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PT模式的中医院校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建设*

2024-02-13项栋良朱路文李保龙支金草

黑龙江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考站治疗学康复

项栋良,朱路文,李保龙,支金草,王 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作业治疗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桥接康复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康复的重要课程[1]。2007 年,在医学院校陆续开设康复专业的浪潮下,黑龙江中医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第一批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作为中医院校的特色专业,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立足现代康复技术,传承中医药特色,学科建设日新月异。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作业治疗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尤为突出。经历多次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与论证,2012年,我校作业治疗学从康复疗法学中分离,独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作业治疗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但在进步的同时,与作业治疗实践课程相关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学生知识点混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操作经验少,演绎推理能力弱,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等[2]。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的临床循证思维能力,成为了当前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医院校作业治疗学教学现状

由于从国外引入作业治疗学课程的时间相对较晚,作业治疗学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加之各中医院校开展作业治疗学教学的年限相对较短,因此,作为中医院校的西医课程,作业治疗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少之又少[3]。近年来,国内多所医学院校相继完成了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的作业治疗学课程认证,在新版《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多所中医院校也进行了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上做出了修改,比如增加实践课时数、补充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等,但实际改革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究其原因,有中国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亦有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4]。

2 物理治疗博士教育(DPT)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2.1 DPT模式的核心理论

20 世纪20 年代,一些医疗机构的培训项目中出现了物理治疗教育的雏形,历经长期发展,早期培训中的物理治疗教育项目逐渐演变为物理治疗的高等教育。到20世纪60年代,诸多西方国家开始了物理治疗硕士的培养,随着培养目的的改变,物理治疗的教育形式也演变成了物理治疗硕士教育。到20 世纪90 年代,许多国家又开始了DPT。目前,DPT 课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以临床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好的临床推理、分析、判断以及循证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功能障碍的评定、诊断、治疗干预工作的综合型人才[5]。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互动式教学是DPT 模式中常采用的形式。DPT 模式的核心理念包括以实训室替代传统阶梯教室、治疗床替代传统课桌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

2.2 DPT模式的实践应用

在美国DPT 教学模式中,改变了常规的单一实践操作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在课程学时的设置上,实践学时占据了全部学时的3/4,涉及的临床实践学时甚至达到了总学时数的20%。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配备了4~5 名助教,助教的作用是协助主讲教师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和实践内容的示范以及及时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6]。美国DPT模式大多采用分阶段式实践。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技能综合考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而DPT模式的考核制度十分严格,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分别占到总成绩的50%,在实操考试过程中,会配备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甚至招募真正的患者。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胜任能力。基于美国DPT 模式的特点,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我校在作业治疗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吸收了美国DPT模式优势的同时,又糅合了作业治疗学的传统特色。通过对DPT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发现其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课程,也可以通过配备康复教师,辅助完成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

3 基于DPT模式的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设计与建设

借鉴美国DPT 教学模式,围绕新时代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思想建设,我校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优化,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将培养康复治疗学专业高素质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

3.1 设计与建设思想

作业治疗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作业治疗理论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的作业治疗技术,并且能针对临床常见疾病,开展相应的作业治疗。该课程需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业治疗师[7]。作业治疗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课程,通过多年的论证,我校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调整成了1∶1。借鉴DPT 模式的理念,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结合,让两者互为补充,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做好铺垫。通过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部分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作业治疗技能,包括作业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评定技术、基础作业技能和临床作业技能等。

3.2 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第3 版《作业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实训指导》,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将实践课部分划分为3 个类别,分别是基础理论实践、作业技能实践和临床作业治疗实践。这3 个类别的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作业治疗思维、基本作业治疗技能和临床作业治疗技能。(1)基础理论实践:作业治疗的临床推理能力应用、作业表现模式应用和作业治疗目标的制定。以训练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为目的,通过讲授—应用—汇报—总结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2)作业技能实践:作业治疗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性的作业活动、手功能康复、辅助技术、轮椅与环境调适和低温热塑支具的制作,以学科前沿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临床作业技能。(3)临床作业治疗实践:各类疾病的作业治疗方案的制定与书写以及各类疾病的临床作业治疗操作。通过各种设计好的病例,让学生切身体会临床作业治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培养学生利用临床思维分析作业障碍和解决作业问题的能力。在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同时,全面提升其作业实践能力。

