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微型住宅家具设计策略

2024-02-07柳佳辉李杨

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家具设计空间设计

柳佳辉 李杨

摘要: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微型住宅,提高青年群体的居住品质,探索微型住宅的家具设计策略。运用设计事理学思考方式,把空间功能区看作“事”系统的一个外部因素,青年群体看作“事”系统的主体,分析微型住宅和青年群体的关系,通过把青年的居住活动与住宅空间进行结合,针对居住的问题提出设计方向。家具设计协调青年群体与微型住宅的关系,营造整洁的环境,提出了适用狭小环境的家具的方法和成长型家具设计策略,提升居住体验。

关键词:微型住宅;空间设计;设计事理学;家具设计;青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1-0117-03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micro-hous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ng people living to explore micro-house furniture design strategy. By using the thinking mode of science of design,the spatial function area is regarded as an external factor of the “thing” system. The youth group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ing” system,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 house and the youth group is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youth’s living activities with the residential space,the design direc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living problems. Furniture design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th groups and microhouses,to create a clean environment,proposed a small environment for the furniture and growth of furniture design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living experience.

Keywords:Micro-Residential;Space design;Science of Design;Furniture design;Youth groups

近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城市住宅建筑更新的步伐加快,城市建设主要实行拆除旧房屋和建设新房屋的模式。在此种模式下,考虑到城市的风貌和基建投资成本,许多旧房屋被保留下来。[1]老旧住宅改造后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毕业青年在城市中追求梦想,因为工作等原因选择租赁在交通便利價格更低的微型住宅。然而,微型住宅因为空间狭小产生一系列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青年群体的需求多样,通过对微型住宅的规划能够化解矛盾,本文采用设计事理学的方法来梳理家具设计外部因素,分析住宅空间与青年群体需求的关系,改善居住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一)微型居住空间的内涵发展

“微型居住空间”概念又称“极小型居住空间”“小微住宅”“极小住宅”等,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一战后,欧洲各国面临城市重建和居住危机的背景下,微型住宅是一种解决贫民住房紧缺的手段。[2]住宅设计以人的生理活动需求为核心,探索满足各项生活指标的最小生存空间。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职工居住问题,修建的集体宿舍是微型住宅的雏形,职工居住在一间间的宿舍,这类宿舍通常每层设立公共的厨房和卫生间。早期的房屋住宅多以小面积的户型为主,此阶段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房屋的种类逐渐增多。微型住宅空间中有很多“大型”的住宅,面积通常在70平方米以下,比如拥有卧室、客厅、卫生间等明确分类的超小户型、loft公寓、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上述房屋的基本结构相对固定,本文所指的微型住宅是指的居住空间尽可能小,且户型多为一个单间,最主要的表现是充分利用空间来满足青年的生活需求。

(二)小户型家具的设计研究

微型住宅从最初解决住房紧张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到新市民和青年人的租赁住房,家具设计研究的方向多样化和居住品质。熊瑶从可持续视角出发,提出家具的多变化设计,移动式家具和多功能家具的设计方法。[4]在小户型家具的研究中,关注小户型青年的情感层次,在智能家居中增加情感化的设计比重。[5]

(三)设计事理学实事求是的思考方式

设计事理学主张在设计活动中找出问题的外部限制条件,并且组织一切可能的内部因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对微型住宅的规划能够帮助青年群体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设计事理学中把问题看作“事”,设计的目的要解决事情,通过造物活动来协调各部分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样会产生很多“新物种”。“事”可被理解为在主体意识下,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某一时空内产生了特定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行为互动或信息交换使主体意识生成了意义,使客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6]在厨房空间中,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处理多余的油烟和灯光的氛围等问题,还要组织餐具座椅等一系列产品,在厨房做完饭之后,可以使用壁挂折叠桌来进行用餐,折叠桌是一个关键的“新物种”,解决小户型用户的用餐空间不足的问题,是众多外部条件制约下的内部因素的集合体。由于外在因素的复杂多变,相同的行为动作可能需要不同种类的产品。以用餐为例,与亲朋好友团聚使用的餐具和儿童使用的餐具形态、颜色、材料可能完全不同;度假期间的别墅和临时租住的公寓使用的家具也不尽相同。在复杂的关系场中,青年群体、住宅空间、家具等生活用品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住宅设计合理规划紧凑环境,协调彼此的关系,能够使“事”系统更加明晰。

