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重游戏激活英语阅读课堂探研
2024-02-03李华妹
李华妹
摘要:要想实现教学要义追求,教法选择是关键,会对教学呈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法升级成为必然选择。游戏具有普适性,能够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游戏打开英语课堂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其对学生产生的激发效果异常显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有精准把握,在游戏的助力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索知识,以游戏为切入点,突破学习阻碍,凸显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文本思维与学生思维的融合度,让教与学完美结合。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重游戏;阅读教学;激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137-04
教学活动既简单又复杂,是一门集智慧性、技巧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真正成功的教学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愉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感知知识,形成系统化学习认知,实现能力提升、思维升级,最终完成核心素养形塑。游戏是一种基于学生兴趣、意愿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相对于传统记忆、背诵学习互动,游戏本身极具趣味性、灵动性、自由性,它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保留印象和经历,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简单[1]。英语属于外来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往往会导致语言表达大相径庭。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心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着手,以符合他们的天性,促使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强烈探研欲求,逐渐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启动多重学习思维,形成崭新认知成长点。
游戏是按照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条理的互动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调动,创造性会得到激发。游戏具有娱乐性、大众性、目的性和普及性,教师大都喜欢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运用游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游戏进行选择,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而倾向于娱乐性。为改变这种现象,在选择具体游戏时,教师必须明晰游戏目的。通常来说,课堂教学引入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思维认知就会快速启动,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设置游戏活动时,要从趣味性着手,深入分析与思考[2]。
游戏的终极目标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对游戏目标进行明晰的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学科学习目标出发,因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习目标。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表现形式,对接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是必然选择。例如,在教学闽教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Helping each other”时,教师可以Part A部分的内容为引子,展开阅读引导。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明晰学习目标。“Boys and girls,when learning the first unit,we should first clarify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Do you remember what it is?”部分学生记得,部分学生已经忘记,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忆,很快回忆起完整的第一单元学习目标。“Learn and remember the words make,show,etc.”“Can use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talk about a trip experience.”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就是一个例子。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第一单元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因为有了例子作为参照,学生很快完成了单元学习目标的构建。“Can read and write words break,hear,less,etc.”“Be able to use the learned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dialogue activities of relevant situations.”“Help each other.When others need help,help others in time.”单元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风向标,教师可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基点,对游戏活动进行筛选。
学习目标具备支配实践活动的属性,对课堂产生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为了让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设置游戏时,教师一定要将学习目标与游戏进行有效对接,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点,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行,进入感知思索状态。
游戏与学习活动相结合,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发挥引领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定位更加清晰明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助力、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无可撼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亦需要重视。所谓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思维认知的引领者,需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思维、学习方向进行指导、点拨[3]。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错误的轨道,思维陷入僵局。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对课堂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突破思维的僵局。英语课堂教学引入游戏,教师要进行全面把握,有效调控,对游戏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游戏资源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教材资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在精耕细作中找寻游戏与文本的对接点。
游戏引入教学尤其适合小学阶段的课程。对英语教学而言,游戏的选择和设计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例如,闽教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Occupation”主题鲜明,涉及的职业也比较丰富。社会上有多种职业,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Occupation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先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梳理。Part A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对话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不同职业的表达方式,很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状态。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对应游戏。“Please look at the big scree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rofessions on it. Do you know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of these professions?Please post the corresponding occup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picture according to your own experience.”趣味化的游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学生进入学习思索状态,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游戏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解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将图画与单词对应起来。游戏活动结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采访。“In this game,you answered correctly and wrongly.Do you remember the wrong occupations?”“I answered four correctly and one wrongly. I answered wrong about the profession of dancer. Now I have completely remembered it.”學生积极回答,在总结归纳中教学活动逐渐进入正轨。
教材的信息量大,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其作用是任何教辅材料无法替代的。设置游戏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同时要深入文本,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重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游戏。这样,游戏与文本内容会高度契合,为英语教学提供多重助力。
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的过程中,游戏形式的选择极其关键。游戏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对不同形式的游戏,学生的感知度和兴趣度有较大差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游戏,实现课堂教学与游戏形式的有效对接。只有正确有效地运用游戏,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探知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相关知识。游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的形式丰富多样,加之学科属性、内容不同,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千差万别,如果单纯使用同一种游戏,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学习目标[4]。要想更好地发挥游戏功用,必须在对接学科内容的同时,在趣味性上下功夫,对游戏形式展开考量和设计。通常来说,游戏形式主要分为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两大类。想象性游戏、操作性游戏都属于主动性游戏的范畴。观看、欣赏聆听类的游戏形式则不需要学生付出很多行动,静静地接收信息即可。在运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动,对有趣鲜活的游戏形式更感兴趣。教师通过多种游戏设计操作,不仅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个性化的认知,助力高品质课堂构建。例如,在教学闽教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Seeing a doctor”中Part A部分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对看医生充满恐惧之情,单元阅读热情不高。为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知和体验,教师设计了一个应急小知识问答游戏。“Here are some life attempts. Do you know what to do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Please try to answer.”知识问答游戏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抢答活动中。教师展示的问题不难,如“Can we stay up late after catching a cold?”“When we have a fever,can we take a bath with cold water to cool down?”一轮竞赛下来,有些学生败下阵来,被淘汰掉了。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These are not only basic life attempts,but also the most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Each of us will get sick.If we want to get better soon,we must go to see a doctor,because they will help us with scientific methods.”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都若有所思。“When we are sick,we should see a doctor in time. Let’s see the following story.”学生对对话的兴趣更浓,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抢答游戏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感知点,对激活学生探索欲求和好奇心有积极帮助。
