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

2024-02-07李博涵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

李博涵

摘要:作为地方政府自发自还的债务融资行为,发行专项债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利用2016-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地级市作为发行主体发行专项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专项债对地级市间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且显著,表明专项债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且在空间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和专项债规模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且专项债规模在地级市间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但溢出效应为负且系数相对较小,表明专项债对地区之外的周边地级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发挥带动效果。从政策制度层面提出未来利用专项债优势进一步完善专项债的发行和管理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的正向溢出。

关键词:空间杜宾模型;专项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

一、引言

中国区域经济根植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国专项债券占比在地方债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从2015-2022的数据看,专项债券从2015年首次发行占地方政府债券的总发行量的25.27%增加到69.63%。专项债的迅速发展,使得项目资金投向领域持续拓宽和创新,由最初的土储、棚改和收费高速公路三个标准化的专项债项目领域,目前逐渐扩宽到新能源、产业园区等13个更加广泛的领域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拉动投资的有效力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基建仍然是稳经济的重要方向。专项债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资产债券,仍要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专项债主要是通过提高地方基础项目投资和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如何从空间地理的角度出发,解释专项债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检验区域间专项债发行的竞争关系在空间上对于相邻周围地区经济的影响。对未来国家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已有研究成果分两个层面进行总结:

第一,地方债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暂不均衡,在发行地方债时各地级市地方政府出于本土经济发展状况、未来财务偿还状况和自然地理区位的不同,所发行债券对各自经济发展影响会有差别。在不涉及空间效应层面时,地方发行债券对经济呈现非线性倒“U”型关系。在债券自发自还視角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发现省域地方债发行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为了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域影响差异,使用空间板模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其中,中西部地区在考虑各省份之间的空间经济相关性上倒“U”型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发展状况和负债水平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发现,高发展低负债地区和中等发展中等负债地区发行地方债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这些地区实施高负债水平的发行地方债券可以发挥出其助力地区发展的作用;而欠发达高负债地区如果不考虑自身偿还,持续扩债会对地区发展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充分理解地区发展与债务水平的联系。这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专项债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经济下行压力下专项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箱中的新选项。地方政府不仅可以利用公共投资项目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间接性通过吸引民间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发展。扩投资和稳经济的作用下使得专项债成为地方政府债务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者在探究专项债发行的作用中发现,与政府发行地方债的作用不同的是,专项债与地区经济发展呈“U”型关系,且在这个影响关系下存在一个阈值,当超过阈值时专项债规模的升高会一定程度地刺激经济发展。在对专项债有明确的限额要求内,专项债对地方经济发展呈“U”型关系。在拐点前会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在拐点后正向激励经济发展,且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有利于专项债刺激地方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专项债券的优势和功能,选用地级市数据在空间效用层面探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一)模型构建

文章在C-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专项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型。设定的普通面板计量模型(1)如下:

lngdpit=α0+α1lndebtit+α2controlit+ξit

研究专项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属于具有空间属性的经济问题。所以,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空间效应纳入模型中,各符号解释见表1。

相关空间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滞后模型SLM)模型(2):

lngdpit=α0+α1lndebtit+α2controlit+ρ∑jWij·lngdpjt+ξit

空间误差模型SEM 模型(3):

lngdpit=α0+α1lndebtit+α2controlit+λ∑jWij·ujt+ξit

空间杜宾模型SDM 模型(4):

lngdpit=α0+α1lndebtit+α2controlit+ρ∑jWij·lngdpjt+λ∑jWij·ujt+ξit

(二)变量设置

选取区域经济发展为被解释变量,专项债发行规模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结构、政府规模这4个指标为控制变量。选用中国其中285个较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作为样本,选取2016-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说明见表2。

四、实证与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通过对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变量间是否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与解释变量和四个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均显著。证明后续实证是有意义的。同时进行共线性诊断,为了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否由多重共线性引起的,结果VIF值为1.17,小于10,证明不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在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前,利用公式计算2016-2020年专项债规模的Moran’s I指数,结果如表4所示。2016-2020年专项债规模的Moran’s I指数大小整体趋势在0.2以上且均大于0,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专项债规模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显著整体空间正相关的趋势且较平稳,具有空间集聚效应。

