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为例

2024-01-31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戴宏兵

新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戴宏兵

国家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深化“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本文以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为例,将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技能竞赛、考证要求等有机结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

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以“岗课赛证”融通为逻辑起点,基于“岗课融通”系统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基于“岗课融通”,重构专业教学标准;基于“课赛融通”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基于“课证融通”,系统设计机电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图1见下文)。其中课程是相互融通的核心与载体。即课程对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同时又要充分体现与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衔接,让课程内容与评价考核更好地对接职业标准与工作过程,从而贯通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图1 “岗课赛证”融通的相互关系图

图1中“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主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与工作过程,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课程当中,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来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适应中职学校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赛”是课程教学的成果展示,我们将大赛项目融入教学实践任务,将大赛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考核标准,以赛促教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各级技能大赛的竞赛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将专业技能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将证书的考核项目融入平时的专业技能教学项目,将考核标准融入评价标准。通过深化“课证融通、岗位衔接”,积极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这才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机电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为例,依据中职机电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设计理念,结合具体工作任务,系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所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依据技能大赛要求结合项目任务设定专业技能达成度,融入电工技能等级证书必备的专业技能考核点;重构了专业课程的内容,形成以模块递进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五个项目,每个项目任务重复的是过程,不重复的是内容,形成了从基础到进阶,再到综合的递进式课程模块体系(如图2),实现“岗课赛证”的有机衔接。

图2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模块体系图

二、持续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构建“三融通、三递进”校企育人模式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需要,在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实行“三融通、三递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接校企合作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托校企共建的教学平台和资源,以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逐步构建“三融通、三递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如图3),其中“三融通”即岗课融通、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三递进”是从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再到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选取典型产品和生产任务作为项目,教学过程实行“教—学—做—练—赛”一体化,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显著地提升。

图3 校企合作“三融通、三递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项目化教学新范式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项目教学实践中:物料自动分拣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通过分组讨论企业自动化分拣设备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现代企业自动分拣设备的结构与工作流程;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大赛设备来完成各部分装置的组装与调试,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点的掌握和模块功能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及安全规范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设备模型搭建,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促进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点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操作示范、交流展示、评价分享。在技能训练阶段,我们再通过合作企业实际的生产设备,让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整个项目实施中,将细致严谨编程序、团队协作调系统、开拓创新攻技能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助力德技并修,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快速提升。在物料自动分拣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项目教学中,我们设计任务一:实施项目分析与部件组装,课中教师根据企业实际生产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视频情境导入,进行分组交流,采用思维导图拟定自动分拣系统部件安装方案,教师指导评估改进方案,然后各小组分岗训练完成部件的组装。任务二:利用技能大赛实训设备进行各种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学生分组实践,教师示范并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践训练中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促进学生技能及素质的提升。任务三:教师讲解新知,学生分组协作绘制顺序功能图,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系统梯形图的编写与程序调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任务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整机联调准备,学生分组实践及分岗演练,根据各小组出现的故障进行汇报,展示功能及效果,针对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在评价管理软件上对照专业技能考核点进行考核评价。

三、“岗课赛证”融通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效

1.课堂教学成效明显,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在教学任务实施中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微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借助技能大赛设备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明显提高。经系统管理平台数据反馈,在课程项目五的教学中,100%的学生能完成部件组装与调试,93.3%的学生能及时编写程序并完成调试,86.7%的学生能完成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同时在项目的技能考核中通过率98.2%,优秀率达70%,学生有效达成了学习目标。

2.实现分岗演练和分类指导,学生职业体验与获得感有效增强

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我们采用异质分组,各小组设立组长、操作员、工艺员、安全员、编程员等不同角色,进行分岗演练、分类指导,并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分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和学习获得感明显增强。教师在做好个性化辅导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连线企业师傅或安排到企业的生产岗位进行实践,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和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3.激发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考证积极性,实现自我增值

学校机电专业为校企合作订单班,共30名学生,其中16人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及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6人入选省级技能大赛训练队,2人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4人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班学生参加电工技能等级考核通过率100%;学生参加合作企业岗位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表现优异,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师傅的认可与好评,实现了自我增值。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通过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等,以期能培养出更优秀的机电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通过“岗位、证书、大赛”可以发挥职业岗位、技能证书以及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技能大赛与技能证书,也能折射出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即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优化实训基地等诸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和实践。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