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2024-02-03林子路

成才之路 2024年3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质新时代

林子路

摘要: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学科逐渐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要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可以细化体育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拓展训练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辐射、以寓教于玩为助力,及时将新理念、新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全面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价值,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策略;体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109-0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关键词。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颁发,着重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体育逐渐成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学科。当前,一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2020年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同时,《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1月-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仅为32.3分钟,与推荐值相差甚远,这是学生近视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学校应秉承科学、规范的原则高质量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锻炼身体、锤炼意志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体育教学的内涵

体育是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整体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体育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教学是指体育运动中的教育教学现象,狭义的体育教学指学校开展的体育,即以青少年与儿童为受教育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学》一书指出:“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下,采用有效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體育与健康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1]可见,体育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下,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围绕具体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2.体育教学的内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作为学生在学习时代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积极响应号召,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体育建设,将学校建设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场所。学校体育主要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开展,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基础与运动技能、体育素质。其中,体育与健康知识强调将健康、卫生、安全、救援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入体育教学中。当前,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侧重田径、球类运动,而忽视健康知识的传授[2]。

1.人本性原则

中学生大多处于13岁~18岁这一年龄段,生理日益成熟,心理尚未成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与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教师应遵循人本性原则,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项选择与决定,并给予其充分的关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认可体育。人本性原则还体现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层面,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帮助其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提升中学体育教学实效[3]。

2.情感性原则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硬性地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强制要求学生练习体育技能,极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逐渐丧失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教师秉持情感性原则开展体育教学,能让学生认可体育教学,主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为此,体育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主动了解学生感受、对体育教学的期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3.民主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民主性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可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与理想状态之间仍有一些差距,需借助国家政策文件的指导与支持,体育教学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未来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4]。

1.以细化体育教学目标为基础

中学体育教学总体目标是: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中学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积极转变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确保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并指引方向。总体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层次。其一,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将推动学生身心向健康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其二,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体育运动技能,保证学有所获[5]。其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其四,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实践运动,锻炼学生意志力,并鼓励学生将其延伸到生活中。例如,在教学“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体育教师要落实“健康第一、快乐体育”这一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制定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篮球传球技术与比赛规则;运动技能目标是:锻炼学生胸前传球技术,提高学生传球能力;身体健康目标是:对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与速度进行锻炼,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与奔跑速度;心理健康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2.以拓展训练为载体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体育教师要根据这一核心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借助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运动技能,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应设计以运动技能為载体的拓展训练,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传授运动基础知识,组织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以拓展训练为载体,打造系统、有效的拓展训练模式,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体育课程的内在逻辑。

第一,传授运动基础知识。在拓展训练开展的第一环节,体育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体育项目或动作技术的专业性术语,带领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帮助其巩固专业性术语。例如,在足球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指导学生重点关注顶球、停球、正脚背射门等动作技术以及讲解员运用的专业术语,夯实学生体育知识基础,为提升其体育素养筑牢根基。第二,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落实体育教学总体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拓展训练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6]。例如,可将“极速60秒”引入拓展训练项目,教师要先准备30张卡片,在每张卡片上画上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安全标识,如“当心滑跌、禁止攀爬”等。然后将卡片顺序打乱,以圆圈的形式平铺在草地上,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名学生站在圆圈里面。当教师随机喊出其中一张卡片的内容时,站在圆圈里面的学生快速将其放置在收纳箱中,站在外圈的学生则要发挥指挥协调作用。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可开展体育安全“大讲堂”,把更多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其开展体育运动提供安全保障。第三,帮助学生获得开展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部分体育拓展训练需要在野外进行,对学生复杂环境应对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此,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与素质。例如,可组织绘制地图、搭建帐篷、爬山等野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为拓展训练活动有序推进夯实基础。第四,带领学生巩固运动技能。依托拓展训练开展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更好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此,在拓展训练中,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例如,在“排球”教学中,为锻炼学生持球能力与双臂协调性,教师可设计“球行万里”拓展训练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8人~10人的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纵队,以双臂并拢、双手交叉的姿势面向同一侧站立,站在排头的学生用双臂垫球传给下一个学生,最先完成传球的队伍获胜,以此锻炼学生排球垫球技能。

