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味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

2024-01-31杜秀敏李立言张雪寒赵海霞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酸味人格特质独创性

张 克 杜秀敏 李立言 张雪寒 赵海霞

(1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保定 071002)

1 前言

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被视为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人格是指与创造性有关的人格特征(张景焕等,2015)。以往研究发现,酸味等味觉与人格、认知功能等存在密切关系(陈银芳 等,2020; Sagioglou &Greitemeyer,2016; Xu et al.,2020)。本研究通过三个研究探讨酸味与创造性人格(研究1)及创造性思维(研究2 和研究3)的关系,旨在为创造力的培养及促进提供启示。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与味觉细胞的感受器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感觉。酸味、甜味、苦味、辣味不但赋予了食物灵魂,而且与人格、认知等有关(陈银芳 等,2020; Sagioglou & Greitemeyer,2016; Xu et al.,2020)。例如,在人格判断任务中,那些被贴上“喜爱食甜”标签的中性情绪陌生面孔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宜人性特质(Meier et al.,2012),那些被贴上“喜爱食辣”标签的中性情绪陌生面孔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愤怒特质和风险寻求倾向(Ji et al.,2013; Wang et al.,2016)。还有研究者探究了个体自身的味觉偏好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体对甜味越偏好,其宜人性特质越高(Meier et al.,2012);个体对辣味越偏好,其愤怒特质和风险寻求倾向越高(Ji et al.,2013; Wang et al.,2016)。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或饮料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如,食用糖果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Meier et al.,2012),食用辣椒酱导致个体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中更倾向采取风险策略(Wang et al.,2016),饮用苦味饮料可以使个体对不道德行为的评判更加严厉(Eskine et al.,2011),而饮用甜味饮料可以使被试对不道德行为的评判更加宽容(Hellmann et al.,2013)。

除此之外,以往研究发现味觉也与创造力有关。创造力(creativity)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产生新颖的(独创的、预想不到的)和适宜的(不超出条件的限制且有用的) 思想及产品的能力(Runco &Jaeger,2012)。创造性思维包括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Guilford,1967)。有研究发现,饮用甜水可以提升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总分(Xu et al.,2022)。此外,酸味与创造力可能存在关系。在味觉中,酸味(sour)是有机酸、无机酸或酸性盐产生的氢离子引起的味感。以往研究发现酸味与冒险行为或冒险性有关,饮用酸味饮品可以增加个体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中给气球打气的次数等行为指标,即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个体的冒险行为(Vi & Obrist,2018)。偏好酸味的儿童喜欢刺激和冒险(Liem et al.,2004)。爱冒险的人也更喜欢酸味食物(Törnwall et al.,2014)。还有研究发现冒险性或冒险行为与创造力有关,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冒险性是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品质(Sternberg & Lubart,1992)。创造性行为被认为是冒险行为(Eisenman,1987)。以往研究发现,创造性人格、日常创造性行为、创造力成就均与社会风险偏好呈显著正相关(Tyagi et al.,2017),员工冒险意愿与其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Dewett,2007),风险寻求与创造性发散思维呈显著正相关(Harada,2021),冒险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李婷婷 等,2015),高风险偏好者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维度分数更高(Glover & Sautter,1977)。因此,酸味与创造力可能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酸味与冒险行为或冒险性有关,冒险行为或冒险性与创造力有关。但酸味与创造力是否存在关系并不清楚。冒险性在酸味与创造力间是否起中介作用并不清楚。食用酸味食物是否可以影响创造力的三个维度(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从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两方面探讨酸味与创造力的关系,并探究冒险性在其中的作用。研究1 通过人格判断任务,探讨中性情绪面孔贴上“喜爱食酸/甜/苦/辣”标签后,个体对该面孔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的判断是否受该味觉偏好标签的影响。假设1:个体认为贴上“喜爱食酸”标签的中性情绪面孔具有更高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冒险人格特质在味觉偏好标签和创造性人格特质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2 探讨个体的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关系。假设2: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冒险性在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间均起中介作用。研究3 探讨饮用酸味饮品对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的影响。假设3:相对于无味对照,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维度。

2 研究1:味觉偏好标签对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判断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使用人格判断任务(Ji et al.,2013;Meier et al.,2012; Wang et al.,2016)探讨中性情绪面孔贴上“喜爱食酸/甜/苦/辣”标签后,个体对该面孔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的判断是否受该味觉偏好标签的影响。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招募某高校40 名大学生(20 名男生,20 名女生),年龄在18 至22 岁之间(M=19.48 岁,SD=0.93 岁)。所有被试中文流利,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无精神病史,且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1.2 实验设计

