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芳香疗法在不寐病中的应用*

2024-02-13王孝林马永华何渝煦

黑龙江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芳香药材疗法

王孝林,马永华,何渝煦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1 中医芳香疗法

1.1 定义

芳香疗法,是指将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食物通过制剂工艺制成一定剂型,并运用于人体,以发挥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中医芳香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芳香的中药材如艾叶、丁香、苏合香等通过相应的炮制后,通过内服、外治于机体以发挥调治机体阴阳、脏腑的失衡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1]。

1.2 历史沿革

中医芳香疗法源远流长,源于华夏数千年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实践和历朝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其起于先秦,长于隋唐,盛于宋明,归于清代,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块璀璨的瑰宝[2]。中医芳香疗法,目前可知最早在殷商时代[3],其甲骨文中有“燎”“香”“鬯”(即现代芳香酒)“熏燎、艾蒸”等文字记载。《诗经》曰“彼采萧兮……彼采艾兮”,记录采集萧、艾等香药的记载;周代出现佩戴香囊、沐兰以汤的习俗;至汉代,曾有人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以预防“传尸疰病”;到芳香疗法鼎盛的隋唐、宋明时期,形成用芳香药物制成疗病方和香品,以达到防病治病、陶冶情操的传统熏香与品香文化,且留有记载,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载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又如宋代《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中均有以香药命名之方剂。至清朝时期,香文化已经逐渐从官家向民间百姓传播开来,这为近现代中医芳香疗法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5]。

1.3 运用方法

中医文化宝库丰富璀璨,中医芳香疗法的运用方法亦多种多样,内服外治均有。中医芳香疗法的内治法主要是由芳香药材经辨证组方而成的中药汤剂、丸剂、药酒等,如芳香开窍剂苏合香丸[6-7]、舒缓情绪的开心散[8]、避秽解毒的端午雄黄酒[9]等。而外治法目前应用、研究最多的是吸入疗法和透皮吸收疗法[10],具体包括香囊、药枕、按摩、沐浴、水蒸熏香等[11],前者是指以中药材所散发的香气分子为药引,通过嗅神经传导到大脑并调动与美好记忆的联系,使肌肉松弛、情绪舒缓,从而更好地使身心放松,提高睡眠质量等;后者指通过按摩、沐浴使芳香物质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肌肤作用于血液、肌肉等组织以达防病治病作用的一种方式。

1.4 作用及其机制

中医芳香疗法,多采用性味芳香的药材,如沉香、檀香、玫瑰、丁香,从中医药性理论而言,芳香药材[12]多具有行气化滞解郁、醒脾化湿、开窍醒神、祛寒避秽等功效,在疾病诊治,乃至民风民俗、调神怡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

近年来,多位教授将中医芳香疗法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疗效,这在一定程度证实了中医芳香疗法的疗效。如于作盈教授[14]应用芳香通络饮诊治消渴病心病;有学者[15]应用厚朴花、木槿花等花药来治疗情志性脾胃病;有学者用芳香药材组成开心散以治疗情绪疾病;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重症昏迷采用由芳香药组成的安宫牛黄丸及醒脑静注射液以开窍醒神[16-17];每年端午,广大百姓都习惯用雄黄酒以避秽解毒、芳香药物驱赶蚊虫等。一定程度证实了中医芳香疗法在各类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芳香药物具有助眠,提神醒脑、镇痛、抗焦虑、美容、妇科保健、抑癌等作用,在各类疾病的诊治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8-26]。目前西医主要有两种假说[10](脑干网状结构学说、大脑边缘系统学说)来解释以上作用机制,两种学说都是通过大脑不同结构对嗅觉刺激做出大反应,从而调节相应神经和功能以发挥助眠、抗焦虑等作用。但目前两种假说均尚未得到有力证实,仍需进一步研究。

1.5 发展

目前,中医芳香疗法在治疗失眠、焦虑、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2],如副作用小、便捷等,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中医芳香疗法仍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加之我国芳香中药材资源丰富,现代提取工艺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日后进行新的芳香产品的开发和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契机。