选择游戏形式之前,教师要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教学的因子有全面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秉承趣味性、创新性原则,选择适合的游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不断调整、优化游戏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获得快感,身心得到锤炼,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使教学活动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游戏在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思维能力和主体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游戏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游戏具体操作过程。传统游戏融入课堂,一切游戏操作和流程是由教师把握的。教师发出指令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操作步骤与新课标背道而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掌控游戏,从本质上来说,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改变游戏操作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迫在眉睫。游戏进入课堂后,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对游戏内容、形式、效果等影响游戏的因子展开全面审视,优化游戏操作步骤[5]。定好规则,明晰游戏操作流程后,教师就要退居“幕后”,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投入到文本的海洋中,构建知识体系。通常游戏都是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学生对思维敏感,对游戏有特殊爱好,能够顺利进入游戏环节。
游戏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让学生在参与中践行新课标,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体现。设置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强游戏的贴合性,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深挖他们的潜能。例如,在教学闽教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A visit to a middle school”时,教师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After six years of study,you must be very familiar with your school.Can you introduce it to us?”因为非常熟悉,学生表达热情极高。“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with flowers,grass and tall buildings. Our classroom is on this building...”在浓烈的表达氛围中,学生进入感知状态,思维快速开启。教师顺势引出小游戏。“Today we came to a middle school to visit. If you were the guide,how would you introduce the school?”对学生而言,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然后,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学生状态不同,学习基础不同,选择的角色也不一样。有了清晰的定位,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明确阅读思路,在充分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和表达。“I want to introduce this beautiful school to you.”无论学生选择什么角色,都必须进行充分阅读,提取并加工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定能获得一定的启迪。学生自主设计,规划阅读路径。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交流中,课堂教学进入高潮。
学生年龄小,认知基础较为薄弱。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无法正确开展游戏操作,顺利抵达知识的中心,往往会越俎代庖,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消除顾虑,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教师与其担心忧虑,不如放手让其去探索,在不断摸索矫正中获得知识,生成能力。教师不妨从游戏设置这一源头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游戏规划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游戏引入课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现代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将游戏引入学科教学中。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认知受到限制,仅将游戏融入导入环节,影响游戏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游戏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要打开思路,进行多维延伸和拓展,将游戏运用到教學的各个环节。游戏与英语学科融通相接,蕴含丰富教学潜能。教师要积极主动探究,针对学科特点,找到不同教学流程与游戏的对接点。知识点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不同,需要选择的游戏也不同。导入环节选择的游戏要呈现趣味性,深度阅读环节选择的游戏要深挖知识点,偏重于知识性,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核心区域。
拓展意识的萌生让教师对游戏有了崭新认知,能够充分把握课堂教学,游戏运用过程自然游刃有余。例如,在教学闽教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Dream job”时,教学活动伊始,教师可借助角色介绍游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What is your dream job?Can you introduce it to us?”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简单的,他们积极组织语言,踊跃回答。“My dream job is to cook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every day,which is really a kind of enjoyment.”“My dream job is to be a teacher.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every day.”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地融入竞赛朗读小游戏,学生的情绪饱满,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阅读活动结束,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英语知识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例如,检查词汇,教师可设计一个限时抢答游戏。“Please fill in the appropriat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displayed by the multimedia and spell them out.”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要想顺利完成抢答游戏,不仅需要充足的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这对学生是一种考验。词汇训练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I’m too nervous.I made a mistake.I clearly remember this word,but I can’t spell it,which means I still don’t remember it well.”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从课堂教学流程角度出发,进行游戏拓展运用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要从学生群体寻找突破,为不同层级的学生选择适合的游戏,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而生发更多教学契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文本阅读结束,教师要巧妙借助游戏,融入课堂训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很多知识点,倾吐热情高涨。丰富游戏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和高效。
作为一种趣味化的学习方式,游戏引入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筛选科学有效的教法学法是必要的。教法学法的选择将会对课堂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英语游戏激活英语课堂,彰显了教师的现代教学思想,符合课标的具体要求,其教学调度效果显著,是让学科核心素养顺利落地的有效举措。英语课堂教学有自身独特规律,学生学习语言时呈现出的状态略有不同,调动学生学习、思考主动性、积极性,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向,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以游戏为切入点,找寻多元化学习方法,设计独特、新鲜的游戏,能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认知和把握,让英语教学有更强劲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谢静静,余方敏.角色扮演型游戏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1(23):287-289.
[2]王衍武.“双减”开启小学英语游戏课堂新时代[J].第二课堂,2022(08):90-91.
[3]徐云霞.创新驱动背景下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 2021(20):189-191.
[4]任美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游戏化课堂的构建探析[J].校园英语,2022(35):100-103.
[5]陈梅.浅析“小众”软件在小学英语游戏制作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62-63.
Exploring the Use of Multiple Games to Activate English Reading Classroom
Li Huamei
(Ful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pursui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is crucial and will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upgrading teaching method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Games have universality and can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 Using games to open English classrooms is undoubtedly the wisest choice, as it has an exceptionally significant stimulating effect on students.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have a precise grasp of students’ interests, guide them to actively analyze and explore knowledge with the help of games, use games as a starting point, break through learning obstacles, highlight student subjectivity,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textual thinking and student thinking, and mak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fect.
Key words: primaryschoolEnglish; multigame;readingteaching;activate;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