理想,有助于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提升思政素养水平,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学生对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普通外科学教学持满意态度。

进一步分析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普通外科学专业课的教学优势,总结如下:首先,它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思政元素使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加深医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结合思政元素能更好地弘扬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历程,培养学科自豪感和荣誉感。第四,思政元素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教学影响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14-15]。最后,通过朋辈教育等方式,思政教育的影响面得以扩大,使更多的医学生受益。

综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普通外科学专业课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强化医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思政水平,推动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进而更加坚定自身的职业道路,为未来胜任临床工作夯实基础,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外科学职业道德医学生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