2 不寐病

不寐病[27],中医术语,是一种受经济、社会、心理压力等影响其发病率在日渐升高的全球性疾病[28-29],与西医学中的睡眠障碍相对应,指因疾病、环境、心理等原因引发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早醒、睡眠时长短、醒后疲倦乏力等,进而导致情绪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不良损害[30],亦是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的一种临床疾病。有研究[31]显示,我国乃至全球每年近1/3的人口存在不寐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寐,中、西医各显十八般武艺,西医采用镇静催眠药、催眠术等,虽然起效快,但是其副作用大,如容易成瘾、症状反跳并会降低机体反应及记忆力等。而中医在不寐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优势[32],认为不寐多由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所致,以调整脏腑阴阳为总治则,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予个体化的治疗,具体以口服具有改善失眠症状的中药和食物,如莲子、灵芝、银耳、酸枣仁汤等;按压和针刺神门穴、安眠穴等,拔罐或者艾灸、耳穴埋针等[33-34];佩戴香囊、熏香、药枕、中药泡澡等外治法[35];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锻炼[36]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寐症状且副作用较小。

3 中医芳香疗法在不寐病中的应用

华夏几千年,许多医家将中医芳香疗法应用于不寐病中并取得良好疗效,且便捷、副作用小,具体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佩戴香囊、水蒸熏香、药枕、中药泡澡等。

3.1 理论依据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点。首先,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认为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全身脏腑组织经络相互沟通联络的有机整体。中医有“鼻窍通脑”之说[37],《疮疡经验全书》曰“鼻在面中,主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医林改错》《辨证录》中亦有相关记载。此外,心主藏神,《景岳全书》言:“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可见主宰生命活动的神在睡眠中发挥重要作用。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心为神之体,脑为神之用,故心脑相通也[38]。由上述理论可知,不寐的病位在心,鼻与心脑相通[39],故可将芳香药材进行炮制后,通过洗浴、香薰等方式作用于脑窍,以发挥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作用来改善患者的不寐症状。其次,在辨证论治用药方面[39],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描述“内外治殊途同归之旨,乃道之大原也”,亦直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芳香药材治疗不寐,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是通过辨证论治来组方选药。如外伤或久病气滞血瘀所致的元神受扰、心神不宁,可在镇静安神的同时,选用行气活血的芳香药材,如檀香等,年老久病气血衰少所致心神失养之不寐,可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加用首乌藤、合欢皮等行气芳香药材等。

现代医学也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可能是芳香疗法作用于不寐的机制[10],即芳香药材中的芳香分子可特异性地与嗅感觉神经元上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引出嗅觉感受器电位,由嗅感觉神经元传递至嗅球,嗅球又将信号通过嗅束投射到初级嗅皮质,再由初级嗅皮质投射到新皮质、眶额皮质等嗅觉的次级皮质中心,从而影响睡眠的觉醒机制,且大多数芳香类药物均能起到刺激中枢神经,加快神经冲动传导,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对顽固性不寐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40]。总之,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角度,芳香药材都能通过一定作用机制作用于人体,发挥安神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不寐症状。

3.2 临床研究实例

临床工作中,医护博采众长,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善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不寐症状,其中不乏联合芳香疗法的实例。董慈等[41]进行了关于芳香疗法对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发现芳香疗法可以改善躯体疾病相关性不寐的症状。齐海燕等[42]在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枕头边上滴芳香精油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韩国Hwang 等[43]对韩国21 世纪初有关芳香疗法的相关实验整理分析,发现芳香疗法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发现芳香疗法疗效优于推拿治疗。有研究[44-45]对脑梗后失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医芳香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可减少西药的使用及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张晗羚等[4]通过观察中医芳香疗法干预失眠大鼠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及5-HT 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证明吸入芳香药物可以改善不寐、缓解情绪。佘海燕[46]通过吸嗅芳香精油干预老年患者的不寐,发现使用芳香精油的老年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

4 总结

随着经济、生活方式及观念的改变,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从身心两方面关注并解决日益普遍的不寐问题。中医芳香疗法因其疗效佳、副作用少、便捷等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也为不寐病的治疗增添一种更优的选择。

猜你喜欢

芳香药材疗法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芳香四溢
炊烟的芳香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