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沙治沙路上的鄂尔多斯

2024-02-02格希格图南丁哈斯鲁梁艳

内蒙古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防沙鄂尔多斯市荒漠化

格希格图 南丁 哈斯鲁 梁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清人博迪苏在《朔漠纪程》中提到:万里黄沙扑面频,龙吟虎啸逐星轮。顷间不辨东西路,饱作风尘梦里人。可见清朝中期以后,由于移民垦荒、战争及自然灾害,鄂尔多斯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新中国成立初期,鄂尔多斯市森林覆盖率仅有4.65%。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高度重视生态建设。20世纪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植树治沙;20世纪60年代,提出“种树种草、保护基本农田”,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将其他广种薄收的土地退出来种树、种草、恢复植被;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牧为主,全面规划,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农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济”方针和“谁造林归谁所有”的政策,掀起全民造林治沙热潮;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种五小”政策,极大激发了农牧民治沙热情,出现农牧民争沙、抢沙承包治理的喜人局面;20世纪90年代,提出“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形成浓厚的保护生态、治沙造林、恢复植被的社会氛围;进入21世纪后,确定建设“绿色大市”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行“优化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禁止发展区”的“三区规划”政策,沙化趋势整体遏制,沙区环境大幅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目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累计投入荒漠化治理资金136亿元,完成林业建设1735万亩、草原建设4260万亩,义务植树1.36亿株,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3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45万亩,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个,林草覆盖率稳定在70%左右。全市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碳储量全面提升。2022年,鄂尔多斯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4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左右,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2.8%,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9%,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政策体系构建

鄂尔多斯市党委、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决策部署,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瞄准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重点难点,一任接着一任干,科学制定一系列生态建设、保护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党的十八大以后,鄂尔多斯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方案》《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大力推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通过承包、入股、租赁以及投工投劳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逐步构建党委、政府推动的防沙治沙政策体系。认真落实防沙治沙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治理责任制,建立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各部门联动机制,将荒漠化防治工作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确保荒漠化治理任务落到实处。2023年,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深入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重点工程带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相继出台《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2021—2035年)》《鄂尔多斯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黄河流域鄂尔多斯段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为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工作指明方向,充分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市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牧)还林(草)、草原生态修复、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081万亩、草原建设任务2581万亩,建设棚类61.35万平方米、青贮窖17.94万立方米、围栏1605万亩,走出一条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的防沙防治之路。

保护治理并重

鄂尔多斯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通过围栏封育、补植补造、飞播造林等修复措施,提升森林草原质量。对尚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连片沙化土地开展封禁保护,促进自然植被休养生息;对不适宜自然恢复地区,做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分类施策,大力推广乔灌草结合、混交造林、低覆盖度治沙等模式,科学营造林草植被,将保护和治理双保障运用到防沙治沙工作中,让自然演化过程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林草建设方针,推行禁休轮牧、草畜平衡制度,依托“林长制”责任体系,压实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工作责任,取得林草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成效。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制度,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自然保护区、严重沙化退化和生态脆弱区加大巡护力度。

科学技术引领

鄂尔多斯市以科学技术作为精准治沙的第一推动力,全面推动人工造林向机械化造林转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引导,不断提升抗旱造林、防风固沙等技术水平,创建沙漠研究院、旱地节水现代农业、智慧生态大数据等一批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培育出沙柳、柠条、羊柴等1000余种耐寒、耐干旱、耐盐碱的植物种子,获得微创植树、甘草平移栽种、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大数据和无人机治沙等100多项技术成果。探索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土地类型的造林技术模式,不断提升造林种草的效率与质量,以科技创新驱动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

生态产业推动

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于解决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成立柠条产业发展中心,全面促进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工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优质沙棘、杏仁等林果产业;培育以枸杞、肉苁蓉、文冠果为主的特色沙产业。2022年,全市营造林沙产业原料林2300万亩,林沙产业总产值51.97亿元,参与治沙造林相关企业达80多家,培育出高原杏仁露、天骄资源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打造响沙湾、恩格贝、巴图湾、七星湖等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周边30万农牧民增收致富,特别是沙区农牧民人均增收1.4万元左右,走出一条治沙增绿、人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光伏治沙互补

鄂尔多斯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支持在荒漠化地区、采煤沉陷区、矿区排土场建设光伏和风电基地,节约、集约用地,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全市广阔的沙漠沙地土地资源空间,引进建设集中连片、大规模光伏项目。采用“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在光伏阵列间与光伏板下种植紫穗槐、黄芪等沙生灌草植物,实施完成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库布其沙漠生态光伏一期项目、亿利集团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达拉特旗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等大型项目,建成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亿利库布其沙漠光伏基地2处,形成光伏发电与治沙共赢的局面。

防治经验推广

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为人民谋利、向世界共享的理念,及时总结凝练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以及封沙育林禁休牧、飞播造林固远沙、多元治理小流域、家庭牧场作表率、造林大户显担当、移民搬迁强生态、企业产业化带动的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积极向外推广应用鄂尔多斯防沙治沙模式,在腾格里沙漠创新实践甘草治沙改土产业模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推广精准靶向治沙治理苦咸水技术,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实施高寒城镇地区生态植树重大科技专项,均取得显著成效,并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收到三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借助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等交流平台,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建“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向沙特阿拉伯、蒙古等国家荒漠化同类地区分享成功经验和模式,充分展现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担当”,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的防沙治沙工作受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今,鄂尔多斯大地绿树青草犹如无边的绿毯,将毛乌素沙地覆盖在蓝天白云下;穿沙公路旁绿树成荫、灌木簇拥,延伸向库布其沙漠腹地……

光伏电站

猜你喜欢

防沙鄂尔多斯市荒漠化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鄂尔多斯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