微型住宅的青年群体一部分为初入社会工作奋斗的毕业生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此类人群虽然大部分为独居青年,通常在工作初期会选择合租缓解居住压力。中小户型住宅作为过渡型的户型,有效满足居住者的居住需求,更能体现青年人的追求实用、高效的生活态度,受到以青年为主的特定群体的重点关注。[7]

还有一部分青年工作后选择和家人一起居住在老家,位置靠近市区,生活交通便利,能够一边照顾老人,一边陪伴孩子成长。此类房屋多为未被拆迁老旧住宅,整体面积较大,但是划分的区域更多。相比于独居的青年需要考虑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到老人身体机能衰退的问题,充分考虑孩子生活学习需要的空间,在房屋的布置中,需要合理地分配空间。

每个人因为性格、职业、兴趣爱好会产生多种生活方式,青年群体和大多数人一样,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更多需求。包括休息工作,吃饭聚餐,接待朋友和休闲娱乐等,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5个需求层次逐级递增,更高层次需求的获取要以前一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前提,舒适的休息场所和整洁的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围绕基本需求展开,这些生活方式也会影响青年群体选择基本需求的家具等生活用品的种类。

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共同的追求,青年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不同时代的社会上总是流行着许多与青年群体相关的词汇,北漂一族,佛系青年,还有在青年群体中出现的“躺平”现象。北漂一族是形容年轻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现状。这些人拥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素养,希望能在所在的领域一展抱负。尽管“佛系文化”具有消极、厌世的意味,但是仍然留有一份空间保留兴趣和爱好,也具备恢复活力和追求新生活的可能性。[8]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词汇“躺平”,“躺平”正是青年在面临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时,个体将烦闷、困惑、无奈和无力投射到情绪和精神上的反映。[9]这是青年群体在面对巨大压力的一种自嘲和解压手段,也反映出青年人能够在奋斗阶段积极改变客观环境,在居家生活中会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养植物养宠物等。合理的空间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让青年群体获得精神的放松。

(一)房屋是满足居住需求的场所

青年群体是住宅关系场中的主体,而房屋与我们使用的其他产品一样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许多青年在毕业之后会面临买房或者租房的问题,其中买房又会出现是在小县城买一个大房子或者是大城市买小房子的尴尬选择。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面向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系列烦恼。房屋面积小在微型住宅中是一个外部因素,是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在住房紧张的时期,人们不得不选择集体的公寓,与此同时,下班之后,不需要在工作地点和老家之间骑行或者步行十几公里,能够更加方便地休息。在关系场中,设计目标的明确十分重要,能够为设计指明方向,才不会被工具或者外物所困扰。在青年群体的居住过程中,组织已有的资源,不断地改善居住环境是明确的思路。

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房屋不是用来展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也不是越大越好,微型住宅是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是放松的场所。

(二)合理利用居住资源

微型住宅对于青年群体来说不是一个完美的结果,通过规划空间和家具能够最大化改善生活环境,从而弱化面积因素,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舒适度。而从居住者的角度来看,青年群体逐渐学会接纳房屋的问题,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也是“事”系统中主体和空间等因素协调的过程。即使是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购买心仪的住房,在装修阶段也会产生各种问题,诸如房屋水电的布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为施工复杂得不到满足,在居住期间也面临新的问题。设计不是要杜绝问题产生,而是要尽可能调用资源解决问题。

微型住宅的空间形状种类复杂,有的空间较为狭长,有的方正,相同的面积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老旧住宅的总高度高于正常的单层层高,且在转角处通常为不规则的形状。在房屋布置上,通过对住宅整体布局的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居住体验。为了应对复杂的空间形状,空间的划分方式有多维平面型、折叠复式型和交错跃层型。[3]在层高较高的住宅使用复式型能使有限的面积发挥更大空间的作用。

