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4-02-03张敏
张敏
摘 要:导学单是新课程改革后,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中有了更好的学习工具。本文以《司马光》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探索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导学单 以生为本 教学策略
一、导学单的使用现状
目前,导学单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导学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导学单在帮助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导学单持赞成态度。
二、导学单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导学单的接受度不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愿意使用导学单进行学习,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学习,导学单更具有趣味性。然而,也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使用导学单,其主要原因在于导学单的内容和形式太像平时的作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对导学单的理解度不高
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待导学单,也存在差异,如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對导学单的运用方式不熟悉,导致导学单成了课堂教学的负担。此外,教师应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识字能力、书写速度、分析问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导学单的使用频率方面有所不同,整体来看,高年级的学生对导学单的使用频率更高。
(三)导学单的内容设计具有差异性
在设计导学单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关注问题的数量,既不能太少,太少不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不能太多,太多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最终导致导学单变成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翻阅了本校正在使用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单。本校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单共7份,分别对应的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秋天的雨》《在牛肚子里旅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搭船的鸟》《富饶的西沙群岛》及《司马光》,关于为何选择这七篇课文制作导学单,笔者采访了当时分配任务的备课组长及制作导学单的几位语文老师,得到的答案是:考虑到作业量及课时分配的问题,每单元出了一份导学单,由负责的教师选取该单元中适合使用导学单的课文进行制作。关于其他课文是否需要制作导学单,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教师认为导学单应覆盖整本书,因此要增加导学单的数量,从而让有需要的教师能够自主选择;另一部分教师认为不需要制作更多的导学单,因为并不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导学单,且制作更多导学单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三、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单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单
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接触较多的就是基础知识练习,或有关阅读理解的拔高练习。对于如何高效运用导学单,学生难免会有困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有待提升,他们在自主使用导学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导学单的意义,以及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导学单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导学单的意义,让学生乐于接受导学单这种学习形式。
例如,低年级学生的读题能力较弱,教师在使用导学单时,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导学单中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喜欢上导学单。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自主读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布置收集、整理资料的任务,在课后设计相关的拓展阅读任务,让学生立足课文,夯实基础,拓展思维。导学单可以成为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相应的学情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二)加深教师对导学单的理解
学生对于导学单的正确使用,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使用导学单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对方向。
例如,教师在制定导学单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是否每篇课文都适合运用导学单,大量使用导学单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进而引发学生对导学单的抵触情绪。在设计导学单的主要内容时,教师需要思考文章的重难点是否通过导学单体现出来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导学单的功能。
四、《司马光》导学单的设计及修改
笔者重点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为例,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否适合导学单的使用,导学单的使用主要应穿插在哪些环节,以及应该怎样制作导学单等。
(一)《司马光》一文的教学是否适合使用导学单
为了避免导学单变成学生的作业单,变相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制作导学单之前,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使用导学单的必要性。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放在本单元中来看,其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及“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且文章的主旨也符合这单元的人文主题“美好的品质”。放在部编版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来看,这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文言文教学。
导学单在《司马光》一课的学习中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导学单,帮助学生层层化解文言文学习的难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单,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内容,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在导学单的“课前引学”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这样的常规课前预习任务,还可以补充“作品简介”的部分:“文言文指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此一来,便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导学单的使用主要穿插在哪些环节
《司马光》一课只有短短几十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读课题,了解人物;观文章,认识文体;诵文本,读出韵味;品语言,读通内容;回顾总结。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 “读”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读”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要能够读通、读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的诵读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促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在《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将导学单大致划分为三个板块:课前引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课前引学”部分指的是常规预习任务、文体介绍和作者生平介绍。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引学内容的时候,还可以涉及“小古文知识积累”,从小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问题了解本文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前练习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中重点讲解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时间,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司马光》一课的导学单教学中,“课前引学”环节的实用性很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前引学”环节中采用基础知識检测类的练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中探学”的部分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具有探索性的学习。那么,在《司马光》一文中,哪些内容可以放在这个部分中进行呢?笔者观察本校的导学单,发现 “课中探学”中又分为三个小板块:“我来试一试” “我来学一学”和“我来用一用”。“我来试一试”提出了“除了‘司马’这个复姓,你知道的复姓还有哪些?请你试着写三个”这一问题主要针对标题中“司马光”这一复姓进行知识复习,笔者看到这一题目的时候产生了一丝疑惑:结合笔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在教学中以几句话带过,不需要单独拎出来出一道题。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内容不必出现在导学单上。
“我来试一试”板块中第二个小问题是:“通过学习,你知道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这一道题就比较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总结,再参照教师的讲解来检验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总结是否正确。
“我来学一学”即为常规的课堂练习:“尝试着翻译下面的文言文”。“我来用一用”则是对本文所学习的小古文朗读方法进行巩固,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揣摩:“在朗读文言文时,应该在哪里停顿?为什么?”总的来说,“课中探学”的设计整体较为合理,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较于“课前引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这一板块就相对自由。所谓“延学”是指在课堂之外的延续学习,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的相关资料。在这一板块中,笔者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学完本篇小古文后,请和其他同学探究一下小古文的翻译技巧。”这道具有探索性的题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
(三)怎样制作导学单
通过对以上导学单的分析,笔者将导学单的制作要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必课课做,在精不在多。”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份或两份导学单,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至于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2)“不必点点全,紧贴课标无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充分研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严格落实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陷入“面面俱到”而“学而不精”的怪圈中。(3)“不必循规蹈矩,以问促思。”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收获,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归纳总结。
总之,笔者对导学单的研制背景进行探究,深入了解教师和学生关于导学单的想法,并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为探究对象,对导学单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导学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部分课文的教学中使用。在使用导学单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更要做一个认真负责的筛选者,研发真正高质量、有意义的导学单,让学生能够通过导学单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高克勤.例谈导学单的任务设计[J].教育视界,2023(27):73-74.
[2]吴珊鸿.前置性作业导学:凸显小学语文“学”的课堂——依托导学单的《月迹》教学思考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3):76-78,129.
[3]谢雪恋,曾雅麟.以“任务导学单”突破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难点的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12-14.
[4]钱晓黎.浅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导学单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12):15-17.
[5]朱立丰.“先学后教”模式下小学语文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J].新课程,2021(13):5.
[6]胡秀丽.聚焦文本,寻找导学高效之道:浅谈如何巧用文本编制“隐形导学单”[J].基础教育论坛,2018(7):30-31.
[7]缪海燕.导学单设计:在多角度品读中凝练[J].语文天地,2017(9):20.
[8]章杰兵.巧用小“支点”,撬动大课堂:浅谈导学单在小学语文学本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36):81.◆(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