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探赜
2024-02-02吴猛
吴猛
摘要: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而且能使思政育人从传统“实体领域”延伸至“虚拟领域”,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与育人形式。为了更好地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高校要突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协同性和开放性,不仅要重视网络思政平台搭建,推广探索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建设,提高网络思政育人专业能力,而且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供给,推出精品化网络作品,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提供充实的内容,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网络思政平台;思政内容;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芙蓉计划”———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优秀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院校‘五力协同’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凝聚力强、引领力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促进良好网络生态形成。可见,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争之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与网络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紧密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1]。面对新的开始和新的征途,怎样利用互联网,使网络上的思政要素与常规的教育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怎样推动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以适应新一代年轻人的思维现实,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则,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基本目标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想促进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就要对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的具体含义有清晰认知。从宏观上看,建设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融合的过程,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使之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协同效应的过程。构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将立德树人意识与育人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高校内部各育人主体应共同坚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目标,通过网络载体开展联合育人活动。高校網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1.突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全面性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突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可从三个维度来诠释:一是受教育者方面的全面性,即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的工作必须全面覆盖到所有在校大学生;二是过程中的全面性,也就是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三是角度上的全面性,即要把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不同学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
2.突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的协同性
突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的协同性,要妥善解决以下几对关系。首先,解决好历时与共时的关系。要打开思政育人工作局面,正视和落实线上思政育人与线下思政课程的历时性递进、共时性互构。其次,解决好统合与分殊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培养人”的具体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有统有分。最后,解决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大思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线上思政育人与线下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开放性
高校在教学能力、优势学科和就业方向等诸多因素上都具有广泛差异性。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构建科学思政教育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是建立在社会开放、知识开放和思想开放基础上的,且互联网时代使知识传播具有开放性,每一个人都是享有知识的主体。因此,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渐进式和持续性地塑造学生的三观,增强育人效能。
新时期,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大学生的“多元化”和“交互性”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1.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新阵地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育人工程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灵魂所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也同样发挥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育人功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获取知识的便捷条件,但是一些大学生存在辨识能力不高、社会阅历不丰富等问题,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而丧失自我,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严格把关网络思政场域,合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的新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在教育中融入互联网因素。思政育人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输出,更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构建师生之间多元、多层次的沟通方式。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问题的探讨多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只有个别网络思政教育或者线上思政教育实践能针对学生特点与能力进行教育产品设计,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难以进行改革创新,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对网络思政课教学中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提高网络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的新方法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教育教学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板书和教材进行知识的传播之外,还可利用职教云等新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QQ和微信等平台进行沟通,不但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更多元的途径,也使育人主体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更加方便和有效。在新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教学途径,既能突破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局限,又能充实教学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3]。
1.网络思政育人的阵地建设参差不齐
很多高校为更好地促进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把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植入不同的网络载体中,然而这些载体对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效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于高校对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研究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存在部分页面设计太呆板、课程内容枯燥、共享课程占主导但创新课程较少的现象。在平台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尚未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体系和网络育人主阵地,没有及时高效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不能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师思政课教学内容。从平台间交互来看,目前思政育人平台多为单一类型,未形成网络环境下多平台交互机制,版面设计、活动开展等方面缺乏创新。
2.网络思政育人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时代,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素质。但部分思政教师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造成“线上”和“线下”两种育人方式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网络思政育人中,个别教师并没有明确自己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角色,因此对网络育人的定位不够精准,网络育人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3.网络思政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新时期,一些高校缺乏具体的网络育人机制和具体实施方案,且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制度保证,很难上下一心开展教育教学。由于高校网络育人内容涵盖面广,无法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效结合,所以部分高校的网络育人内容未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对接与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育人的实际效果[4]。
新时代,高校应该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积极响应新思想、新號召,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想水平、管理水平,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1.打造新品牌,着力于网络思政的内容创新
高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保持方式上的创新,通过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一些大学生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解读,持续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应以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对学校网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通过开设相应慕课等多媒体课堂,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高校还应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加以积极引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5]。
2.搭建新平台,构建高质量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高校要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和交互效应。为了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和引导,高校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创建网络育人平台与阵地。高校要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中心,努力构建涵盖学生新媒体中心、网络直播厅、易班发展中心、网络德育沙龙的学生网络德育中心,营造“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的良好氛围,将学生网络德育中心打造成能有效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大平台、主阵地[6]。例如,高校可通过网络育人平台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寒暑期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专栏,定期向大学生推送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信息,不断推动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
3.推广新做法,建设网络思政精品项目
高校应以思政理论为基础,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网上阵地的专项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政教学内容。高校可以搭建“云升旗、云班会、云宣传、云阅读、云家访”等元素为一体的思政工作平台,积极创设生动的全民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外,很多高校也积极构建了网络精品项目,全面推动网上育人。要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政教育,使教育管理常态化,形成特色,并指导学生遵循自己的网络行为准则,培养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网上传播正能量[7]。高校要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络素质教育,以指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严格遵循网络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
4.构建新机制,建设专业化网络思政育人队伍
高校要进行经常性的思政主题培训与新媒体技术的常规培训,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可通过专家讲座、辅导员沙龙、暑期培训等形式,提升他们的网络思政育人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高校应努力建设多层次的网络思政队伍,可以聘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网络教育专家,不仅可以利用其发表的相关文章引导学生,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指导学生,使其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者,将其育人作用延伸到网络。此外,在多层次的网络思政团队中,高校还要始终坚持选择和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的名师工作室,构建健全的管理、运行和评价机制,推进工作室的品牌化建设和项目化运作,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及时总结、应用、转化和推广,并将有关的成果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
5.運用新技术,深化网络思政教育技术的融合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势在必行,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产物。随着大数据、虚拟仿真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可能。高校应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加快资源共享和数据库建设步伐,开设分布式学习记录区,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推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资源共享数据库,对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站、院校官方微信或微博公众号以及学习APP等软件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依靠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教学[8],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以及大学生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模拟情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这种模拟情境下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与体会,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嵌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的学习记录区。高校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学习记录区来记录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经历、社会实践等信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特色,搭建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构建高质量网络育人体系,推广网络思政育人的新做法,进行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建设,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化网络思政队伍,打造新品牌,制作精品化网络作品,让思政工作主动权“抓得牢”,让网络育人新阵地“靠得住”,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春红.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25-27.
[2]王延春.柔性管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科教导刊, 2019(22):78-79.
[3]张思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92-95.
[4]胡晋洲.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途径探赜[J].成才之路,2022(31):1-4.
[5]丁若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症结及有效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02):50-54.
[6]张楠楠,刘玮宁.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3):34-37.
[7]赵毅博,梅士伟.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65-67.
[8]高歌.加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65-67.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u Meng
(Changsha Civil Affair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exten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field" to the "virtual field", greatly enriching the field and fo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uct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should highlight the comprehensiveness, synergy, and openness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y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latforms, promote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high-quality project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actively promote content innovation and supply, and launch high-quality network works, to provide substantial content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platfor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ntent;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