下班回家后,青年人的起居学习大部分在微型住宅中进行,他们需求多样,在居住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室内陈设的主要承担者是家具和生活用品,要想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家具产品的功能要求就更高。比如,青年群体由于工作地点的不稳定和住房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他们会经常搬家,生活必备的床或者储物箱需要具备方便收纳搬运,轻巧便捷的特点。对于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微型住宅存在隔音差,合租过程中噪音大、垃圾异味等问题,青年群体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素养。

(三)获得居住乐趣

居住乐趣属于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人们完成各种日常活动感受到特定的意义,这表现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和谐相处。在租赁的新闻中,会有一些租户不爱惜房屋中的家具,甚至把生活垃圾扔在室内,却不以为意,他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追求表面的光鲜,而不去打理自身的生活,房屋成为掩饰缺点的工具,再大的空间也不会体现生活的乐趣。居住的乐趣建立在舒适整洁的环境上,高效的收纳和整理屋内环境,给其他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青年群体根据行动轨迹安置家具,早上醒来有条不紊地洗漱准备早饭,每天都是精神饱满的一天。晚上回家之后的休息,折叠或者推拉家具,可以在空出的地方运动,缓解压力。

人们离开住宅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属于其他系统,这与是否居住在微型住宅无关。很多人认为居住在小面积的住宅会降低生活品质,整天闷闷不乐。在居住过程之外,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在中国古代,孔子的弟子颜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已,颜回对生活場所饮食等的要求是恰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恶劣的环境,不影响他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主体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比如户外旅行的爱好者,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活动,互相鼓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即使会有受伤的危险,也会乐意参加。

微型住宅是一个整体,把住宅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能够使得问题更加明确。家具是住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各种日常活动,满足青年群体在特定空间的需求。根据微型住宅和青年群体的关系,提出家具设计的策略,解决青年群体居住产生的问题。

(一)营造整洁的室内环境

住宅中存在物品摆放混乱的问题,房间面积小,放置床铺后,整个空间就显得很拥挤,当房屋变得杂乱时,尽管物品就在手边,却察觉不到,取用物品的时候效率降低。通过把整个房间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可以提高空间的整齐程度。[10]把多样的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床上用品、收纳的衣物等都在睡眠区域,零食、水杯放在饮食区域。

室内空间包括几个重要的空间功能区,例如睡眠空间、厨房空间、卫浴空间。青年群体在各个功能区内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些动作串联起来线构成了每天的基本活动轨迹,在睡眠空间中,起床后就可以把睡眠空间折叠,获取更大的活动空间,睡眠空间还应当考虑起居相关的动作,化妆、穿衣服和衣物的储存摆放等。厨房空间主要的活动包括:准备食材、烹饪以及处理厨余垃圾,家具的布置围绕功能区展开,需要产品数量较多时,也会收纳在相应的区域。

产品的功能较多适用多个场景时,可以制成可移动的家具,比如零食车、移动沙发、移动办公桌等,微型住宅通常会利用高处的空间进行收纳,取用物品时也可以用来做垫脚的支撑物,丰富产品的使用场景,增加使用的乐趣。在房间中安置一些特别的家具产品,可以对此空间进行新的功能定义,比如儿童娱乐空间、健身空间、下午茶空间或者室内观影。房屋的功能也因此变得强大,微型住宅生活的氛围也正是因为房间的可扩展性而被营造出来。

家具的交互界面与狭小的空间和谐一致,这体现在家具的造型结构、材料、色彩、使用方式等方面,通过选择合理的内部因素来创造整齐的视觉体验,家具使用浅色系在视觉上扩展空间,家具倚靠墙面把室外光线引入室内使得环境更加通透。

(二)家具设计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

微型住宅最大的限制是房屋面积小,空间形状多变。住宅空间各功能分区之间界限模糊,存在多个功能空间重叠的现象,在同一位置会因为空间的改变产生更多的功能。[11] 当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时,同时另一种活动是停止的,考虑空间功能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的实现大多依靠家具的形态或者位置改变,设计过程中梳理产品的功能,把握各个功能和空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功能的逻辑关系编排产品的外形结构,突出主要功能,减小产品的体积,增加新功能或者是增大已有功能的强度。学习空间的课桌下方拉出一张桌子,学习空间和过渡空间就产生休闲的场所,可以进行亲子互动,或者作为多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微型住宅尽可能地利用家具作为空间的隔断,使用窗帘或者暗门作为隔断,独居生活的群体家中没有老人和孩子,所以可以设置开放式的厨房,利用底柜和吊柜组成隔断。

