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2024-01-3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南梁小学李慧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南梁小学 李慧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世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还面临一些问题,如阅读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活动不被重视、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体系。阅读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并非仅简单地理解文本内容,还涵盖了思维、表达、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素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文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外,阅读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这些都是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阅读正是培养这些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课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无论是学习历史、科学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缺乏阅读能力将影响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他们更高层次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更轻松地应对各种学科的知识和任务。
(三)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需要不断获取、筛选和理解大量信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准备,让他们更容易获取所需信息,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课内现状
1.教师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首要方面。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课文朗读为主,要求学生逐段或逐句朗读。这种形式侧重了语文表达的表面层次,忽视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导致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未真正理解文本内涵,也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主导角色,一味解释文本,提出问题,并期待学生给出答案。这种单一形式使学生变得被动,缺乏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理解文本即可,而不被鼓励思考自己的观点。这种只侧重于单一朗读和简单问题回答的教学形式,未能促进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和发展。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通常被要求阅读特定的教材,这些教材可能不够丰富多彩,难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首先,由于学习压力,学生可能只关注应试,没有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再加上缺乏外部的诱因,如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比赛等,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减弱。其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容易被电视、电脑游戏、社交媒体等多媒体形式所吸引。这些形式的娱乐通常更直接和刺激,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学生可能更愿意将时间花在屏幕前,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最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受到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家中很少见到父母在阅读,那么他们可能缺乏模仿的对象,自然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身边的榜样,学生更容易对阅读产生冷漠态度。
(二)课外原因
1.课外阅读活动不被重视。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许多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未能充分强调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也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机会受到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全面发展,包括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阅读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培养这些能力。然而,由于课外阅读不被看重,学生可能错失了提高这些能力的机会,从而无法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2.学生缺乏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等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保持学生思维活跃、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由于身心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阅读中,学生多以“被动式”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很少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上来。这种被动阅读不仅导致了学生理解能力低,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一)课内路径
1.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实现自身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小学生由于性格活泼好动,对于需要较长时间专注的阅读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性格特征和阅读偏好的基础上创新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其中。其中,阅读游戏是一种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游戏化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本,确保文本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次,教学需要设计游戏规则,确保规则简单明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如创建一个冒险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线索,解锁谜题,或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等。规则的制定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在游戏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和目标。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或个体,根据规则进行文本阅读,并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发现和对文本的理解,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促使他们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教师要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沉浸式阅读,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将学生带入课文中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扮演角色。如,有的学生喜欢沉稳的“老屋”,有的学生喜欢活泼的“小猫”,有的学生喜欢充满母爱的“鸡妈妈”等。在学生以小组开展角色游戏扮演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课文的阅读,把握整个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再带着感情投入其中,更好地诠释角色在课文中的作用。在完成扮演游戏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如我觉得“小猫”应该说话声音小一点,因为小猫当时比较虚弱;我觉得小蜘蛛讲的故事老屋肯定非常喜欢听,因为它都不想倒下了。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投入阅读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2.拓展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单一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拓展阅读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的多媒体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多元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丰富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文字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或陌生的词汇和概念,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立体的形式感悟西沙群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从而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看到的景象去体会作者的语言描写,给想象插上翅膀,在文字中感悟景色的美好。这种通过视频拓展阅读内容的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新奇的体验,让学生发现阅读的奥秘,在更强烈的学习体验中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深化阅读内容,实现高效阅读的目的。
(二)课外路径
1.重视课外阅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首先,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明确希望学生能从这个活动中实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将这个活动与当前的学习内容或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关联。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次,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愿望。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以及怎样进行写作等问题。最后,课外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这包括了解活动的成功因素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听取学生、家长和其他参与者的反馈,从而对后续类似活动进行改进,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每月举办“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使其在活动中了解到其他更优质、更广泛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相互促进的影响下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但是不同的书籍能带给学生的不同的体验,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做5 分钟的推荐,说出这本书的内容、作者简介、推荐理由以及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感悟。在不同学生的叙述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优质阅读内容,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还能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总结活动的成果,记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的收获以及活动的亮点和问题。这个反思过程是改进未来课外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活动的长期规划,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这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还应该积极地展示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和重视。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推荐好书,并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利用阅读来获取信息和乐趣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受到鼓舞,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每日阅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进行主动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教材以外的书籍、杂志和在线资源等,让学生在课下也能时刻进行阅读。此外,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展,并提供反馈和鼓励,如阅读测试、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司马光》教学时,这节课讲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课文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和勇敢的少年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讲述司马光的生平,以及其主要成就,如主持编制《资治通鉴》。这些事件的讲述可以塑造一个学识渊博的好学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羡慕和钦佩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日常中常看的书籍,并向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的趣事,这种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分享形式更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给予学生更多的感触,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有趣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包括在课程中安排课外阅读时间、设置有奖阅读挑战等,鼓励学生读更多书,并让他们分享对书籍的看法,加强互动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分享和讨论的过程,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师的积极示范、良好的课堂氛围、有趣的阅读任务和定期反馈等,学生将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的持续努力。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创新阅读教学形式、丰富阅读教学内容、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为小学生创建一个更多元化阅读教学环境,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耐心,积极和家长联系,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