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味觉偏好标签(酸味偏好标签、甜味偏好标签、苦味偏好标签、辣味偏好标签),因变量为冒险人格特质评分和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

2.1.3 实验材料

为排除面孔表情的影响,从中国人情绪面孔图片系统中选取40 张中性面孔图片(龚栩 等,2011),男女面孔图片各20 张。每张面孔随机匹配四种味觉偏好(酸、甜、苦、辣)中的一种。4 种味觉偏好匹配的面孔图片在愉悦度[F(3,36)=1.74,p=0.176]、唤醒度[F(3,36)=1.94,p=0.140]、优势度[F(3,36)=0.08,p=0.970] 和吸 引度[F(3,36)=1.35,p=0.274]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每张图片下面呈现味觉偏好陈述,如“我喜爱食辣”。

2.1.4 研究程序

采用E-Prime 2.0 编制程序,实验均在电脑上完成。流程见图1。先向被试呈现陌生面孔1.5 s,每张面孔下方显示味觉偏好标签。面孔与不同味觉偏好标签随机匹配后,随机呈现。然后要求被试对该面孔的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进行评分(7 点评分,1 代表“一点也不”,7 代表“非常”)。

图1 研究1 流程图

每名被试要做40 次判断,最后计算每种味觉10 次判断的平均分。

2.2 结果

2.2.1 味觉偏好标签对冒险人格特质判断的影响

对酸、甜、苦、辣四种味觉偏好标签下冒险人格特质评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3,117)=58.53,p<0.001,η=0.60。事后检验表明,辣味偏好标签下冒险人格特质评分(M=5.55,SD=0.83) 显著高于酸味偏好(M=4.54,SD=1.04,p<0.001)、苦味偏好(M=3.78,SD=1.10,p<0.001)以及甜味偏好(M=3.17,SD=0.89,p<0.001);酸味偏好标签下冒险人格特质评分(M=4.54,SD=1.04)显著高于苦味偏好(M=3.78,SD=1.10,p<0.001)以及甜味偏好(M=3.17,SD=0.89,p<0.001);苦味偏好标签下冒险人格特质评分(M=3.78,SD=1.10)显著高于甜味偏好(M=3.17,SD=0.89,p=0.023)。见图2。

图2 不同味觉偏好标签下冒险人格特质评分(M±SE)

2.2.2 味觉偏好标签对创造性人格特质判断的影响

对酸、甜、苦、辣四种味觉偏好标签下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3,117)=36.82,p<0.001,η=0.49。事后检验表明,辣味偏好标签下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M=5.12,SD=0.87) 显著高于酸味偏好(M=4.62,SD=1.07,p=0.018)、甜味偏好(M=3.42,SD=1.07,p<0.001)以及苦味偏好(M=3.69,SD=0.97,p<0.001);酸味偏好标签下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M=4.62,SD=1.07)显著高于甜味偏好(M=3.42,SD=1.07,p<0.001)和苦味偏好(M=3.69,SD=0.97,p<0.001);甜味偏好标签和苦味偏好标签下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无显著差异(p=0.967)。见图3。

图3 不同味觉偏好标签下创造性人格特质评分(M±SE)

2.2.3 冒险人格特质在味觉偏好标签和创造性人格特质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探究冒险人格在味觉偏好标签与创造性人格间的中介效应,以味觉偏好标签为自变量(酸、甜、苦、辣四水平),冒险人格特质为中介变量,创造性人格特质为因变量,进行多类别自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杰 等,2017)。

结果表明,整体总效应检验,F(3,156)=25.34,p<0.001,表明3 个相对总效应不全为0;整体直接效应检验不显著,F(3,155)=1.80,p=0.149;整体中介效应检验的95%的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21,0.41],不包括0,表明3 个相对中介效应不全为0,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相对中介分析,相对中介分析结果见图4 和表1。

表1 多类别自变量味觉偏好标签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4 中介效应模型

相对中介分析的结果表明,以甜味偏好标签为参照水平,酸味偏好标签相对甜味偏好标签的相对间接效应的95%的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65,1.32],不包括0,相对间接效应显著。相对直接效应不显著(p=0.196)。相对总效应显著(p<0.001),相对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80.33%。

同理,以甜味偏好标签为参照水平,苦味偏好标签相对甜味偏好标签的相对间接效应的95%的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15,0.75],不包括0,相对间接效应显著。相对直接效应不显著(p=0.353)。相对总效应不显著(p=0.228)。

以甜味偏好标签为参照水平,辣味偏好标签相对甜味偏好标签的相对间接效应的95% 的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1.26,2.07],不包括0,相对间接效应显著。相对直接效应不显著(p=0.767)。相对总效应显著(p<0.001),相对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96.29%。

