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导学单对思维的引导作用
2017-01-07仇丽
仇丽
【摘要】 导学单应注重思维的引领而非知识的引领,给学生制订稍模糊的目标指向可拓展思维空间,更大程度地发展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关键词】 导学单;引领思维;思维空间
一、引言
思维活动可由外部事物引起,也可由记忆中的事物引起. 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 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 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 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动. 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
二、导学单承载着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思维的重任
基于上述的思维活动的有关认识,我们认为导学单中问题的设置必须具备对思维的引领作用,但是容易进入“引导思维误作引导知识”的误区. 让学生思维目标适当模糊一点,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可不断锻炼思维,通过参与我校及我区的“问题引领、自主建构”的课题实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的导学单. 谨此截取其中一篇“一次函数(1)”导学单与各位分享.
三、导学单分部赏析
(一)问题导学部分
(因版面原因,部分具体题目未列出,下同)
设置6道列函数关系式的应用问题,由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分别为……
设置引导问题:
(1)观察所列函数关系式的右边的代数式,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函数关系式?(第四个函数关系式的右边是二次的多项式)
(2)其余函数关系式的右边代数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一次式)
(3)如果由你来命名这类函数,你怎样命名?(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分析:要求学生寻找与众不同的函数让学生注意到等号右边多项式的次数,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发现一次式,进而利用次数给函数命名,也感受数学名词的来历.
(4)在以上的一次函数中,你能发现还有什么不同吗?(有一项和二项的)
(5)它们都是一次函数,可不可以给一项的命名新的名称呢?(正比例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上述问题的设置其实也带有“路标式”痕迹,但是区别是需要由学生自己发现“同与不同”“存在规律”“根据特征联想名词”等,是思维的路标,非知识的路标.
(6)观察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大家认为它的取值有无限制?(不能取0)
(7)常数项的取值有无限制?(没有)
设计意图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一次函数的系数要求,离最终形成一次函数的概念只有一步之遥,此时老师要求学生归纳,一次函数的概念就自然形成了.
拉长思维过程、放慢思维节奏,静待花开. 目标指向明确的问题设置确实可使得课堂教学中目标迅速达成,提高课堂“效率”,但短暂的高效将导致长期的低效. 目标过于明确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量及深度不够,结果只能依靠反复的练习巩固强化,以记忆式学习为主,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将转变成记忆为主,能解决固定模式下的“套题”,而对创新问题缺乏分析转化的能力,造成思维的僵化. 相反,目标指向模糊的问题设置可使学生的思维沿着一个大致的方向发展,但思考过程中涉及的分支较多,发现新问题或互相干扰,而正是在不断判断筛选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发展,努力的方向也会逐步清晰,即目的指向性逐步从模糊到清晰,从长远效果看,课堂效率将不断提高.
我们再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分析,经过积极思维得到的知识,将记忆深刻,不易遗忘,而短暂思维或靠记忆得到的知识或由教师告知的知识学生们印象不深刻.
(二)问题探究部分
(1)给出5个函数关系式,判别一次函数.
(2)列函数关系式,并判别是否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3)有两个概念应用题:
①已知函数y = (m + 1)x + (m2 - 1),当m取什么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当m取什么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②已知函数y = (m + 1)x|m| + (m2 - 1),当m取什么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分析:通过问题(1)(2)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即是否已获得知识. 通过问题(3)的探究,让学生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发展基本技能. 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所学知识进行对照,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判断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各种条件需要列出怎样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因而学习效率会大幅提高. 从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来看,导学环节会较慢,但到探究环节时学习速度会逐步加快,这才是提高效率的真正途径.
(三)问题评价部分
设置了5个问题,前4题主要是概念的简单应用,而第5题设置了一道分段讨论的提高题.
设计意图分析: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高题渗透分段函数思想. 分段函数的思维要求并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解决,本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数值范围中存在不同函数时分范围讨论.
四、导学单整体赏析
本导学单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入手,逐步发现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编制中,着重于思维的引领,明确最终目标但不明确分步目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现探索.
因此,导学单的导学作用宜对思维进行引导,不宜只对知识进行引导;目标指向宜适当模糊,但最终目标要清晰. 使得学生有可能展开多维的思考,放慢思维的脚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