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上学的洋洋
2024-01-31王晨骊
王晨骊
【关键词】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59-02
一、到校困难的洋洋
洋洋(化名),五年级男生,家里第二个孩子,被父母宠溺,学习成绩尚可,同伴关系一般,开学后拒绝来校。洋洋的父母说只要一提到上学,洋洋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他们担心洋洋的身体和心理出现问题,带洋洋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洋洋有焦虑情绪。班主任建议洋洋的父母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二、到校困难的原因
洋洋的拒学行为有迹可循。一是学校因素。洋洋在四年级时才转入现在的学校,在班级还没有关系较好的伙伴。洋洋觉得遇到困难时没人帮助他。二是家庭因素。洋洋的父母在洋洋遇见家庭作业难题时,不管他是否有能力解决,都帮助他完成作业。这使洋洋面对学习困难时缺乏信心。三是个人因素。洋洋担心自己脱离父母就无法面对困难,更担心自己不上学的行为会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另眼相看。
通过商量,我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引导洋洋从了解情绪与想法之间的关系入手,让他辨析不合理的想法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学习用呼吸放松法来缓解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并使用暴露疗法实现返校目标。另外,我指导洋洋的父母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建议洋洋的班主任创设宽容支持的班级氛围,共同协助他恢复正常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三、辅导过程
1.发现真实想法
第1、2次辅导,我主要帮助洋洋寻找对“上学”这件事情存在的想法和身体不舒服之间的关系。洋洋说他只要一想到“上学”,就感到焦虑,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甚至呕吐。情绪ABC理论认为,不同个体面对同一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一直以来,洋洋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落后于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他难以接受成绩落后于别人这个结果,认为老师和同学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评价。此外,他更担心升入中学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学业难题。这些想法导致他产生焦虑情绪。
2.实现到校目标
暴露疗法是一种通过暴露于害怕或厌恶的物体、情景或思维来减少恐惧和焦虑的治疗方法。暴露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安全和受控的环境中引起个体恐惧和焦虑,以便个体重新评估和改变对这些恐惧和焦虑的反应。我认为把洋洋逐步暴露于校园情境中,他能慢慢地适应学校,并减少对学校的抵触。第3、4次辅导,我邀请洋洋、洋洋的父母和班主任一起学习呼吸放松法,希望他们在洋洋出现焦虑情绪时帮助他通过呼吸放松法缓解焦虑情绪带来的身体不适,从而保证暴露疗法顺利进行。第5、6次辅导,我和洋洋一起商讨制定暴露疗法的梯度目标。每个梯度目标都让洋洋觉得在学校是安全的,能让他重新看待学校并消除来校的抵触情绪。我以一周为单位设置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洋洋认为最有安全感的事——在学校门卫室停留片刻,并领取作业后离校。之后一周,洋洋每天到校后在门卫室领取作业,和我进行简单交流后再离开学校。我们在洋洋完成第一个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商讨第二个目标,即单独前往办公室领取作业,在接受任课教师的学业指导后回家。在实施暴露疗法的过程中,我陪伴在洋洋身边,不断地鼓励他,让他有勇气进入校园。
3.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第7次辅导,我邀请洋洋的父母来校会谈。他们坦言,长期以来做了不少本该由洋洋独立完成的事情。在洋洋还未开口寻求帮助时,他们主动替他解决,如洋洋的母亲主动替洋洋检查作业,帮他整理书包。洋洋的父亲在送洋洋上学时,帮他拿水杯和学习工具箱。慢慢地,这样的做法让洋洋缺失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引导洋洋的父母理解宠溺行为对洋洋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议他们用肯定、鼓励的教育方式引导洋洋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获得与年龄相符合的自理能力。
4.营造积极的支持氛圍
第8次辅导时,我邀请洋洋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了一次会谈,请他们理解洋洋拒绝上学的行为,包容他暂时出现的学业成绩落后情况。我建议班主任引导班级学生主动与洋洋互动。为此,班主任专门组建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他与同学多交流。同时,班主任和洋洋约定,只要他能踏进学校,就会及时鼓励他。任课教师先降低学业要求,耐心地教洋洋一些学习方法,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辅导反思
经过8次辅导,洋洋迈出了踏入校园的第一步,并且朝着正常来学校的目标迈进。心理辅导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洋洋的父母具有强烈的改变动机。他们及时调整家庭教育行为,不再帮助洋洋检查作业、整理书包,鼓励洋洋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理解洋洋不来学校的行为,主动安排学习互助小组、降低学业要求、教授学习方法。这些都让洋洋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可见,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对象不能局限于来访学生,还要关注家庭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