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治疗成人Crowe Ⅳ型DDH 1例

2024-02-04付永权戴科晶罗冰寒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下肢髋臼线片

付永权,戴科晶,罗冰寒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7)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以髋关节形态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髋关节畸形、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其中以关节囊松弛、髋臼变窄、股骨颈前倾角变大、股骨髓腔狭窄等病理改变为主。对于成人Crowe Ⅳ型DDH,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1-2]。在重建髋臼时,一般假体应安放在真臼位置,使得患肢较术前大大延长,从而导致周围神经、软组织、血管等受到牵拉,严重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症状。目前主要使用股骨近端截骨来解决患肢延长及旋转问题[3]。常用的截骨方式有斜形、双“V”字形、“Z”字形、横行等截骨方式[4-5]。本文报道了在THA中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治疗1例(2髋)成人Crowe Ⅳ型DDH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发现跛行15余年,双髋疼痛1余年”入院。查体:双髋外侧压痛、叩击痛及纵向叩击痛,双侧活动范围因护痛未查,双髋“4”字试验阳性,双下肢肢端感觉、血循正常,Harris评分50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8分。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类风湿、结核等病史。双髋正侧位X线片示:双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脱位。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片、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侧Crowe Ⅳ型DDH。

1.2手术规划 完善各项检查(图1),明确患者真臼位置及大小、与假臼距离。根据患者双下肢、股骨长度,初步决定肢体延长距离约3.5 cm。拟以真臼建立运动中心,行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术。考虑患者术后恢复及功能锻炼情况,手术分2次进行,先行左髋手术,2~3个月待患者恢复耐受后行右髋手术。

注:A.术前双髋正位X线片示双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脱位,股骨头形态改变;B.术前双下肢全长X线片示双下肢力线改变,骨盆稍向右倾斜;C、D.术前双髋CT示真臼、假臼位置,股骨头形态改变。

注:A.左侧术后3 d双髋正位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B.左侧术后3 d双下肢全长,较对侧长6 cm;C.右侧术后3 d双下肢全长X线片,双下肢基本等长;D.左侧术后6个月,右侧4个月双髋正位X线片示双侧假体位置良好,截骨间隙可见骨痂形成并骨性愈合,无钢丝、钢板断裂情况;E.左侧术后11个月,右侧9个月双髋正位X线片示双侧假体位置良好,截骨处愈合可;F.左侧术后14个月,右侧12个月双髋正位X线片示双侧假体位置良好,截骨处愈合可,无钢丝、钢板断裂情况。

1.3手术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松解髋关节及股骨近端周围组织,自大粗隆顶端内侧斜向外下方以摆锯截骨,形成一块约10 cm臀中肌、股外侧肌附着的骨块。向前牵开后对真臼周围组织松解,直至充分显露真臼。保持前倾20°,外展30°,在真臼处依次用髋臼磨打磨,保持前倾20°,外展30°,将40号臼杯植入真臼,压配牢固。屈髋、内收、内旋牵引股骨远端,显露股骨近端,扩髓时使用钢丝预捆扎股骨近端小粗隆,防止发生骨裂。安装试模,了解复位需要截骨长度,并根据术前设计自股骨近端逐步截骨约3.5 cm。根据臼杯前倾调整股骨假体前倾角,依次用扩髓器扩髓,安装130型6号假体试模复位满意后,植入正式生物型130型股骨柄。将大粗隆修整后复位到股骨近端,调整臀中肌张力松紧,左侧使用钛缆+锁定钢板固定(左侧使用钛缆固定后,在极度屈髋时有微动,故加用锁定钢板加强固定),右侧使用钛缆+钢丝固定后,在极度屈髋时截骨块无微动。将自体松质骨植骨于骨缝中,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屈髋100°、内旋70°、外旋45°,不脱位,骨块固定牢固,冲洗抢冲洗创面,逐层关闭。

1.4术后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多模式镇痛,预防双下肢血栓形成。嘱患者早期行踝泵、股四头肌收缩、缩臀等锻炼,逐渐进行站立抬膝、髋关节外展、内收等锻炼,最后站立行走,短缩下肢可垫鞋垫。

