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4-02-04徐圣奉温思妮于祥远张慧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铁元素贫血检索

徐圣奉,温思妮,韩 菲,王 鑫,于祥远,张慧霞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缺铁性贫血(IDA)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血象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1]。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铁蛋白中,其参与体内各项酶的合成[2-4]。学龄前儿童发生IDA时若不及时干预,会在体格、神经、认知、运动等多方面造成损害[5-6]。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小于6岁儿童的贫血发生率为3.76%~45.90%。目前,关于学龄前儿童贫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系统性评价文献较少见。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并对学龄前儿童IDA影响因素进行了meta分析,旨在为针对性防治提供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数据库,通过主题词加自由词方式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学龄前儿童IDA影响因素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同时,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更多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缺铁性贫血”“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分析”。英文检索主题词为:“Anemia,Iron-Deficiency”“Child,Preschool”“relative”“risk”“relative risk”“cohort studies”。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3~6岁学龄前儿童;(2)疾病诊断和结局指标一致;(3)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4)危险因素提供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排除标准:(1)贫血类型非IDA;(2)数据重复;(3)未明确诊断标准;(4)非3~6岁学龄前儿童;(5)无法获取数据;(6)缺乏相关结局指标。

1.3文献资料提取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 express3.5.0软件进行查重,收集文献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样本来源、设计类型、样本量、影响因素。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意见不一致时请第3名研究者裁决。

1.4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包括11个条目,满分11分,其中“是”记1分,“否”计0分,“不清楚”计0分。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11分为高质量,中、高质量即可纳入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各影响因素的合并效应量采用OR及95%CI表示。若I2<50%且P>0.10,表示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对2种模型的效应合并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的敏感性。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验进行评估,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文献筛选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1 815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剔除,最终纳入10篇文献,涉及学龄前儿童37 915例,其中IDA患儿1 891例。筛选流程图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价 纳入文献均为横断面研究,采用AHRQ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评价,其中中等质量文献7篇,高质量文献3篇。见表1。

表1 文献基本特征

2.3IDA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为2.89%~13.85%[合并效应量为8%(95%CI:6%~10%)],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地域差异仍然明显。见图2。纳入的10篇文献共涉及19个影响因素,其中仅1篇涉及4个影响因素,2篇及以上涉及15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79,95%CI:1.39~2.31)、民族(OR=2.25,95%CI:1.61~3.14)、孕周(OR=1.39,95%CI:1.17~1.66)、家庭收入(OR=1.36,95%CI:1.17~1.59)、饮食习惯(OR=1.98,95%CI:1.63~2.40)、妊娠期贫血(OR=2.88,95%CI:1.27~6.55)、肠胃消化功能(OR=1.59,95%CI:1.21~2.10)、既往病史(OR=2.32,95%CI:2.06~2.62)、未补充铁元素(OR=1.93,95%CI:1.35~3.52)、肉蛋奶类食物摄入量(OR=1.60,95%CI:1.36~1.87)是我国学龄前儿童IDA的主要影响因素。各组挑食和进辅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生体重、家族史、父母文化程度、照顾者年龄、水果蔬菜摄入频率、坚果类摄入频率、母亲妊娠期接受健康教育无法合并。见表2。

图2 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森林图

表2 学龄前儿童IDA影响因素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

2.4敏感性分析 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见图3。对最终纳入的10个因素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2种模型合并OR值及其95%CI后,其值比较接近,表明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高。见表3。

表3 敏感性分析

图3 敏感性分析

2.5发表偏倚分析 对纳入的10篇文献的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的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经过Egger检验,t=4.76,P=0.001,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这与本研究纳入文献均为横断面单组结局变量有关。文献中提取的10个相关影响因素,因文献数量均小于10篇,所以未做影响因素的发表偏倚。

3 讨 论

3.1IDA发生率 全世界约有1/4的人患有贫血,学龄前儿童约占其中的一半[16-17]。儿童贫血已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卫生事件,学龄前儿童贫血越严重,发现越晚,干预越不及时,对其青春期的认知学习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发展将构成严重威胁[18]。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推进降低儿童IDA发生率的工作。目前,各研究间的结果差异较大,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6岁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为8%,其虽然已经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但较发达国家仍然较高。我国学龄前IDA儿童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国家2012年颁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相一致[19],其原因与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从区域看,学龄前儿童IDA的发生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提示应更多关注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

3.2IDA影响因素

3.2.1自身因素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时期IDA发生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20]。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主动进食,食物种类结构趋于完善,营养结构更为均衡,这也是年龄越大的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越低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学龄前儿童IDA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低年龄段在饮食方面比较单一有关。已有研究显示,汉族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低于少数民族[21]。本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是学龄前儿童IDA的影响因素,这主要与少数民族的饮食多为牛羊肉、奶茶、馕等单一食品有关。其次,胃肠消化功能不佳和既往病史也与学龄前儿童发生IDA呈高度关联[22]。本研究结果显示,肠胃消化功能欠佳是学龄前儿童IDA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微量元素的补充和摄取相关。学龄前儿童因消化功能不佳,对于食物的摄取意识降低,出现厌食趋向,导致营养状况不佳,出现贫血现象。学龄前儿童若有既往病史,发生IDA的概率增大[23]。既往病史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机能、脏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如细菌、病毒感染等在体内与机体竞争性获取铁元素,进而使血红蛋白减少,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3.2.2父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发生IDA除了与自身因素相关外,也与父母相关。一方面,孕周越短引起学龄前儿童贫血现象的概率越高[24]。对于孕周不足的儿童应给予更多关注,及时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母亲妊娠期贫血也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发生IDA的原因[25]。妊娠期贫血不仅会导致学龄前儿童贫血,还会造成早产等一系列相关疾病。这可能是因为在母亲体内胎儿无法充分获取到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铁元素等微量元素,进而导致贫血甚至早产、出生低体重等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及时补充铁元素也是IDA的影响因素。铁元素的及时补充有利于血红蛋白生成,加速红细胞生成[26-28]。补充铁元素也有利于增强学龄前儿童肠胃功能、食欲,对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也起着积极作用。

3.2.3日常饮食、生活方面因素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与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相关。这可能与收入较低的家庭对于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的关注度不高、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对于偏远地区,应更多关注和引导收入较低的家庭,同时在知识宣讲上也应该更为关注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我国3~6岁学龄前儿童IDA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小、少数民族、肠胃消化功能不佳、既往病史、孕周不足、妊娠期贫血、未补充铁元素、不良饮食习惯、肉蛋奶类食物摄入量不足及家庭收入低。虽然我国学龄前儿童IDA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地域差异仍然明显,应加大偏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龄前儿童的关注,同时做好母亲妊娠期的健康宣传,降低妊娠期贫血发生率。同时加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宣传和指导,定期对学龄前儿童做好健康检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铁元素贫血检索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你对贫血知多少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