3.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辐射

(1)课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课前阶段,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预习、自习活动。例如,在开展“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能练习”教学时,体育教师可在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微课推送给学生。在选择微课时,体育教师应重点关注微课是否能够将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领讲解清楚,动作示范是否标准。为保证自主学习效果,体育教师可设计“理解垫球动作,并尝试垫球”这一任务,在任务驱动下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微课内容。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学习时间,最好是在上新课的前一周,并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保障自主学习效果[7]。

(2)课中———检测自主学习成果、再次开展测评活动、归纳总结。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并用手机记录其垫球情况,对其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掌握,以将学生薄弱环节和不规范的动作作为后续教学的重要关注点。比如,引导学生分析垫球不到位、不规范、不正确的地方,并进行动作示范,详细讲解相关动作要领,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在讲解纠错后,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相关练习,并用手机详细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将其与之前的测试进行对比,对学生动作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体育教师还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已经熟练掌握此技能的学生开展难度更高的活动,让已经初步掌握此技能的学生自主强化技能训练,落实精准教学。最后,在归纳总结中,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归纳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并与他人分享,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

(3)课后———云端补救。云端补救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能练习”为例,体育教师可围绕体能训练与垫球布置任务。首先,在体能训练方面,课堂教学中较少有时间围绕其开展针对性训练活动,这不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并且,体能训练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较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训练。对此,体育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运动类APP,记载自身每日锻炼情况,并定期检查学生记录情况,以此掌握其体能训练情况。体能训练任务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定,以垫球课堂教学为例,可布置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平板支撑、折返跑等任务,并将各项运动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体能情况。其次,在垫球方面,体育教师可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开展垫球练习,用手机对其全过程进行记录,并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练习视频进行详细评价,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可收集优秀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在掌握学生练习情况后,体育教师可布置分层作业,避免出现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完成作业的现象,并使学生感知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推动其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4.以寓教于玩为助力

将“玩”融入体育教学可充分彰显体育运动的趣味性,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兴趣,保证其在体育运动中始终能够具有积极性。对此,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趣味性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保证运动项目更符合学生需求。同时,中学生期望表现自己,竞技性体育项目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突出运动项目趣味性的基础上,应彰显其竞技性,通过分组或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8]。体育教师还可适当增加趣味性奖惩措施,推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应用自身身体素质、智慧与意志品质,在深度参与中深化体验。例如,在跑步训练中,简单的操场跑圈极易使学生对跑步产生抵触情绪与倦怠感,影响训练效果。为改变这种状态,体育教师可将“滚铁圈”游戏融入训练中,将游戏与跑步相融合。在学生能够熟练滚铁圈跑步后,体育教师可组织“翻滚吧,铁圈”竞赛活动,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开展。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始终用铁钩推动铁圈前行,铁钩脱圈者返回出发点继续比赛,用时最短者获胜。体育教师可为获胜者颁发运动手环、笔记本等奖品,强化体育活动竞技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且已取得一定成效,各学科教学工作相较于以往取得很大进步,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学体育教学。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践创新策略,学校可以细化体育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拓展训练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辐射、以寓教于玩为助力,完善体育教学,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强化其体验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开展,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夯实基础,全面落实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赵艳艳,彭国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6):85-94.

[2]陈芳芳,李英奎,高亮.要旨、困局与纾解:中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系统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3):43-48+85.

[3]刘成宏.万州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

[4]周龙,陈桂岺,吴宾,张曙林.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视域下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衔接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36(06):658-665.

[5]施文海,史艳艳.中学体育教学中“人的社会化”目标的达成[J].教学与管理,2020(27):93-95.

[6]刘历红.论结构化意识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03):52-58.

[7]王婧.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3.

[8]徐正旭,龚正伟.何以在体育中“学做人”———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会议综述与传统成人理论回应[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3):46-51.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the New Era

Lin Zilu

(Shijiazhuang No.1 Middle School,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physic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has become a topic of in-depth explor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we can ref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as the basis, use expanded training as the carrier, use blended teaching mode as the radiation, and use teaching in play as the assistance. We can timely integrate new concepts and content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mprehensively 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fully leverage the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nhance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 new era;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体质新时代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