由于房屋的形状多变,尽量少使用体积较大的家具,模块化的家具能够根据空间尺度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衣柜一般都是由木质材料加工而成,形成一个个密闭的小空间,衣柜最主要的功能是收纳衣服,直接把传统衣柜中的架子抽屉等固定在墙上,再根据衣服的数量和种类放置收纳箱,安装一片窗帘就组成密闭的空间,从而达到灵活使用空间的目的。鞋子的种类繁多,有靴子、拖鞋、运动鞋等,且大小不一,当鞋子较多时,收纳鞋柜内部的空间形状可以随着鞋子的大小而改变,避免成为摆设。

空间不足时,可以改变产品的使用方式、造型结构实现功能。在厨房空间中,吊柜开可以选择拉开或者滑动的打开方式,其中拉开方式并不适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空间,左右拉开门可以获得更加舒适的姿势,最大程度地节省空间。床头柜侧面的挡板制成可拆卸的,取用物品时可以从各个方位拔出挡板。当有小的物件掉落在缝隙中时,通常需要挪动家具来寻找,柜子的四周安置可扶持的把手或者在脚垫旁边安装感应灯,找东西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

(三)家具的成长性

家具的成长性设计指的是家具能够伴随儿童的成长而变化功能与形态、延长使用周期,满足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需求。[12]儿童空间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许多陪伴孩子成长的家具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不符合基本尺寸,在一段时间可以采用空间的组合来实现,比如可以安装不同高度的洞洞墙,低年级的学习桌变成堆放物品的柜子。

青年群体的家具也具有成长性,青年群体在居住过程学会与自己相处,在生活初期会购买一些用不到的产品,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分享房屋的布置心得或者交换闲置家具,生活是一个逐渐修正的过程。青年群体会与室友或者家人相处,随着兴趣的改变或者恋爱、结婚等人生阶段的交替,就需要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置更多的隔断间,家具具有良好的可拆卸结构,可以对局部空间的家具重新更换,减少材料的浪费。餐桌设置成一个组合式的可移动餐桌,安装其他的功能模块,就可以实现两人一桌,或者更多人一起使用,根据用户需求购买,同时减轻用户的经济负担。当这种需求满足的阈值到达顶点,家具最终就会被闲置或者抛弃。而材料回收制作的家具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青年群体使用亲自参与改造的旧家具更能够感受乐趣。[13]家具发挥共享的作用,被赋予了环保的意义,延长了生命周期。

微型住宅虽然面积窄小,但是对空间的划分能够使其具备多重功能,满足青年群体的生活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微型住宅与青年群体的关系,发现问题,得出设计目标。家具作为协调关系的“物”,满足人们在小尺度空间中的各种基本需求,构建整洁的家庭环境,陪伴青年群体成长,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吟雪.居民区旧房室内改造研究——以“夹缝中的家“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3):112-113.

[2]舒平,陳智晟,任登军.存量时代的微型居住策略[J].建筑学报,2022,(02):40-45.

[3]马雪.小型单人居青年住宅空间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18-19,73-85.

[4]熊瑶,朱永亭,王珍珍.可持续视角下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94-95.

[5]马广韬,何鑫贤.基于情感化的小户型智能家居设计分析[J].设计,2022,(02):134-136.

[6] 柳冠中,李和森.设计事理学:目标的抽象化与具象化[J].包装工程,2021,42(12):1-6+31.

[7]孟东生,张琦.小户型住宅空间的优化性使用研究[J].设计,2015(14):140-141.

[8]李芳英.“佛系青年”背后的社会心态剖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6):1-5.

[9]许秋晨,戴钢书.青年“躺平”现象的多维解读、成因分析及价值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36-38.

[10]刘雨航,张蓉鑫.浅析小微住宅空间的设计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9):177-179.

[11]于辉,李尧,刘英.基于青年需求的小户型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20,(07):152-154.

[12]邢万里,顾家诚,田原.以小户型需求为导向的可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50-51.

[13]范雪,张帆,门宇雯等.针对青年群体的旧家具创意改造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1):56-59.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家具设计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