1.5术后随访 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评估患者Harris、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90分,VAS评分0分。双髋关节活动度:外展30°、内收20°、屈曲115°、后伸10°、内旋30°、外旋25°。影像学检查示:双侧股骨近端截骨内固定处可见骨痂形成,假体无松动、脱位、不稳及假体周围感染情况,无周围神经症状,双下肢基本等长。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

2 讨 论

DDH根据脱位的严重程度不同,目前主要采用Crowe分型[6],分为Ⅰ~Ⅳ型。对于Crowe Ⅳ型DDH患者,由于高脱位等解剖异常,使得THA具有较高挑战性。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在THA中采用了复杂的trochanteric截骨方式解决患肢延长问题。但也有报道采用不截骨方式:术前先行股骨远端牵引,根据股骨近端畸形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假体[7],如S-ROM股骨柄假体。但由于每例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不一样,术中使用该种假体,需要术前精心规划,因此该假体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股骨畸形[8-9]。

目前研究认为,患肢延长4 cm以上需要截骨[10]。最初截骨方式为转子下横形截骨,该种截骨方式操作相对简单,但由于截骨面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骨不愈合。为了避免横行截骨旋转不稳的缺点,通过不断改良,目前有斜形、“V”形、“Z”形截骨等方式。这些截骨方式虽然提供了截骨端的接触面,保证了旋转稳定性,但是股骨柄与髓腔间的应力作用减弱,使股骨柄易内翻移位[11],严重时可导致骨不愈合。而股骨近端截骨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不愈合[12]。ÇALAR等[13]通过研究发现,Crowe Ⅳ型患者行股骨近端截骨术后不愈合率为3.3%左右,而增加截骨端接触面、术中保护周围软组织血供可以促进骨愈合,降低骨不愈合发生率。除此之外,坚固的内固定能减少截骨端移位、骨不愈合的发生。而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是通过重塑股骨侧生理偏心距、颈干角及前倾角,使髋臼重建在真臼里,恢复股外展肌功能,使髋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接近标准化。这样不但解决了股骨近端畸形问题,还可减少复位过程中对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的牵拉,避免周围神经症状发生[14]。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将垂直方向的截骨改为长斜形截骨,不但增加了截骨块与股骨近端的接触面和稳定性[15],还降低了不愈合率。

DDH患者由于股骨近端先天发育异常,骨髓腔变窄。有研究显示,扩髓过程容易导致股骨近端发生骨裂,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裂发生率高,易导致手术失败,影响患者满意度[16]。对于股骨近端髓腔狭窄畸形,在假体植入困难时,不可强行植入,避免骨质发生爆裂性骨折。基于此种情况,有学者建议使用小号假体植入,并借住骨水泥使股骨柄与髓腔直接固定[5]。但其缺点不言而喻,此种假体股骨柄日后容易发生断裂,骨水泥渗入截骨端影响骨质愈合,翻修率较高。本案例使用髋关节系统,其中髋臼侧为常规假体,股骨假体为130型股骨柄,界面选择第4代陶对陶。生物型130型股骨柄为扁平化窄颈,不但有良好活动度,而且可减少与股骨发生碰撞。近端压缩沟槽设计在自动植骨同时增加面积,有效防止假体下沉。远端纵向肋凹设计,有效防止旋转,增加稳定性。假体远端采用高抛光偏心柄尖设计,避免假体与外侧骨质撞击,降低大腿疼痛发生率。在固定截骨端时,左侧使用锁定钢板+钛揽固定,考虑其左侧股骨近端畸形较右侧严重,截骨端接触面较小,单用钛缆及钢丝捆扎后,在极度屈髋时仍有微动。为增加稳定性,加用锁定钢板固定。而右侧截骨端接触面较大,只需要使用钛缆+钢丝固定。其中,左侧使用钛缆及钢丝捆扎后,在极度屈髋仍有微动,加锁定钢板板后微动消失。在末次随访中,患者截骨端愈合可,无假体下沉及钢丝、钢板断裂情况,但出现右侧大粗隆轻度移位后骨愈合情况,考虑与患者过早剧烈活动及负重行走有关。

综上所述,在THA中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治疗成人Crowe Ⅳ型DDH患者,解决了患者股骨近端畸形,重建了股外侧肌功能,同时避免过度拉伸,使髋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术后获得满意疗效。本文由于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存在局限性,中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双下肢髋臼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