3 研究2: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冒险性及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的关系。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实验招募某高校206 名大学生(52 名男生,154 名女生),年龄在18 至25 岁之间(M=19.58 岁,SD=1.35 岁)。所有被试中文流利,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无精神病史,且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3.1.2 研究工具

采用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的冒险性分量表来测量个体的冒险倾向(林幸台,王木荣,1994),选取其中第1、5、21、24、25、28、29、35、36、43、44 题作为测量题目,其中第29、35 题为反向计分题目。本实验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2。

采用非常规用途任务(Alternative Uses Test,AUT)检测被试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维度(Wang et al.,2019; Wang et al.,2018)。该任务要求被试在3 分钟内想出某日常生活用品的非常规用途,越新颖越好,越多越好。本实验选取的日常生活用品为罐头、砖头。两个AUT 题目难度相近,且被广泛使用(Gu et al.,2021)。通过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对创造性思维表现进行评估。流畅性指被试生成有效观点的数量,灵活性指生成有效观点的类别数量(Duan et al.,2019; Wang et al.,2019; Wang et al.,2018)。独创性指生成观点的新颖程度,对被试答案新颖性程度进行5 点计分(1=“不新颖”,5=“高度新颖”),独创性维度分数为被试答案新颖分数的平均数(Chen et al.,2019; Sun et al.,2016)。由2 名受过创造力训练的学生独立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取2 名评分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Gu et al.,2021)。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维度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9、0.92、0.94。

3.1.3 研究程序

首先,被试对自己的酸、甜、苦、辣偏好程度进行5 点评分(1 代表“非常不喜欢”,5 代表“非常喜欢”)。然后,被试完成非常规用途任务和冒险性分量表。

3.2 结果

3.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 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有6 个,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2.73%,小于40%,因此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2 味觉偏好程度、冒险倾向、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分析

对味觉偏好程度、冒险倾向,以及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流畅性维度、灵活性维度、独创性维度)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冒险倾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与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相关。冒险倾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与辣味偏好程度相关不显著。冒险倾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与苦味偏好程度相关不显著。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与甜味偏好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但甜味偏好程度和冒险倾向相关不显著。冒险倾向与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3.2.3 中介效应分析

以酸味偏好程度为自变量,冒险倾向为中介变量,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构建模型a、b 和c。见表3 和表4。

表3 冒险倾向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 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 分析及效果量

模型a 中,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流畅性(β=0.66,p=0.003);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冒险倾向(β=0.65,p=0.001);当酸味偏好程度和冒险倾向同时预测流畅性时,冒险倾向对流畅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9,p=0.003),酸味偏好程度对流畅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54,p=0.006)。这表明冒险倾向在酸味偏好程度与流畅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12,其95%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03,0.29],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18%。模型b 中,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灵活性(β=0.65,p=0.001);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冒险倾向(β=0.65,p=0.003);当酸味偏好程度和冒险倾向同时预测灵活性时,冒险倾向对灵活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8,p=0.003),酸味偏好程度对灵活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53,p=0.005)。冒险倾向在酸味偏好程度与灵活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2,其95%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03,0.28],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46%。模型c 中,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独创性(β=0.11,p=0.009);酸味偏好程度显著正向预测冒险倾向(β=0.65,p=0.003);当酸味偏好程度和冒险倾向同时预测独创性时,冒险倾向对独创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05,p<0.001),酸味偏好程度对独创性的正向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8,p=0.060)。冒险倾向在酸味偏好程度与独创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3,其95%Bootstrap 置信区间为[0.01,0.07],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27%。见图5。

图5 冒险倾向的中介效应模型

4 研究3:饮用酸味饮品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研究2 的结果表明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冒险倾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3 旨在探讨实际饮用酸味饮品对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被试

实验招募某高校58 名大学生(26 名男生,32 名女生)。其中,实验组29 人,控制组29 人,年龄在18 至26 岁之间(M=19.71 岁,SD=1.77 岁)。所有被试中文流利,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无精神病史,且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所有被试在实验前两小时内未进食且均同意饮用不同味道的饮品。

4.1.2 实验设计

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饮品味道(酸味、无味)。实验组饮用酸味饮品,控制组饮用无味饮品。因变量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4.1.3 实验材料

本实验使用30 ml 纸杯,纸杯装有20 ml 无色液体。酸味组纸杯装有矿泉水溶解的20 ml 柠檬酸溶液(浓度10 mM),控制组纸杯装有20 ml 矿泉水(Vi & Obrist,2018)。

