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贡献智慧

2024-02-02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飞播阿拉善盟防沙

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建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善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最西部、黄河“几字弯”西端,与东亚地区主要沙源地蒙古国接壤,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风大沙多、干旱少雨,27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各占1/3,沙漠面积分别占全国、全区沙漠总面积的13.5%和63.1%,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国、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1%和49.45%,年均降水量低至20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4200毫米,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自然条件最恶劣、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该区生态环境一度恶化,荒漠化程度不断上升,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群众生活“因沙受困”,经济发展“因沙受阻”,严重影响黄河长久安澜、国家生态安全,防沙治沙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盟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大责任,始终把荒漠化综合防治作为生态保护建设的主攻方向,探索形成了“人退绿进、造养结合,科学创新、因症施策,以治为用、以用促治,政府引领、社会参与,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荒漠化程度、风沙危害双减轻,“局部高危”到“整体好转、加速改善”,“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并立充分发挥自然修复的基础作用

严守生态红线,留足生态空间,将56.3%的国土面积划入红线范围,所辖三旗均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化人口布局,以“人退”带动“沙退”,累计搬迁转移农牧民2.2万人,减畜近200万羊单位,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坚持集约集聚发展,推动企业进园区、产业进基地,建成一批农牧业产业园区和种养殖基地,形成“两区三园”工业发展格局,促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注重自然修复,加强封禁保护,草原禁牧面积1.49亿亩、公益林建设面积0.26亿亩,建成自然保护区(地)16个。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并重充分发挥工程治理的支撑作用

先后实施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退牧还草、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采取“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治沙方式,全力“阻沙握手、阻沙上山、阻沙入河、阻沙进城、阻沙断路”,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域治理。有效遏阻三大沙漠扩展,“握手”之处由5处减少至2处;贺兰山森林面积增加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6%提高至57.3%;境内黄河输沙量减少至1亿吨左右,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面积增加近3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96.9万亩,公路“沙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飞播造林作为规模化工程治沙的主要举措,探索出了“适地、适种、适时、适量、封禁”的实用技术,开创了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飞播造林治沙的成功范例,累计飞播近700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分别建成长350千米、宽3~20千米和长110千米、宽3~10千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坚持防沙治沙、增收致富并行充分发挥逆向拉动的促进作用

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健全完善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基地辐射、农牧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形成了可持续农牧业、沙漠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探索出了“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的特色之路。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驼产业和生态沙产业取得积极进展,现代驼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阿拉善生态产业科技创业园建成投运,初步构建了“规模种养+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发展格局,年产值突破70亿元,带动3万多农牧民增收致富。培育打造了“阿拉善英雄会”“金秋胡杨”等知名旅游品牌,5.6万城乡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全力推进亿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动企业高比例消纳绿电、发电企业让利消纳企业、政府让利“产业+清洁能源”企业和弃风弃光有效利用转化,加快打造绿电成本洼地、绿能经济高地,让“追风逐日”与“扩绿增绿”同向而行、同频共振。

飞播造林成效

坚持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并驱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

创新实行国家退牧还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在全国率先施行“以户为主、人均受益”的补偿办法,率先推行农牧民养老保险试点,并配套出台农牧民医疗保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政策,7万农牧民人均每年领取各类补贴近1.1万元。制定“先造后补、统一验收”等政策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荒漠化治理,全盟18家企业、44个专业合作社、7个社会团体和3万多农牧民累计治沙830多万亩。同时,研发推广飞播种子“丸粒化”、梭梭秋冬季人工造林、苁蓉注水接种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全盟社会化造林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胸怀理想、培树典型并举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为全力保护好贺兰山,在没有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撑的情况下,阿拉善盟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实施了贺兰山退牧还林还草工程,4300名农牧民响应号召、整体迁移。为确保转移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规划设立了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实施了全区唯一的黄河四级高扬程灌溉工程,为近6000名农牧民打造了新的生存和致富之地。阿拉善人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有着特殊情结并执着追求,涌现出了时代楷模“沙漠愚公”苏和、“生命献给绿洲”的李德平和23年接力治沙的“四任司令”等一大批防沙治沙榜样人物,生动诠释了“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影响带动了更多人投入防沙治沙实践。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生态保护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接下来,阿拉善盟将继续聚焦“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工程等项目建设,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定位、体现阿拉善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全力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中取得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飞播阿拉善盟防沙
商洛市飞播造林历史回顾与成效分析
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
阿拉善盟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思考
邯郸市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经验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概述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阿拉善盟蒙药植物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