莫兰散点图中我国285个地级市中大部分地级市都存在于第一象限的高高聚集和第三象限的低低聚集,少部分地级市存在于二、四象限的高低聚集和低高聚集。

(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选择

通过Moran’s I指数检验结果可知,中国地级市区域间的专项债规模存在空间集聚性。

为在上述四种模型中做选择以正确估计空间层面上区域经济发展和专项债规模之间的影响,需要以下检验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利用LM检验:判断空间误差效应(SEM模型)和空间滞后效应(SLM模型)是否显著,能不能继续使用空间面板模型。

通过表5结果可以看出,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中LM检验、稳健性LM检验、空间滞后模型(SLM模型)中LM检验、稳健性LM检验的P值均在10%以下的水平下显著,可以使用SLM模型;所以总结LM检验,选择SEM模型和SLM模型都合适,因此选择两者结合的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

(三)回归结果分析

文章通过Hausman检验分析T的统计量为87.34,并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6。

由估计结果可知:在ols模型中,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在空间杜宾模型中,固定时间、固定空间及双固定效应中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专项债规模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大专项债规模投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比ols模型和三种固定效应下的SDM模型发现,ols模型中专项债规模系数为0.363,SDM模型中专项债规模的估计系数最为显著的是时间固定效应的SDM模型回归系数为0.398。大致可以反映出ols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Wx的结果更能够表示出空间传导效应,在固定时间的SDM模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系数为-0.047且在1%水平下显著,代表本地区的专项债规模的扩张会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会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上述通过SDM模型使用固定效用的回归结果,其系数并不能直接反映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边际影响,此时就需要将专项债规模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用(空间溢出效应)。

表7显示,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在总效应为正的情况下直接效应为正,而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本地专项债规模力度的扩张能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同时也有可能会抑制相邻区域经济发展的提升。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考虑内生性问题,文章将解释变量专项债余额更换为专项债年新增发行额来代表专项债规模,基于地级市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相关结果如表8所示。

从检验结果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327,拟合优度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强;专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正,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空间相关系数显著为负。估计结果与(4)中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专项债规模对提升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顯著的促进作用,加大专项债规模投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显著提升;但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本地专项债规模力度的扩张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但可能会抑制相邻区域经济发展。

(二)建议

第一,控制政府规模。从地区发展建设出发,要施行“精兵简政”战略,发行专项债限制将政府投入转而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政府职能出发,政府本身不参与生产,政府治理能带来间接社会正收益,但如果设置的人员和体系太过冗杂、不仅不能提高政府效能,财政收入可能根本无法支持政府体系的运转,甚至会有增加税收的风险,反而抑制经济发展。

第二,加强专项债限额分配均衡。上级政府分配额度时会对专项债重点项目多、偿债能力强的地区给予倾斜,会有部分地区甚至其周边地区受到影响,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地区的人员向周围流出,经济发展不景气,在专项债券发行前的项目储备和申报阶段不成功,同样无法取得专项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地区难以向前发展。所以要强化专项债资金限额的均衡分布,对偿债能力较弱的地区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以避免恶性循环。

第三,积极推进新增领域专项债券发行。为了协助做好专项债项目准备工作,国家在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上新增了投向领域,其中包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这些领域可以给非中心地市或者乡镇带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吸引人才流入的机会。同时,这些新增领域专项债可以发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盛虎,刘青.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J].金融经济,2020(02):23-33.

[2]李茹霞,扈文秀,齐晓亮.债券融资背景下地方债规模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36(02):146-149.

[3]金紫怡,黄创霞,文凤华.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01):31-38.

[4]葛雪娇,韩妍.地方债对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西部,2021(04):36-47.

[5]高英慧,高雷阜.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3(02):156-159.

[6]崔智星,胡志勇,姜枫.地方政府专项债经济发展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政科学,2021(01):52-62.

[7]张贺.地方政府专项债、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22(11):66-77.

[8]肖建华,熊如意.从专项债看我国地方经济发展[J].财经科学,2023(02):128-137.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倾向中西部的土地供给如何推升了房价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绿色增长效率及其空间溢出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省际经济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