为排除情绪的干扰,本实验使用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检测被试的情绪。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共20 题目(黄丽 等,2003)。本实验中正性情绪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负性情绪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

本实验采用非常规用途任务检测被试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维度(同研究2)。本实验选取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罐头、砖头。由2 名受过创造力训练的学生独立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分。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维度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9、0.94、0.94。

4.1.4 研究程序

将被试随机分为酸味组和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前两小时内未进食)。先让被试完成非常规用途任务(从罐头、砖头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前测题目),再让酸味组的被试饮用20 ml 柠檬酸溶液,让控制组的被试饮用20 ml 矿泉水,然后让被试完成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和非常规用途任务(罐头、砖头中剩下的一个作为后测题目)。

4.2 结果

酸味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得分和情绪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被试创造性思维和情绪的描述统计结果(M±SD)

对两组被试前测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控制组和酸味组的流畅性差异不显著,t(56)=1.32,p=0.194;控制组和酸味组的灵活性差异不显著,t(56)=1.44,p=0.155;控制组和酸味组的独创性差异不显著,t(56)=1.91,p=0.062。对控制组和酸味组饮用饮品后的正负情绪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控制组和酸味组的正性情绪差异不显著,t(56)=-0.94,p=0.350;控制组和酸味组的负性情绪差异不显著,t(56)=1.44,p=0.156。

将后测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分别与前测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的得分相减得到三个维度差值,对控制组和酸味组的这三个维度的前后测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酸味组的独创性(前后测差值) 显著高于控制组,t(56)=-2.23,p=0.030;酸味组和控制组的流畅性(前后测差值)差异不显著,t(56)=-0.37,p=0.714;酸味组和控制组的灵活性(前后测差值)差异不显著,t(56)=-1.26,p=0.214。

5 讨论

研究者通过三个研究探讨酸味与创造性人格(研究1)及创造性思维(研究2 和3)的关系。研究1 结果表明被贴上酸味偏好标签的人被认为创造性人格特质更高。研究2 结果表明酸味偏好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研究3 结果表明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三个研究的结果共同表明酸味与创造力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1 结果表明带有“喜爱食酸”标签的面孔被认为其冒险人格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均更高,冒险人格特质在酸味和创造性人格特质间发挥中介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酸味被认为与腐烂变质的食物有关,食用酸味食物具有较高风险性(Glendinning,2021)。因此,带有“喜爱食酸”标签的面孔可能会被认为其冒险人格特质更高。而冒险性被认为是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品质(Sternberg & Lubart,1992; Tyagi et al.,2017),所以带有“喜爱食酸”标签的面孔可能会被认为其创造性人格特质也更高。

研究2 结果表明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冒险倾向在个体酸味偏好程度与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间均起中介作用。高酸味偏好个体具有食用酸味食物的习惯。而研究发现酸味饮食可以促进个体的冒险行为(Vi & Obrist,2018)。因此,在成长过程中,高酸味偏好个体每次食用酸味食物均可能会促进其冒险行为,而冒险行为与冒险倾向呈正相关(Bornovalova et al.,2008),食用酸味食物的习惯及高酸味偏好可能最终会引起该个体的高冒险倾向。有研究还发现冒险倾向与创造力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李婷婷 等,2015)。因此,个体酸味偏好程度可能正向预测其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冒险倾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提示个体酸味偏好可能作为个体创造力筛选的参考条件之一。

研究3 结果表明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维度。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维度,独创性代表想法或产品的新颖性(Runco &Jaeger,2012; Wang et al.,2019)。研究发现酸味饮食可以促进个体的冒险行为(Vi & Obrist,2018)。而喜欢冒险的个体更喜欢新颖的事物且创造性思维水平更高(李婷婷 等,2015; Harada,2021)。因此,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维度。这提示饮用酸味饮品可能会作为促进现实中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备选方案之一。研究2 结果也表明酸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维度相关。研究2 和3 共同证明酸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的密切关系。但是与研究2 结果不同,研究3 结果显示饮用酸味饮品不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研究3 中饮用酸味饮品会使个体受到酸性化学物质的刺激(Vi & Obrist,2018),酸性化学物质通过与体内酸味受体结合,从而短暂地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认知功能(Zhang et al.,2019)。而研究2 的酸味偏好程度是个体根据主观偏好而评分(Ji et al.,2013),并且该酸味主观偏好可以对认知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研究2 和研究3 的结果差异可能是主观偏好和客观刺激的差异导致的。

6 结论

被贴上酸味偏好标签的人被认为冒险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更高。个体酸味偏好程度可以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冒险倾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这些结果表明酸味与创造力存在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酸味人格特质独创性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酸汤肥牛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多吃酸味食物可缓解焦虑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