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4-02-05陈红玲郑秀贞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4期
关键词:胃癌康复手术

陈红玲,郑秀贞,李玲

南平市第一医院胃肠一区、介入血管外科,南平 353000

胃癌为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为首选且有效治疗方式,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须尽早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将病灶切除,以改善预后[1]。临床护理路径在为患者开展干预时,根据路径表上的内容,来逐项开展干预操作,由此可保障各项措施均能够得到实施[2]。在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保障护理干预的合理性[3-4]。加速康复护理理念2007 年被引入我国,将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依据,优化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有研究报道称,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可将患者围手术期康复速度加快,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高效整合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5]。因此,本研究探究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1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56 例。纳入标准:符合胃癌诊断标准[6],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首次手术。排除标准:术前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术前接受放化疗。本研究通过南平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做好术前禁食禁水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出院指导等。观察组行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1)入院当日:通过展板、健康宣传手册及多媒体视频等方式,为患者实施手术及加速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针对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分为2~8 分的患者,为其采用营养液(能全素或安素)口服补充,PG-SGA 评分达到9 分及以上的患者,邀请营养科会诊,为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胃镜检查前1 d 的晚间8 点开始停止进食、进水,检查完1 h 后可食用清淡流质饮食;需接受空腹血采集的患者,24:00 后停止进食、进水,B 超检查前8 h 停止进食、进水,最后为患者开展钡餐检查;术前心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术前7 d 开始,进行心肺功能锻炼。(2)入院后次日: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以积极心态迎接手术治疗;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于出现幽门梗阻的患者,为其开展洗胃治疗。(3)术前准备日:做好患者的抗生素皮试以及交叉配血工作,为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做好患者的皮肤准备工作,以肥皂对胸腹部进行4~5 次清洗;手术实施前6~8 h以及术前2 h,为患者分别采用800 ml 与400 ml 的流质饮品饮用;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药物常规服用,糖尿病患者无需服用降糖药物;做好手术流程的告知工作,指导患者家属手术治疗后安排1 名家属陪伴患者。(4)手术当日:根据《术后用物准备单》将床旁物准备完善,和麻醉师开展术后患者交接;做好患者的术中保温工作,预防低体温发生;根据计划为患者开展补液支持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与吸氧治疗;每2 h 为患者开展1 次翻身,鼓励患者在床上对四肢进行活动,告知患者做好禁饮、禁食的重要性;做好患者的出入液量统计和记录工作,遵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泵,同时为患者播放喜爱的音乐、节目,为患者进行耳穴压豆等,减轻患者疼痛感。(5)术后次日:继续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以及吸氧工作,密切检测病情变化;为患者进行呼吸道雾化治疗与机械排痰,每日2 次;积极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每小时饮水1 次,每次10~20 ml,无异常则将尿管拔除。(6)术后3 d:为患者管喂6 勺安素或能全素,将下床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床行走超过5 次,每次时间达到20 min。(7)术后4 d 至出院前1 d:患者管喂6 勺安素加200 ml 水,每日3 次,将下床活动的时间延长。(8)出院当天:告知患者拆线和拔管后的注意事项,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指导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术后恢复速度:包括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饮水、经口进食、首次下床活动、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伤口愈合异常、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护理满意度:以自制调查表评价,分为满意(>80 分)、基本满意(60~80 分)与不满意(<60 分)。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3.0,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男38 例、女18 例,年龄40~80(58.65±6.30)岁,TNM 分期Ⅰ期12 例、Ⅱ期37 例、Ⅲ期7 例,行远端胃切除28 例、近侧胃切除5 例、全胃切除23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24 例,年龄40~80(59.10±6.85)岁,TNM 分期Ⅰ期11 例、Ⅱ期39 例、Ⅲ期6 例,行远端胃切除27 例、近侧胃切除8 例、全胃切除21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术后恢复速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速度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出血、感染、伤口愈合异常各1 例,对照组术后出血3 例、感染3 例、伤口愈合异常2 例、吻合口瘘2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 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9.64%(χ2=5.225,P=0.02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3 例、12 例、1 例,对照组分别为28 例、20 例、8 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71%(χ2=4.350,P=0.037)。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手术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的手术能够按照预期完成,同时也使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机体能够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出现,加快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速度[7]。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施,可使胃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加快。分析原因,主要是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实施的过程中,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均具备精准的量化目标,由此可使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同质化管理,充分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精准开展各项措施,可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8];术前心肺功能锻炼的开展可使患者的心肺能力增强[9];多模式健康宣教的开展可使患者对手术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认知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10];术前营养支持可使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提升患者的免疫力[11];保温处理的开展可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早期进食可使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得到促进[12];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3]。

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周期,增加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9.64%,表明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减少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资料报道称,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以加速康复理念作为依据,为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5.80%,本研究与其报道基本相符[14]。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实施的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保障各项护理措施的全面有序落实,避免护理遗漏的出现,有利于保障护理效果。在参考加速康复策略后,在手术治疗前,将胃癌患者以往所应用的常规禁食、禁水时间缩短,同时取消为患者实施清洁灌肠的处理工作,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机体电解质平衡可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手术完成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逐渐将进食量增加,可使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刺激肠道蠕动,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既往研究显示,研究组接受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8%[15]。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71%,与前述研究基本相符。表明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医患和谐。

综上所述,基于加速康复策略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加快胃癌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胃癌康复手术
手术之后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