3.3 实践教学形式

在课程开始前,设置4~5名助教,由助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6~8人,在开始实践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在对整个实验内容、目的与要求、操作要领等内容熟悉掌握。在学生实践的最后由助教和主讲教师进行指导、总结和答疑。根据DPT模式的核心理念,将实践教学的形式分为以下3 种。(1)病例分析式:主要应用于基础理论实践部分;由教师或助教提前告知学生实践课内容,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内容提前预习。在病例分析式实践课程进行中,学生需对教学片或助教示教后给出的问题进行组内的分析讨论,最后进行小结汇报。小结汇报以组的形式呈现,要求组内学生齐心协力完成书面汇报材料,推选组内1 名同学上讲台汇报,组内其他人员需在汇报完成后对其他组的提问作出释疑。所有组汇报结束后,由助教和主讲教师完成总结、答疑等环节。(2)示教操作式:主要应用于作业技能实践部分;示教操作式实践要求教师或助教在理论内容讲授的同时,同步进行示范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清楚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示范操作结束后,组内学生两人一小组,相互进行实践操作,可由一名学生扮演“SP”,另一名学生扮演“治疗师”,由“治疗师”对“SP”实施治疗,治疗结束后学生身份互换,重新完成“治疗”过程。整个过程中,每名学生既需要扮演“SP”,又需要充当“治疗师”,让学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认识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所有操作完成后,由学生、助教和主讲教师进行示教操作体会的分享、反思与总结。(3)情景再现式:主要应用于临床作业治疗实践部分;利用提前选定好的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通过组内分析讨论,制定出合理的作业治疗方案[8]。情景再现式实践过程中,要求组内学生一起完成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书写以及治疗过程的操作和实施。整个过程中,需要组内1 名学生充当“SP”的角色,1 名同学充当“治疗师”的角色,还需要1 名同学充当“汇报者”的角色。在“汇报者”汇报的同时,由“治疗师”对“SP”进行“治疗”,组内其他同学进行释疑。情景再现式实践除了考查学生对疾病的了解、对治疗的熟知,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为学生未来参加工作、参与康复团队协作打好了基础。

3.4 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借鉴美国DPT 模式,在作业治疗学的考核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通过临床多站式考核,考察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过程中的临床推理能力。结合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将作业治疗学整个考核划分成了3 个考站,分别是病例分析考站、技能操作考站和临床作业治疗考站。第一考站为病例分析考站,考察学生的病例解析能力和推理运用能力;第二考站为技能操作考站,主要考察学生对作业治疗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第三考站为临床作业治疗考站,需要通过预先培训的“SP”,考察学生实际病例的分析能力、治疗方案的制定能力,以及治疗技术的运用能力。每名学生都需要完成3 个考站的考核,每个考站的考核均有时间的限定,学生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该考站考核的内容。学生考核成绩取“SP”和监考老师所得的成绩平均分值[9]。该模式可以真实、客观、公平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4 总结

借鉴DPT 模式,我们改革了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能够熟练掌握作业治疗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应用的同时,激发了其专业兴趣和认识,提高了其专业认同感。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知识点直观易懂,课后记忆牢。从学生的角度,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该模式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调动了实践教学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整体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国际康复教育相比,当前国内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还有较大的改革与开发空间[8]。虽然不少的院校已经获得了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的作业治疗学课程认证,但适合中国国情的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经验还是相对不足的,可以直接借鉴使用的教学经验也处于缺乏的状态。因此,对作业治疗学实践课程建设的道路依然漫长,需要广大作业治疗教育从业者不断思考、不停探索、不断创新,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新模式。

猜你喜欢

考站治疗学康复
共享型高职护理OSCE考站的建设与应用
OSCE在评价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针灸治疗学的体会
多站迷你面试(MMI)与医学生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