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任务驱动”走向“需求推动”

2024-01-31吴洁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任务驱动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培训管理员,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被驱动、被要求的状态下,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任务为需求,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培训项目为例,从审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现实困境,到探寻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实践进阶,在不断调整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应用培训技巧中,激发教师内在動力,让教师培训从“任务驱动”走向“需求推动”,最终达成目标。

【关键词】教师培训;任务驱动;需求推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83-03

【作者简介】吴洁娜,江苏省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江苏江阴,214400)教师,高级教师。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要想让一线教师在被驱动、被要求的状态之下,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任务为需求,就必须充分调动起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发展的持续性。笔者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教师培训项目为例,谈谈培训管理中的一些策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笔者所在的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构建以园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2.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能用、会用、乐用、善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型教师,让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幼儿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现实困境

能力提升工程2.0是一个时间长、难度大、任务重的培训项目,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新技术的摸索、新问题的突破。我们在具体实施培训管理中倾听一线教师的问题与想法,了解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总结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老龄化严重,团队出现断层的现象,一部分年老的教师学习较高难度的信息技术项目会有些困难。在能力点的选择上,如果让教师完全自主选择,一方面教师会出现扎堆现象,选择最容易的能力点,达不到本项目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能力点的内容较多,教师选择后不清楚各个能力点的实际难度系数,会出现选了之后不会做、不愿做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给后续技术指导带来诸多困难。第二,部分教师有“被培训”现象,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安于现状,还有部分教师仅仅把提升工程2.0当作一次简单的培训,没有建立起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培训。第三,培训项目一般是以网上授课的形式展开,培训模式以培训专家的“讲”为主,教师缺少实操和体验,不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教师的内在需求,最终导致学习效率偏低。

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实践进阶

为了缓解或消除当前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存在的现实困境,我们关注教师的需求,对本次培训进行统筹规划、分层推进,把掌握方法作为培训的基础,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关键,总结提高作为培训的根本,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

(一)培训集中营:基于全园信息素养提高的培训新路径

幼儿园从目前现有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出发,根据教师不同的信息化水平,结合幼儿园的特殊性和个性化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重点打造各级培训团队,建强建优试点任务,采用“园部分步推进、教师分层提升”的策略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 项目目标的达成。

1.整体集中培训——分步推进

第一步:认识到位。园部制订《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培训启动大会,传达培训精神,并对项目方案进行重点解读。园部力争让每位教师认识到只有熟练地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具备优化集体教学策略、转变幼儿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第二步:机制架构。明确提升工程2.0的具体目标,完善考核机制,采取有效的督促、约束、监管的组织手段,同时结合各项激励性研讨、教学案例、工具推广与介绍等活动,帮助每位教师逐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融合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提升工程2.0项目。

2.分层集中培训——分层提升

第一层:选好“领航员”。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挖掘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使其成为园部提升工程2.0核心组成员,提前摸索项目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情况,同时在专家的典型指导下熟练掌握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策略,多方位地参与实践与总结,成为每个团队的“领航员”。

第二层:用好“青年团”。将幼儿园的青年教师集结起来,发挥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领航员”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学习、深度探究、主动实践,用较短的时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努力吸收新知,坚持创新驱动。同时,不断吸纳提升工程2.0项目的骨干进入,壮大项目工程全园推进的力量。

第三层:建好“老少组”。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断层的现象,我们采取让青年教师与年龄偏大、信息化技术较弱的教师结对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练,疏通各种“堵点”“卡点”,最终实现创新,逐步完成项目工程的学习实践任务。

(二)小组工作坊:基于个体信息技术突破的培训新路径

全园推进项目工程强调的是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基于教师的学习工作场所,以“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任务为驱动,以信息化技术学习为引领,以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多方联动、互帮互助、共生共长,从而实现教师个体信息技术的突破,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个性化。

1.年级组研修,智慧共生

我们结合项目各微能力点进行混合式、主题式研修,重在以优秀范例引领推动理解学习,以身边案例推动迁移学习,引发教师聚焦真问题,思考新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并进一步进行完善与调整。每位教师都要做真实的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研修,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实现融合创新、专业成长、素养培育。年级组工作坊由组长引领,聚焦问题,组员智慧共生,组内互帮互助,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有效应用。

2.电教组研修,资源共享

新技术是提升工程2.0研修中的重要内容,我们采用园内电教组先行的方式进行研修,充分發挥电教组各教师的才能,再利用集体智慧讨论改进。电教组通过线下的自主学习,与每位教师分享演示希沃白板、格式工厂、剪映、提词器、问卷星等APP的使用过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要点,并能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多次实践、研磨,电教组推出了“选—用—研—评—思—展”的研修模式:选择微能力点—运用微能力点—研磨实操—互评自评—反思交流—分享展示。每一个项目的研修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打通堵点、消除卡点、破解难点,从而促使每位教师获得各能力点的提升。

(三)研究共同体:基于教学实践应用技术提升的培训新路径

幼儿园将“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微能力点技术运用到线上家长学校的实践中,打开了家园共育的新格局,建立了家园共同成长的新阵地,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发展。

1.借助录播软件,打造家长学堂

教师对“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微能力点技术的运用已从被动、刻板进入自主、灵活的阶段, 从生疏到逐步熟悉最后走向运用自如。在线上家长学校,教师借助EV录屏、课堂直播等软件进行微课、讲座等内容的录播,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新媒介初步搭建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和补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家长学堂。

2.依托共享软件,开启家长连线

在居家授课期间,教师依托腾讯会议、钉钉会议软件以共享模式定期与家长开展线上家长会、经验分享交流等工作,让“云”链接真正地与家长进行探索性的互动,满足每个家庭个性化的需求,提升亲子陪伴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利用“一起长大”共享软件中“家庭时光”和“亲子小任务”板块与家长连线,让他们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集思广益,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教师、幼儿、家长的智慧成长,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培训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管理者不断地调整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应用培训技巧,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师培训的目的。在教师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并引领一线教师的需求,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让教师培训从“任务驱动”走向“需求推动”,既要考虑教师近期的需要,更要考虑教师长远的需要,这也是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

实习编辑:吴欣阳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任务驱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